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不同喷液量对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2017-07-05 03:16李运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无人机防治效果

李运超

摘要[目的]明确无人机不同喷液量对大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方法]以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常量喷雾为对照,研究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喷液量5%精喹禾灵EC对大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5%精喹禾灵EC制剂用药量为1 050 mL/hm2,植保无人机喷液量为7 500~12 000 mL/hm2时对大豆安全,植保无人机喷液量为9 000、10 500 mL/hm2时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与背负式静电喷药450 kg/hm2时效果相当。[结论]试验结果为无人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无人机;喷液量;大豆杂草;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51.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137-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spray amount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n annual gramineous weeds in soybean field.[Method] Taking constant spray of knapsack electrostatic sprayer as control,we studie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spray amounts of 5% quizalofopPEC sprayed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on annual gramineous weeds in soybean field.[Result] The dosage of 5% quizalofopPEC was 1 050 mL/hm2,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t spray amount of 7 500-12 000 mL/hm2 was safe to soybean,and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t spray amount of 9 000 and 10 500 mL/hm2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on annual gramineous weeds in soybean field,which was equal to the control effect of knapsack electrostatic sprayer at spray amount of 450 kg/hm2.[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Key words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Spray amounts;Soybean weeds;Control effect

夏大豆多為小麦茬直播,苗前施药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而当前大豆田苗后化学除草多为背负式地面常规喷雾施药,该施药方法效率低且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农药流失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雨水较多时,人工不能及时下地喷药,植保无人机成为目前农业病虫草害防治药械的热点[1-4]。鉴于此,笔者研究了无人机不同喷液量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无人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药剂。5%精喹禾灵EC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1.2施药器械。极飞农业P20无人机:广东省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作业高度1.5 m,作业速度5 m/s,雾滴120 μm,喷洒流量500 mL/min。“稼樂牌”3WBJ-16DZ多功能静电喷雾器:江苏省苏州稼乐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扇形2喷头,喷片孔径为0.9 mm,雾滴20~150 μm。

1.1.3供试作物。大豆品种为商豆6号。

1.1.4试验对象。大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1.2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6年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区龙扬镇冯隋村丁传信大豆田(20.01 hm2)进行,试验地为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土壤pH 7.8,有机质含量为14.74%。于6月12日麦茬旋耕,6月13日播种,旋耕时施复合肥375 kg/hm2(15-15-15),播种量为60 kg/hm2。试验地大豆长势整齐一致,水肥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一致,试验地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施药当天(7月16日)为多云转晴,微风,气温26~36 ℃,平均31 ℃,相对湿度91%,施药后24 h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降雨量为250.3 mm,降雨日为15 d,其中日降雨量≥10 mm有8 d。试验期间只有7月19日为大雨(日降水量为80 mm),无大风等其他恶劣天气。

1.3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即处理①:无人机7 500 mL/hm2药液;处理②:无人机9 000 mL/hm2药液;处理③无人机10 500 mL/hm2药液;处理④:无人机12 000 mL/hm2药液;处理⑤:背负式静电喷雾450 kg/hm2药液;处理⑥:背负式静电喷雾450 kg/hm2清水。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67 m2,总计24个小区。

1.4施药方法试验药剂5%精喹禾灵EC制剂用药量为1 050 mL/hm2,试验药剂用量筒量取施药的剂量,采用二次稀释法,加入规定的水量,搅匀后进行叶面喷雾。于7月16日上午施药1次,在夏大豆3~4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时背负式喷雾力求均匀周到,植保无人机为无缝隙自动巡航喷雾[5]。

1.5调查方法

1.5.1杂草调查。共调查4次,第1次调查于施药当天(7月16日)进行,调查杂草基数和大豆叶覆盖程度,第2次调查于药后13 d(7月29日)进行,调查杂草株数;第3次调查于药后23 d(大豆封行前、8月8日)进行,调查杂草株数和鲜重;第4次调查于大豆成熟前(9月29日)进行,目测杂草再生情况。

