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结构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2017-07-05 01:15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产质量生长发育烟草

王志勇

摘要[目的]探讨烤烟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设置120 cm×45 cm、120 cm×50 cm、120 cm×55 cm、120 cm×60 cm 4个密度处理,分析不同群体结构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对烟叶生育期有较大影响,与120 cm×45 cm密度处理相比,120 cm×60 cm密度处理生育期缩短15 d, 农艺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化学成分以高密度的120 cm×45 cm、120 cm×50 cm较为协调。低密度处理烟叶较高密度处理烟叶感官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香气量足,刺激性大,且香气质得分较低。综合来看,以120 cm×50 cm为最佳种植密度。[结论]该试验可为烤烟种植提供参考,促进烤烟产质量的平衡。

关键词烟草;群体结构;生长发育;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035-04

Abstract[Objective]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was investigated for flue-cured Tobacco.[Method] Four density treatments(120 cm×45 cm,120 cm×50 cm,120 cm×55 cm,120 cm×60 cm) were set to analyze effect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yield and quality of tobacco.[Result]Planting density had great effect on growth period of tobacco.Compared with density treatment 120 cm×45 cm,growth period of density treatment 120 cm×60 cm shortened 15 day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ronomic characters.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igh density treatment( 120 cm×45 cm,120 cm×50 cm) were better.The sensory qu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low density treatments and high density treatments were as follows:for low density treatments,concentration of aroma was sufficient, irritation was obvious ,score of aroma quality was low.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was 120 cm×50 cm.[Conclusion]The experiment could offer reference for planting flue-cured tobacco to improve yield and quality.

Key wordsTobacco;Population structure;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 and quality

煙草是一种以叶片为收获目标的经济作物,烤烟的质量和产量对烟叶生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矛盾体,随着产量的上升烤烟的质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而烟株的群体密度结构是影响烟叶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合适的烤烟种植密度对平衡烟叶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煙株群体结构直接影响烟叶光合作用,决定烟叶干物质的累积及烟草品质[2-3]。不同种植密度在烟株进入旺长期后形成的田间小气候不同,密度较大的烤烟田间的通风、光照、土温、气温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对中下部烟叶的影响较大[4]。研究指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片变小,变薄,单叶重下降,烤烟整体结构等级下降,香气量减少,劲头小。而种植密度较大的烟叶叶片大,身份较厚,含梗率较高,弹性、疏松度相对较差,劲头大,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较强[5-6]。

烟草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棵叶片数以及单叶重三因素构成,三者间协调与否决定烟叶的产量。有研究表明,随着烟叶密度的增加,烟叶单叶重呈下降的趋势,产量呈上升的趋势,但评吸得分和上等烟比例以高密度烟较优。只有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和个体协调均衡发展,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该试验以新烤烟品种云烟85为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烟叶产质量的研究,寻求一种较优的种植密度,为烟叶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重庆市彭水县(28°57′~29°50′N、107°48′~108°35′E),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以山地面积为主。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 ℃,常年平均降雨量1 104.20 mm,年均蒸发量950.40 mm,年均气压978.60 hPa,无霜期311 d。

1.2试验品种云烟85。

1.3试验设计根据种植株行距,试验共设4个密度处理,T1密度为120 cm×45 cm;T2密度120 cm×50 cm;T3密度为120 cm×55 cm;T4密度为120 cm×60 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50 m2。其余种植措施按照当地优质烟叶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实施。

1.4农艺性状的调查与测定记录比较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的时间以及不同处理间初烤期、终烤期,记录各处理不同时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及经济效益。

1.5常规化学指标的检测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氯、钾、淀粉、总氮等指标采取流动分析法进行检测分析。

1.6感官质量的评价对各处理X2F、C3F、B2F 3个等级烟叶进行初烤单料烟进行评吸,分别给香气量、香气质、杂气、浓度、烟气特征(透发性+细腻度)、劲头、刺激性、余味、燃烧性、灰色10项指标进行打分,各指标赋值分别为12、12、12、12、7、9、12、16、4、4,总分100。

1.7数据分析用EXCEL、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影响不同密度影响田间光照、水肥的分配利用,对烤烟个体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密度较低的烤烟由于具有较充足的阳光、通风及温度等优势,更容易积累较多的干物质,较快地完成个体生长发育。由表1可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旺长期以后,密度越大,进入旺长期的时间越长,其中T4处理最快进入旺长期,较T1处理快6 d,现蕾期较T1早5 d,初烤时期较T1早3 d,终烤期较T1早18 d。整个大田生育期以T4最短,为134 d,与生育期最长的T1处理间相差15 d。

