摘 要: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世界性核桃病害,区内发病范围大,危害程度严重,为控制减轻该病的为害,在区内进行了杀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得出了从药剂选择和防治时间综合运用,减轻该病为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核桃;黑斑病;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5.3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17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又称黑腐病,是世界性核桃病害,在我国核桃主要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近年来随着早实核桃面积不断增大,黑斑病已成为秦州区核桃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果、叶片,也可为害嫩梢,引起叶片枯萎早落、幼果腐烂,使病果的出仁率和出油率降低,是引起“核桃黑”的主要病虫害之一。由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细菌性病害,一般的杀菌剂防治效果不佳,果农不能对症选择药剂,在生产上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筛选高效杀菌剂是当前该病防治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秦州区齐寿镇坚家山村,位于N3435,E10545,海拔1780m,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充沛,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8℃左右,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温-19℃,1月份平均气温-2.4℃,6—8月份平均气温20.6℃,≥10℃年有效积温3200℃,年日照时数2032h,无霜期170d左右,年降水量600mm,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年均空气相对温度76%,土壤为红土,土层深厚、无灌溉条件,土壤含有机质0.9%,pH7.8,试材是5a生香玲和元林,栽植密度5m×4m。
1.2 试验药剂
本试验选用6种杀菌剂在不同防治时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害具有高效防效的杀菌剂以及防治的最佳时间,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湖北天门易普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重庆丰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5%戊唑醇水乳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2 试验处理
2.1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药剂试验
共设置7个处理,72%农用链霉素1500倍;20%叶枯唑500倍; 3%中生菌素800倍;20%乙酸铜1600倍;12.5%戊唑醇600倍;70%甲基硫菌灵800倍;不喷药对照。
2.2 不同时期喷药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共设置6个处理,5月10日、5月25日;5月25日、6月10日;6月10日、6月25日;6月25日、7月10日;7月10日、7月25日,各喷施1次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不喷药对照。
3 试验方法
3.1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药剂试验
试验采用单株区组,3次重复,2013年5月10日、25日分别喷药1次,2次喷药间隔15d,喷药器械为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于2013年8月5日調查发病指数。调查方法为:每处理调查3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取样,取样时兼顾上、中、下,每个方位取果实20个,每株树共调查100个果实,统计各级果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3.2 不同时期喷药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效果
试验采用单株区组,3次重复, 5个处理:2013年5月10日、5月25日;5月25日、6月10日;6月10日、6月25日;6月25日、7月10日;7月10日、7月25日。各喷施1次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2次喷药间隔15d。喷药器械为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于2013年8月5日调查发病指数。调查方法为:每处理调查3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取样,取样时兼顾上、中、下,每个方位取果实20个,每株树共调查100个果实,统计各级果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害分级标准:
0 级:无病斑;
1 级:1~3个病斑;
2 级:4~6个病斑;
3 级:7~9个病斑;
4 级:≥10个病斑。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指-防治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最高级数)×100。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核桃黑斑病药效防治试验和防治最佳时间调查数据表明(表1、表2):一般的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防治效果不佳,在生产中选用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乙酸铜防效较好。
喷药时间的选择也是防治核桃黑斑病的关键环节,5月初开始喷药,防效可达94.2%,6月底以后喷药防效63.6%,7月份开始防治效果最差,仅为24.0%。
作者简介:刘生东(1964-),男,甘肃秦州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