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鲜食甜、糯玉米发展策略之品种选择(上)

2017-07-07 14:10秦慧豹马战强王启锋韦向阳
长江蔬菜 2017年9期
关键词:鄂西甜玉米鲜食

秦慧豹 马战强 王启锋 韦向阳

营销一百

湖北省鲜食甜、糯玉米发展策略之品种选择(上)

秦慧豹 马战强 王启锋 韦向阳

特约栏目主持:秦慧豹

男,安徽潜山人,农学硕士,副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先后在湖北省农科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等从事玉米品种资源研究、项目管理、特用玉米育种等工作,2012年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一批蔬菜专家组建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鲜食玉米首席专家。先后主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10余项,选育了鄂玉笋1号、鄂甜玉2号、鄂甜玉4号、鄂甜玉5号等鲜食玉米品种通过湖北省审定,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出版《特用玉米栽培及综合利用》等科普书籍5本。

导读:分析了湖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和优势,介绍了鲜食甜、糯玉米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技术指标,并对具体品种进行了推荐。

1 湖北省鲜食玉米生产概况及优势

由于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湖北省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较快,2015年鲜食甜、糯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hm2以上,占到玉米播种面积的5%左右,尤其是在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之后,江汉平原、鄂东丘陵等非传统玉米产区的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形成了几个集中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湖北省发展鲜食玉米的优势已经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发展起步较早,种植技术成熟

武汉市是全省种植甜玉米最早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种甜玉米以来,随着杂交甜玉米新品种华甜玉1号、华甜玉2号、华甜玉3号、鄂甜玉3号的育成,鲜食玉米进入发展期,随后鄂甜玉4号、金中玉、鄂甜玉5号、彩甜糯6号等品种的育成,以及随着外来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甜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武汉市汉南区、东西湖区、黄陂区已形成规模种植;江汉平原、鄂西山区也开始成片规模生产。尤其金中玉的广泛适应性和产量优势,降低了甜玉米的种植风险,极大地促进了甜玉米的规模发展。20余年的种植发展,在种子企业和鲜穗运销商的共同推动下,湖北省形成了汉南、汉川、鄂州、天门、长阳等几个鲜食玉米主产区和一批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其对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和运销路线都十分熟悉,为湖北省鲜食玉米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种植面积的扩展空间较大

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湖北省传统的棉花产区——江汉平原200多万hm2耕地,主要改种水稻,一年只种一季,浪费了温、光、水资源,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耕种效益也不好。如果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力度发展早熟春玉米、春玉米配晚稻、春玉米配秋大豆等,既可提高种植效益,且水旱轮作又有利于改良土壤,秸秆腐烂后还田可培肥地力,有利发展草食牛羊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天门、仙桃等地的鲜食玉米已经形成规模种植。

鄂东丘陵地区,同样存在棉花种植面积缩减之后的种植结构调整。根据温光条件,当地可以采取春秋两季鲜食玉米连作或者与其他作物连作的方式发展鲜食玉米生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鄂州市极早熟甜玉米基地,5月底即有鲜穗上市,销路好,价格优,效益高。

鄂西山地由于海拔高、积温少,春播鲜食玉米成熟期比平原区晚1个月左右,正好接上平原玉米的空档,加之玉米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好,近几年来的种植效益一直较好。

1.3 区位优势明显,运销途径广阔

武汉市位于我国中部,是纵横交通的大枢纽,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都能在24 h之内到达。一方面,通过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四季美农产品大市场以及兴起的海吉星农产品大市场提供鲜穗集散,3个大市场在全国鲜食玉米运销网络中已处于重要地位,仅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就有10个以上的蔬菜行专业开展鲜食玉米运销业务,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全国各地鲜穗运销商在汉南、汉川、长阳、天门等鲜食玉米集中产区发展代办,收购鲜穗从基地直接运往目标市场。鄂东地区以黄梅为核心,鲜穗通过小池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九江琵琶湖等大市场集散运销。

武汉市汉南区,自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甜玉米节”,以节为媒,推动甜玉米产业的发展,促进甜玉米产品的销售,引进甜玉米加工企业,促使全区甜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当地甜玉米种植面积已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以上。

武汉市每年都会举办种子交易会和种业博览会,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湖基地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观摩,组织全国各地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参与展示,组织鲜食玉米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和人员参与观摩,对推动鲜食玉米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甜、糯玉米新品种种植管理技术的推广交流。

1.4 加工业和运销的兴起

鲜食玉米上市比较集中,鲜货保鲜时间短,没有加工业的支撑,就会导致收获旺季产品积压,品质变劣,市场滞销,农民减收。自2005年以来,先后有8家大中型鲜果蔬菜加工企业在武汉市汉南区、东西湖区、黄陂区,宜昌市夷陵区、长阳及罗田县、恩施市等地投资建厂,以速冻鲜穗、真空包装熟食果穗、玉米粒、玉米爽、玉米浆等加工产品为主。