2.2不同处理烤烟农艺性状的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不

同处理间的农艺性状呈现相同的规律性,存在各项指标的数据与密度大小呈负相关的趋势,均为T12.3不同处理间化学成分的比较

2.3.1上部叶。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总糖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其中T4处理与T1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还原糖含量呈现相同的趋势,但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烟碱含量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数值以T1最低,T3、T4最高。各处理间淀粉、氯、钾、总氮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2.3.2中部叶。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间总糖含量以T4最高,显著高于T1处理,总糖含量呈现随着密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还原糖含量亦呈现相同的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烟碱含量以T1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处理。淀粉含量T3、T4显著高于T1、T2。鉀、氯和总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2.3.3下部叶。由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总糖含量以T4最高,T1最低,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处理差异不明显。还原糖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以T3、T4较高,显著高于T1、T2。烟碱、氯、总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表明较低的密度有助于下部叶积累干物质,对提升下部叶的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2.4不同处理间感官质量的比较

2.4.1上部叶。由表6可以看出,香气质以T1、T2最高,T4最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香气量有下降的趋势。香气量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升高的趋势,其极差达到1.22分。杂气以T1、T2的得分较高,T3、T4得分较低。浓度以T1处理最低,其余处理持平,极差为0.22分。烟气特征各处理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各处理间的差值较小。劲头、刺激性、余味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2.4.2中部叶。由表7可以看出,香气质的得分以T3最高,T4最低,T1、T2持平。香气量以T4得分最高,极差达到0.67分。杂气得分T2、T3得分较高,T1、T4得分较低。浓度以T4最高,T2最低,极差为0.67分。烟气特征、劲头以低密度的烟叶得分较高,高密度的得分较低。刺激性T4的得分最低,T2最高,剩余两处理间得分持平。余味、燃烧性、灰色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

2.5不同处理等级结构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由表8可以看

不同群体结構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出,不同处理间上等烟比例以T3、T4较高,T2、T1较低;中等烟比例T4最高,其余密度处理较为接近;下等烟比例T1最高,达15.1%,T4最低,为7.4%,这与T4光照、水肥条件较好,内涵物质较丰富有关。均价T4最高,T1最低,T2、T3较为接近。产量一般认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较大的烟田能获得较大的产量,但此次试验产量T2最高,T1次之,T4最低,其原因为T1处理密度过大,下部叶遮阳严重,田间鲜烟叶素质较差,难以正常落黄成熟;且加之2016年后期雨水较多,下部叶含水量较高,烘烤转火时机难以把握,烤后下部叶容易黑枯,烘烤后的级外烟较多,导致总体产量下降。各处理产值以T2最高,T3、T4较为接近,T1最低,其极差达到4 618.5元/hm2。

3结论

在烤烟实际生产中,合适的种植密度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主要措施,对控制烟株养分吸收分配、光照、株型和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进而对烤烟的品质和产量产生影响。但烤烟的生产受环境、人为等的影响较为复杂,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就该次试验的结果而言,低密度的烟叶生育期较短,低密度烟叶的光照、单株养分分配相对充足,干物质积累较多,成熟较早。一般认为,烟株株型以直筒型、腰鼓型较好,而伞型、塔型则是有缺陷的株型。该试验表明,低密度的烟株株高较高,整体长势较旺,不属于中棵烟,而密度120 cm×50 cm、120 cm×45 cm的处理株型较为合适,属于标准的中棵烟。烟叶的化学成分是烟草品质的具体内涵表现,此次试验表明,低密度的烟叶烟碱含量增高,糖和淀粉的含量也有增高的趋势,这与其光合作用相对较为强烈有关。

感官质量是衡量烟叶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低密度烟叶的香气量得分较高,但存在香气质和杂气得分下降的问题。香气量过多,会破坏香气质,影响香气质的得分,使香气质的得分下降,甚至成为一种杂气。因此,不能以牺牲香气质来获得香气量。经济性状方面,以密度120 cm×50 cm处理表现较好,产量和产值最高。密度120 cm×60 cm处理虽然均价和上等烟比例较高,但产量较低,不符合烟农利益。综合而言,以120 cm×50 cm的种植密度最佳。

参考文献

[1] 曹卫星.作物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姜洪甲,马维广,邢世东,等.烤烟不同栽培密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24-128.

[3] 王付锋,赵铭钦,张学杰,等.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4] 胡荣海.云南烟草栽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赵元宽,陈江华.中烟与菲·莫技术合作开发优质烟叶的收获和体会(一)[J].烟草科技,2000(7):35-38.

[6] 赵元宽,陈江华.中烟与菲·莫技术合作开发优质烟叶的出获和体会(二)[J].烟草科技,2008(8):34-37.

猜你喜欢
产质量生长发育烟草
烟草具有辐射性?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冬油菜栽培技术探析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