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

2017-07-06 09:58
人民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时代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面对今日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要怀有一种“历史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据2017年人民论坛课题组开展的“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调查”,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平均值为82.26,较2016年有所增加,这说明中国公众对自身文化有着越来越高的认知、认同度。不自信,则无以立国,文化自信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刻历史命题,也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究其本质,都无法与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分割开来。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深厚底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重要源泉,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明犹如强大根系般扎根于人民、历史和时代的沃土,奠定了我们的强大底气,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当前,中国文化的价值意蕴日益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得以彰显。通过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中国传统思想,当代中国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包容等价值理念传达于世界,把中国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传统经典呈现出来,以“中国方案”不断向世界贡献着“中国力量”,使我们在与外来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和建設性互动中建立更加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文化都能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血脉相连的内在统一性,它顺应时代发展,吐故纳新、继往开来,推动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未来发展相承续,成为当代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化自信不仅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生命力,还在于中华文化是否能够赢得“他信”,获得世界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足以为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基本准则,指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中华文化中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亟待弘扬,那些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优秀文化创新成果亟待传播。中华文化只有紧把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讲好中国故事、容纳多元价值、打造文化精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旋律中不断追求和谐共振,把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内涵,彰显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与他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掷地有声地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文化的选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从绵延不绝的历史纵深处淌出的清泉,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展现出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孕育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与精神,最终汇聚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洪流,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底气。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时代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