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模式

2017-07-06 11:18董志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县域区域差异

董志崇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模式

董志崇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区域差异指的是由于区位、自然资源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此,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其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探讨.

区域差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那么就会导致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或多或少差异.那么如何采取措施,以使各县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不断的缩小,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1 县域经济的主要含义

当前,我国的县域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在县域经济中,存在一个市场调控的主体,这个主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县级政权,还存在一个县级财政.温家宝总理曾经说道,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其中的关键.第二,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许多环节[1],例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分配环节,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属于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然而却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因为县域经济不能够小而全,只能够适宜发展农业则发展农业,适宜发展商业则发展商业,要重视发挥本地域的优势,将县域内的重点产业突出出来.第三,县域经济有着其主体与发展方向,农业与农村经济是其主体,而工业化、现代化则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故此,就需要不断的发展乡镇企业.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之下,县域经济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尽管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来进行划分的,但是却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县域经济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打破县级行政区域划分的束缚,以获取更大的资源配置,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2 区域差异的主要含义

在经济学层面上来看,区域的概念指的是便于组织、控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整体来进行考虑的,并且,考在虑行政区域划基础上,划分一定空间范围.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个是组织区内经济活动的能力,另一个是组织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与此同时,也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构成的有限空间概念[2],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所进行的.在区域内,需要包括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中央政府对该区域具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控制权.从区域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对区域差异的含义有所了解.所谓区域差异,指的就是构成区域因素的差异,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上,区域内的以下几方面因素是不一致的,自然资源、技术条件、人口分布等.因为各区域之间的区域因素有所差异,这也就影响了各经济区域的特色,从而有了区域投资环境的差异,有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例如,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县域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以及市场的供求状况等,这些都会导致区域经济利益有所差异.我国的基本经济区域在划分过程中,主要是以省、市、县行政区来进行划分的.这些不同区域的行政区的经济增长会有所不同,它们的经济利益也有所不同.而若是各区域的因素相同,各区域的投资环境相似,那么它们的经济利益也就不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区域格局之间的差异,如表1,我国的经济强县的分布,大体呈集中式的分布,大多数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且,从县域的经济的总量来看,与全国县域总人口相比,东部县域人口占据其中的31.1%,而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却占据其中的49.4%.而西部县域的人口占据其中的30.5%,而生产总值却仅为其中的19.6%.从下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我国的东北部、中部以及西部县域相比,我国东部县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作为我国行政区域主体中,县域是比较低的一级,这表明区域经济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还是由县域经济的差异所决定的.东部县域的发展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当地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那么就能够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2 全国各区县域经济数据

4 县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基础

在空间上,各种经济活动并不是进行均匀的分布,而是会集中在一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县域,而这也就恰恰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进行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资源禀赋的差异、(2)发展战略、(3)集聚经济.

4.1 资源禀赋差异

之所以产生县域资源的禀赋差异,是因为各县域生产要素有着较大的差异,具有不完全的流动性,如此一来,就使得县域经济活动的差异得以形成.在我国的县域差异之中,资源禀赋差异在其中有着较大的优势,它能够使得各县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继而将本地区的各方面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作用有所减弱,但是仍然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东部县县域的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并不是毫无原因,因为它们就是凭借其以下几方面的优势[4],第一,区位条件极其优越、第二、具有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第三、科技优势等.例如,我国山东省的沿海地区的县域,正是因地制宜,凭借当地的丰富海洋资源,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发展.而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的县域,例如甘肃定西、临夏等地,因为地处偏远,交通条件不够理想,而且资源也较为短缺,所以也就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基础.

4.2 发展战略

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绩效同样如此,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县域经济资源给予的多少.我国县域经济格局主要是东部最强,其次东北,然后再是中部地区,最后是我国西部地区,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政策发展战略的影响.在“一五”、“二五”等建设期间,尽管我国将重点放到了中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一开始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战略,使得东部县域的经济竞争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东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随后,我国制定了以下几个发展战略:(1)西部大开发战略;(2)中部崛起战略等,这就促使我国东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东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仍旧存在着这较大的差距,而且差距仍旧在逐渐拉大.

4.3 集聚经济

在解释县域经济差异中,资源禀赋差异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集聚经济导致了特定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规模经济,而这就使得差异的县域经济结构得以形成.我国东部县域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其主要是依靠工业化,这些地区抓住了发展机遇,通过制定工业立县的方针.如此,就使得工业在其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5].东部县域充分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优势,使得东部县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提升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

5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5.1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这一政策,对于我国大多数的经济强县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使他们摆脱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也就是依靠农业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在我国中西部县域内,仍旧处在农业经济阶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以农业作为县域内的主导产业,工业的比重非常小,这样一来,当地的经济效益也就不够理想.如果这些县域在发展过程中仅仅就农业抓农业,那么就只能一直受限于农业经济阶段.故此,在这些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产业化仍旧是其发展的主要模式.所谓农业产业化模式,指的是当地在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对县域内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然后再通过产业化的这一发展模式,来促使其附加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继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模式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通过将农业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促使产业系统得以构成,再通过龙头企业的作用,将众多农民与市场经济连接起来,通过不断加快产业化的进程,逐渐的扭转过去的发展局面.如,山东诸城就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使农民转变了角色,逐渐变成了工人.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众多农业大县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5.2 基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县域经济是其中的集中体现,工业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都是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而这些县域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现代工业经济追求利润的本性要求以下几方面需要在一定的地域内集聚[6],第一,大量的生产资本;第二,丰富的生产资料;第三,充足的劳动力,这就会导致当地工业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来看,但凡经济强县,其工业总产值都较高,其城镇化水平都较高.

5.3 基于对外开放的发展模式

虽然我国的县域经济都是以行政区划而形成的,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县域经济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资源配置也逐渐面向以下两个市场,一个为国内市场,另一个是国外市场.县域经济的开放度也逐渐的提升.基于对外开放的这一发展模式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借助以下几大优势,第一,借助当地区位优势;第二,借助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并且鼓励当地发展对外贸易,通过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来不断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随着全球化联系的日益紧密,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所以可以采取对外开放的这一模式,事实上,我国许多沿海城市都通过对外开放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发展.例如上海、深圳等地,充分的发挥了本地区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与人才优势,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

6 结语

综上,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因为存在着区域差异,继而导致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往往受到一定的区域差异限制,所以很容易导致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有所差异.但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小其差距,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这些县域地区的投资环境等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小县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当前,在我国东西部产局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也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需要我国进行不断的深入探索.

〔1〕应新杰,赵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主要模式[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110-114.

〔2〕赵玉芝,董平.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2(01):87-91.

〔3〕曹群.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12(08):175-179.

〔4〕张荣天,韩玉刚.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06):14-19.

〔5〕周腰华,王振华,张广胜.基于八大经济区视角的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分析[J/OL].当代经济管理,2017(02).#/kcms/detail/10.13253/j. cnki.ddjjgl.2017.02.010.html

〔6〕吴建民,丁疆辉.县域内部经济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研究——以河北无极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2):33-37+44.

F127

A

1673-260X(2017)06-0177-03

2017-02-22

猜你喜欢
县域区域差异
相似与差异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分割区域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