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植物造景探析

2017-07-05 03:16唐桂兰杜培明桂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乡土树种植物造景生态效益

唐桂兰 杜培明 桂玲玲

摘要从植物景观入手,通过明确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性,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高速公路布局的形式和植物栽植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植物造景来达到生态、环保、绿化的效果等方面来开展研究,简述了植物造景的必要性和特点,进而以淮盐高速公路为例,简述了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手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植物造景;乡土树种;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4-0148-04

AbstractFrom plant landscape,through the importance of expressway landscape,combined with ecological principle,the paper analyzed the form of expressway layout and the way of plant planting and the way to use plant landscaping to achieve ec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ing effect,and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ing.Taking Huaiyan expressway as an example,the method of expressway plant landscaping was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Highway;Planting design;Native species;Ecological benefit

植物是園林四大造园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本身就是极富动态的园林景致,能使园林变得情趣盎然。植物自身的姿态、香味、颜色等,以及人们搭配植物时所运用的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都能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使得植物在人们脑海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精神属性和艺术魅力。我国的造园家很早就注意到植物在造景中的重要作用,陈植先生在《造园学概论》中提及在建造园、圃、囿三者时,均应以植物为要素[1],使得整个园子萌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创造某种价值的同时,所居住的空间的生态环境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破坏,如人们所熟知的“温室效应”,这些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发展。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植物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园林造景中,更加具体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2]。高速公路建设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为一体的时代产物,为了使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所经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利用植物元素进行造景,缓解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在眉睫。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尽快恢复受损地表的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必须大力进行植物造景。笔者从植物景观入手,简述了植物造景的必要性和特点,并以淮盐高速公路为例,简述了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手法。

1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形成了快捷的高速公路网络。就江苏省而言,截至2006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3 000 km,但在高速公路建设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它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所经区域的生态环境,如水、土壤、动植物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在初期的高速公路线形选择时,若遇到水域,可能会直接对其进行填埋,从而导致水域面积减少;而且,施工中大量的土建工程会破坏原始地形地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因此,针对高速公路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边沟外、互通立交区和服务区五大部分)特殊的立地条件及其功能需求,怎样进行合理的植物造景,缓解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在眉睫。

高速公路进行植物造景之后,即可形成景观生态学中的“绿色廊道”,它对于减少高速公路本身给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这种在高速公路植物造景基础上形成的“绿色廊道”,可称为“人工绿色廊道”或人工与自然结合即“半自然的绿色廊道”。

2植物造景的特点

2.1完美的植物造景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方面的高度统一植物造景要求景观的持续利用,并营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保证生态多样,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保证生态效益。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原则必须与科学的严密性相结合,要了解各种湿生植物个体及群体的生态要求,使其在湿地环境植物配置中处于适当的生态位置。如雪松[Cedrus deodara(Roxb.) G.Don]要营造微地形,植于高处,排水良好才是正确的配置方式;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 Koch]可生长在水中;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 Rich.]可长在沼泽地中;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楝(Melia azedarach)、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垂柳(Salix babylonica)都生长在水边,可以看出各种植物个体对水分要求相差甚远。

2.2植物造景的时间性、经济性和技术性要求植物景观的营造,除了要求科学和艺术性外,还要注意在时间性、经济性和技术性方面的特殊要求,如树种选择时,应搭配好速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这样既注意了建成初期的景观效果,又顾及了较长时间的景观效果;而且又为建成后的养护管理节约了较多费用;不仅如此,成熟的植物造景應该有相对应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来保障其实施,这样才能使设计师的设计较好地表现在大地这张画布上。

3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特点

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相对一般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而言,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土壤较为贫瘠、环境较为恶劣等,加之在目的上,它的绿化不仅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3],那么高速公路植物造景就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

3.1适地适树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本着适地、适树、适量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适合高速公路生境的植物。高速公路环境比较特殊,一般在城市公园中常见的一些观赏树种,由于树种自身抗性较弱,较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的环境,故在高速公路上不能大规模栽植;可以因地制宜,在条件恶劣的土壤上栽植一些抗性较强的植物种类,尽可能多地运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成活率,节省了大量资源,而且在景观上可以突出自然,使得高速公路也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避免了人工绿化的痕迹。

在高速公路中较为常用的一些树种如下。①常绿树种:雪松、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龙柏[Sabina chinensis(L.) Ant.‘Kaizuca]、塔枝圆柏[Sabina komarovii(Florin) Cheng et W.T.Wang]、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et Wils.)、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 Levl.)、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 (Thunb.) Decne.et Planch.]、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等。②落叶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 L.)、旱柳(Salix matsudana)、榉树[Zelkova serrata (Thunb.) Makino]、乌桕、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红枫(Acer almatum ‘ropurpureum)、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atropurpurea (Jacq.) Rehd.]、樱花(Prunus serrulata)、紫叶桃花[Amygdalus persica L.var. persica f.atropurpurea Schneid.]、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等。

3.2生态优先在高速公路植物造景时,应尽可能地保护原始景观和原始地貌,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观点。虽然植物景观设计属于绿化的范畴,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生态、土建等多方面知识,所以高速公路植物造景对植物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植物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多了解生态、土建方面的知识,灵活处理,如在修建路基时,路基挖方应尽量考虑移挖作填,以减少废方,虽然用于填方有时会有一些问题,但这种土质却可以作为植物的绿化用土,植物景观设计师就可以提前告知,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4]。