目前,全省有40多个县(市、区)发展鲜食玉米生产,通过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带动了加工企业的发展,夷陵区稻花香集团建成甜玉米浆基地,恩施市加工生产甜玉米爽,长阳县、秭归县利用蔬菜速冻加工设施,将鲜食玉米果穗速冻销往全国各地。山区发展鲜食玉米不仅商品质量优,而且可以解决8~9月市场淡季缺货供应问题,同时又能连片规模生产,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湖北省鲜食玉米基地从平原地区的极早熟栽培发展到鄂西山地的迟熟栽培,鲜穗供应时间大大延长。

2 熟悉湖北省玉米生态区域

每个审定或引种的鲜食玉米品种都有其对应的适宜生态区,因此,熟悉所处生态区的特点,是科学选择鲜食玉米品种的前提。湖北省在全国玉米种植生态区划里,既有属于西南山地玉米区的鄂西,也有属于南方丘陵玉米区的江汉平原、鄂东丘陵。依据海拔、地理位置和生态气候等特点,可将湖北

粗略分为鄂西山地和平原丘陵岗地两大玉米生态区。

2.1 鄂西山地玉米区

本区包括恩施自治州、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全部和宜昌、襄阳两市西部,在全国玉米生态区域中划为西南山地玉米区。依据海拔,划分为丘陵、低山、二高山和高山4种类型的山地区,其中海拔250~500 m为丘陵、501~800 m为低山、801~ 1 200 m为二高山、1 201 m以上为高山,其中山区是湖北省玉米主产区;依据地理区位又分为鄂西南山地玉米区和鄂西北山地玉米区。鄂西山地玉米区作为普通玉米的传统产区,具备成熟的玉米种植技术,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生产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鄂西南山地玉米区 该区北接鄂西北山区,东连江汉平原,西南与重庆市和湖南省相邻,包括恩施自治州的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宜昌市的夷陵区、宜都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15个县(市、区)。鄂西南山区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所组成,如七曜山、武陵山、巫山及大巴山余脉等。本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质地好,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约1 400 mm,水热条件优越。区内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具有显著的垂直差异。无霜期和降雨量垂直差异很大,从高山的210天左右到谷地的290多天,降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玉米的生育期则随海拔的升高而推迟,而生育期延长对鲜食玉米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极为有利,这也是高山地区甜玉米品种甜度更高、果穗更大的主要原因。

②鄂西北山地玉米区 本区北部和西部两面与陕西省、河南省和重庆市毗邻,南部接鄂西南山区,东邻鄂北岗地,包括十堰市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襄阳市的南漳、保康、谷城,神农架林区等。该区山脉广布,分属于东西走向的秦巴山和武当山、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巴山和荆山山脉,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既有利于南季风的深入,又可削弱冷空气的侵袭。因此本区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各地略为温暖,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10℃的年活动积温为 4 500~ 5 100℃,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无霜期220~ 256天,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单作鲜食玉米一年一熟,或马铃薯—鲜食玉米套作两熟的理想区域。

2.2 平原丘陵岗地玉米区

本区大致上是东经112°以东的平原、丘陵和岗地区域,在全国玉米生态区域中划为南方丘陵玉米区。依据海拔和地形,可划分为平原丘陵玉米区和鄂北岗地玉米区。平原是指海拔低于100 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 m的较平坦地域;丘陵区的海拔为251~500 m,根据其相对高度还可以划分为低丘陵(相对高度小于50 m)与高丘陵(相对高度大于50 m)两类;岗地的海拔为100~250 m。

①平原丘陵玉米区 包括武汉、荆州、荆门、黄冈、黄石、鄂州、咸宁、孝感、随州、仙桃、天门、潜江12个市。本区气候温暖湿润,耕地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日数250~280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日数在 230~240天,≥10℃年活动积温4 900~5 400℃;年平均降雨量1 100~1 400 mm,土壤主要为白善土、马肝土、潮土、砂壤土、红黄土,适宜发展春、秋两季鲜食玉米生产,在旱地推行春播玉米套种棉花(西瓜、花生、春大豆、甘薯),水田实行水旱轮作,春播鲜食玉米—晚稻或早稻—秋季鲜食玉米。

②鄂北岗地玉米区 集中在襄樊市的襄州区、樊城区、襄城区、枣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本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 900~2 200 h,是全省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年无霜期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900 mm以下;土壤属黄土类,岗地黄土深厚,土质黏重,吸附能力大,施肥效果持久。玉米种植制度以小麦(油菜)—夏玉米为主,或小麦—夏玉米/甘薯,小麦—夏玉米+夏大豆等。

(未完待续)

武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0751732492-47);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武新管(2010)106号];武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12-补-51)

秦慧豹,武汉信风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430070,电话:13607122486,E-mail:qinhb@126.com

马战强,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430070,电话:18986123870,E-mail:15279281@qq.com

王启锋,韦向阳,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7-02-23

猜你喜欢
鄂西甜玉米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甜玉米—新甜玉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