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用于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

2017-07-05 08:41陈俊杰奚少东隋大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面肌脑干面神经

华 峰, 陈俊杰, 奚少东, 隋大立

(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00;2.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北京, 100050)



微血管减压术用于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

华 峰, 陈俊杰, 奚少东, 隋大立

(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00;2.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北京, 100050)

神经内镜; 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机制是血管压迫学说,主要是搏动性血管对面神经根出脑干区产生压迫症状,进而导致面神经高度兴奋,面部发生抽搐[1-2]。临床上常表现为同侧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肉阵挛发作或强直,具有间歇性发作、不自主、无规律、无疼痛等特点,可在情绪紧张、激动时发生阵挛加剧,平静、睡眠后阵挛发生的频次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面部美观。药物、射频等治疗方式对于该病效果甚微,且并发症多,治愈后易复发[3]。目前,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都显著降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脑MRI检查,排除颅内肿瘤导致面肌痉挛。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经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后,面肌痉挛仍然存在或无法忍受其并发症; ② 既往体健,无明显肝肾功能不全; ③ 无头痛,无听力障碍患者。排除标准: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合并有恶性肿瘤; 住院期间死亡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2组,2组患者均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青年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5±7.8)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6.6±5.2)年; 症状位于左侧21例,右侧19例,无双侧面肌痉挛。老年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9±8.1)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7.1±4.8)年; 症状位于左侧22例,右侧18例,无双侧面肌痉挛。2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取健侧向下侧俯卧位,角度自行调整至合适位置,肩部用绷带固定,并向后牵拉,使得头颈肩充分展开,确保患侧颞骨乳突与手术台平面保持平行,并保持患侧乳突处于最高位。麻醉方式全部采用气管全麻,保证术区4/5位于横窦与乙状窦连接部的下方, 1/5位于上方。取耳后4~5 cm长弧形切口,颅骨钻孔并修整,形成直径约3 cm的骨窗,剪开硬脑膜并悬吊、固定,向外侧牵拉。置入显微镜于术野,并调整焦距,剪开蛛网膜,使脑脊液缓慢释出,使得小脑塌陷,进而增加手术操作的空间。仔细辨认组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调整脑板,抬起绒球下缘,避免损伤前庭蜗神经。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脑脑桥角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从面神经根入脑干处向内听道方向仔细探查,仔细分离、解剖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周围的蛛网膜,寻找到压迫或接触面神经出脑干处的血管袢,即为责任血管。仔细探查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的区域,避免责任血管的遗漏,避免损伤与脑干相连的穿支血管及周围其他细小分支,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常位于面神经出脑干处后上面。明确责任血管后,分离责任血管袢和神经压迫或接触区周围的蛛网膜,血管袢上细小血管与穿支血管尽可能保留,使得责任血管与神经处于完全隔离状态。移除显微镜,将Teflon棉片置于合适的位置,探查神经根松解是否完全,明确有无遗漏责任血管。去除脑压板,逐层缝合,以钛网覆盖骨窗,并固定,皮下及皮肤分层缝合。

1.3 疗效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基本疗效情况(痉挛消失、痉挛减轻、无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面瘫),术后半年疗效及复发情况。治疗后无痉挛者视为痉挛消失,痉挛消失视为治愈; 治疗后受外部刺激时瞬目增多,面肌轻微颤动,但无功能障碍视为痉挛减轻,痉挛减轻视为好转; 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面肌明显痉挛,伴严重功能障碍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中青年组面肌痉挛消失30例,占75.0%, 痉挛好转9例,占22.5%, 无效1例,占2.5%; 老年组中痉挛消失28例,占70.0%, 痉挛好转11例,占27.5%, 无效1例,占2.5%。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随访发现,中青年组患者痉挛消失38例,治愈率达到95.0%, 痉挛减轻2例,占5.0%, 无效0例, 2例复发,复发率为5.0%; 老年组中痉挛消失34例,治愈率为85.0%, 痉挛减轻5例,占12.5%, 无效1例,占2.5%, 3例复发,复发率为7.5%。中青年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原发性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主要是面神经入脑干处存在血管压迫,长时间被压迫后,容易导致神经轴索萎缩变性、髓鞘脱失,进而导致神经纤维髓鞘缺失而裸露,假突触形造成轴突短路,脑干内的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明显升高,进而导致面肌发生不受控制的运动,即面肌痉挛症状发作[4-5]。面肌痉挛发作的主要因素就是责任血管接触、压迫面神经入脑干处。

临床上将接触或压迫面神经入脑干处,进而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称为责任血管[6]。责任血管多呈襻状,血管袢上常伴有多支细小血管与穿支血管。樊文[7-8]研究指出,导致面肌痉挛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是小脑前下动脉,该血管的内听道前段及后段均可压迫面神经入脑干处,其次是小脑后下动脉,该血管较为迂曲,经舌下神经后方向上迂曲进入面神经出脑干处,也容易产生压迫症状。故产生压迫神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管的迂曲、扩张。临床关于责任血管的报道多以动脉多见,静脉压迫较为少见,但也有责任血管是小脑中脚静脉、桥脑延髓沟静脉的报道[9-10]。根据责任血管的压迫类型分为4型,即接触型、压迫型、黏连包裹型、贯穿压迫型。

面肌痉挛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但不自主、剧烈的痉挛抽搐,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1]。保守治疗如针灸、口服苯妥英钠片、卡马西平、理疗、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等,都无法根治,疗效欠佳[12-13]。治疗该病最理想的效果是解除面肌痉挛症状的同时能够完整地保留面神经的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关于面肌痉挛的治疗首选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该手术通过对面神经REZ区的责任血管进行分离减压,在帮助患者解除面肌痉挛发作的同时,还能完整地保留面神经及责任血管的功能,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14]。目前关于老年患者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还具有一定的争议,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抵抗力差,术后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面肌痉挛均有所好转,治疗半年后随访,中青年组治愈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 2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1] 高政, 辛晓峰, 代志安. 微血管减压术在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08): 84-85.

[2] 石鑫.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12.

[3] 赵博熙, 荣卫江, 赵斌, 等.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分析[J]. 新疆医学, 2014, 44(09): 13-14.

[4] 廉民学, 孙念荣, 李润春,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68例面肌痉挛临床报告[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5, 14(05): 447-450.

[5] 肖小华, 袁海涛, 邓明,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7): 425-426.

[6] 顾春蕾. 针刺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 2014, 38(2): 148-150.

[7] 樊文, 余小祥, 樊成,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 98-99.

[8] 高恺明. 小脑前下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D]. 天津医科大学, 2013.

[9] 尚明, 宗海亮, 马冲, 等.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价值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 15(03): 242-245.

[10] 殷亮, 喻思思, 龚良庚.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的术前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56(1): 56-59.

[11] 许斌.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0): 69-71.

[12] 龚正林, 杨甜甜, 罗锐.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6): 31-32.

[13] 邢海涛, 袁波, 谭占国.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2): 99-100.

[14] 张明, 黄志刚, 鄢克坤, 等.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 2014, 35(02): 204-206.

[15] 申志才, 刘健, 陈礼刚.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7): 62-66.

[16] 樊文, 余小祥, 樊成,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 98-99.

[17] 刘劲睿, 张世华, 张明石,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5): 80-80.

[18] 胡胜利, 汪超甲, 张宇强, 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57例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1): 1854-1856.

2017-03-07

R 782

A

1672-2353(2017)13-118-03

10.7619/jcmp.201713034

猜你喜欢
面肌脑干面神经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