3.3技术性优美的植物景观的营建和发展需要植物造景各项技术的支持。在高速公路植物造景中,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最佳观赏效果。植物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效果[5]。为了确保树木成活,必须根据高速公路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当的季节进行种植。

3.4经济性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经济性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宜性,争取植物景观在施工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以最少的投资、造价产生最大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取得最佳的效益值。植物景观来源于自然,它们大多不需要特别加工,排除复杂的技术处理,直接被运用在设计中,便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6]。

3.5时间性——植物造景的生命体现利用植物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外观,发挥植物的个体、群体的自然美,加以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造景手法,创造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植物的生命特征决定了时间性是植物造景特色。高速公路植物造景随时间的变化推移呈现出群落发展的空间、植物个体生命周期及季相变化美,以及由园林变迁中呈现的各种时空美。植物自身有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7]。

4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手法——以淮盐高速互通区为例

淮盐高速公路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的东段,是江苏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联”干线公路网中的“横二”干线,也是穿越苏北腹地的一条主要的东西向交通干道,直接沟通沂淮江、宁靖盐和连盐通3条纵向高速公路[8]。

4.1规划设计构思选择5处重要干道与淮盐高速形成的互通区为规划重点,以“蓝色乐章”为主题,展示当地水文化理念;通过植物景观营造小湿地环境,表现淮安、盐城两地古今治水文化、用水文化的渊源;赋予每个互通区以地方特色,使其成为驾乘者了解淮盐两地文化的窗口。

4.2植物规划设计

4.2.1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采用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乌桕、楝、榉树、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黃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等乔木;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木犀、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石榴(Punica granatum L.)等花灌木;地被及藤本采用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 (Lindl.) Fedde]、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 (Thunb.) Thunb.]、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et Z.) Planc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ex Steud.]、香蒲(Typha orientalis)、菖蒲(Acorus calam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莲(Nelumbo nucifera)、变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 Stokes)、睡莲(Nelumbo tetragona)、芡实(Euryale ferox)、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Kuntze]、水鳖(Hydrocharis dubia)、菱(Trapa bispinosa Roxb.)。

4.2.2具体规划设计。

4.2.2.1第一乐章:异彩迎宾——盐城东枢纽。作为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烟花之乡的盐城,此互通区在小湿地水体四周布置由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鸢尾(Iris tectorum)、木芙蓉等组成放射状的水边花境 ,寓意烟花盛放时的异彩纷呈和盐城经济的繁荣昌盛,迎接驶入盐城的驾乘者(图1)。

4.2.2.2第二乐章:沧海盐田——盐城南互通。盐城自古产盐,如今仍是国家重要的产盐基地。盐景是盐城的特色景观,一望无边的盐池中盐花如琼瑶脂玉,美不胜收。历史上“盐城盐官多名人”,北宋时的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都曾任盐城的盐官,后来成为政绩卓越的宰相。在此互通区水体岸边铺设白色沙粒,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一处寓意盐城“盐文化”的特色景观(图2)。

4.2.2.3第三乐章:鹤舞鹿鸣——盐城西互通。生命离不开水,有水才有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才有生命的勃勃生机,同时寓意盐城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此互通主要以水生植物来妆扮水体的方式表达主题(图3)。

4.2.2.4第四乐章:投玉娱波——秦南互通。远古有“投玉娱波,以娱水神”的故事,水孕育了生命,创造了自然,我国古代有水图腾崇拜,“水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人类对水热爱和崇拜的表现。江南之美就在于水之灵韵,此互通区种植低矮的花灌草,以表现水景的冰清玉洁(图4)。

4.2.2.5第五乐章:上善若水——车桥互通。淮安人杰地灵,众多仁人贤士是淮安深厚人文历史的见证,以水比德,以水喻人赋予“水”很多人性化的文化,如刚柔并济的性格、容纳万物的慷慨、深邃不测的智慧、不舍昼夜的勤奋、川流不息的意志等。这些赞誉是“人文化”与“水文化”的完美结合。此区配植色彩艳丽的水生花卉,如黄菖蒲、鸢尾、芦苇、香蒲、美人蕉(Canna indica L.)等,营造一种生命绚烂的景象,同时寓意淮安人文荟萃、贤人辈出的人文文化。

5结语

植物是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主体,有利于形成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进步,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内涵也悄然变化,包含了生态学、群落学、经济学、工程学、美学及空间构成理论的植物造景必然要求在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基础上,兼顾时间性、经济性、技术性,这是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陳植.造园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7-48.

[3] 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公路灵活性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杜培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5] 王江萍,张琪.高速公路服务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以广乐高速公路一六服务区方案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2(6):133-134.

[6] 贺霄鹏.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及景观规划设计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6):173-177.

[7] 劉伦衔,黄国军,张兴宇,等.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带特色植物的立体构建:以贵州威毕高速公路为例[J].森林工程,2014,30(5):132-136.

[8] 黄衍生.高速公路红线内生态景观林带园林造景手法初探[J].广东园林,2014(5):17-20.

猜你喜欢
乡土树种植物造景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