1.5.1.1杂草防效调查。每小区调查4点,每點0.5 m2,调查杂草的种类、株数和鲜重(去除根上泥土)。

1.5.1.2大豆覆盖情况调查。采用目测方法,调查大豆田间覆盖情况。

1.5.1.3药前田间杂草密度调查[6]。每0.5 m2有杂草25~45株,其杂草群落为狗尾草占杂草总量的60%左右、狗牙根占杂草总量的30%左右、马唐占杂草总量的10%左右。大豆行间为无遮蔽状态。

防效=[空白对照区活草数(鲜重)-处理区残存草数(鲜重)]/空白对照区活杂草(鲜重)×100%

1.5.2作物调查。共调查4次,第1次于药后9 d(7月25日)调查药害;第2次于药后13 d(7月29日)调查(目测)大豆生长情况(株高、长相);第3次于药后27 d(8月12日)调查大豆封行、开花、长相情况;第4次于大豆收获前1 d(9月29日)观察大豆是否推迟成熟,并进行测产。观察药剂对夏大豆有无药害,描述夏大豆药害的症状,如生长抑制、退绿、畸形、接触性药害斑、叶片枯萎、生长点死亡等。同时采用目测方法,观察大豆田间覆盖情况。

1.5.3产量调查。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每点取10 m2大豆,脱粒晒干后分别称重,折算夏大豆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10%精喹禾灵EC对大豆的安全性喷药后9、13 d,试验药剂5%精喹禾灵EC各处理商豆6号大豆均无中毒症状,各处理均与空白对照大豆生长一致,对大豆生长无影响;药后27 d,试验药剂各处理大豆封行、开花、长相均表現正常,对大豆生长无影响。大豆收获前1 d观察,试验药剂各处理区大豆无迟成熟,成熟期与空白对照一致。

2.210%精喹禾灵EC对夏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由表1、2可知,处理①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全草株防治效果为86.28%、全草鲜重防治效果在85.53%,对杂草防效较差;处理②~⑤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全草株防治效果在93.46%~95.70%、全草鲜重防治效果在91.08%~93.58%,对杂草防效均较好。处理②~⑤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全草株防治效果和全草鲜重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处理①,处理②、③、④与处理⑤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

2.310%精喹禾灵EC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处理①增产率较小(4.81%),其增产率极显著低于处理②~⑤(13.86%~14.47%)。处理②、③、④、⑤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结论

试验观察,5%精喹禾灵EC用极飞农业P20无人机喷施,喷液量为7 500 mL/hm2时,对大豆叶下遮蔽的杂草无效,即大豆叶下杂草喷不到药液;无人机喷施,喷液量为9 000、10 500、12 000 mL/hm2及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喷液量为450 kg/hm2时,对大豆叶下遮蔽的杂草有效,即大豆叶下杂草均能喷到药液,且无人机喷施10 500、12 000 mL/hm2药液量时,大豆叶下杂草均能喷到药液且无差异。

无人机喷液量为7 500 mL/hm2时,喷液量较少,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低于背负式静电喷雾器;无人机喷液量为9 000、10 500、12 000 mL/hm2时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与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喷液量为450 kg/hm2时相当,即5%精喹禾灵EC用极飞农业P20无人机喷施9 000~10 500 mL/hm2时,对夏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慧强,董雪娟,费朝品,等.小型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飞虱的田间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S1):45-46.

[2] 荀栋,张兢,何可佳,等.TH80-1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8):39-42.

[3] 吴玉东,陈军,陈铭斯,等.不同施药器械对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治效果比较研究[J].广西植保,2016,29(1):11-13.

[4] 王英满,徐丽君,夏锡飞,等.不同施药器械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7.

[5]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25部分: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GB/T 17980.125—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6] 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7,45(14):148-151

猜你喜欢
无人机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