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特色班 孝德大课堂

2017-07-07 08:16吴晓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育

吴晓霞

【摘 要】德育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中处于突出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创新德育实践活动新途径。利用学校创建德育特色班这个契机,制定孝德教育目标,将德育内容融入班级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得班级德育管理卓有成效,达到道德教育的高效化。

【关键词】德育 特色班 孝德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孝道文化却在我们日益进步的社会和日益丰富的多元文化中逐渐衰退。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只知道享受长辈之爱,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因此,孝德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如何开展孝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尊老、爱老、心怀感恩,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德育特色班的创建活动是我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笔者以创建“孝心”德育特色班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孝德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知道报恩,明理践行。

一、体验感悟,知孝品孝

班级管理卓有成效,能达到学校德育管理的高效化。学校德育特色班的创建,有特色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正是学生个性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过程,这样的班集体具有团结友爱、凝聚力强、向上进取的特点。孝德作为一种人生的素质培育,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在后天的实践与体验中逐步养成。这种素质培养单靠父母老师的训诫是难以达到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漫长学习生活中,慢慢引导。笔者借助“孝心”德育特色班活动平台,在班级中开展“知孝、品孝”的德育活动。活动立足于学生日常教育,利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主题,渗透孝德教育。

(一)发出倡议——走进孝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孝心德育特色班的创建也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目标。创建活动一开始,班主任以“扬起孝的风帆”告知书的形式,通过家长会把“孝心”德育特色班创建的计划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接着,通过日常教育、主题教育、家校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学习讨论有关孝心的专题文章,并发出“争做孝心好少年”倡议书,让学生表决心,当孝星,愉快走进“孝”的天地。

(二)品读经典——感悟孝

笔者以 “孝”文化第一课为起点,抛砖引玉,带领学生走进“孝”的天地后,继而让学生品读经典,感悟“孝”文化的源远流长。晨间指导学生学习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经典名篇。在一声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诵读中,在一个个“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中,学生走近孝,亲近孝,感悟孝,体会孝之“美”。从古至今,一个个“孝德”的鲜活例子,感人故事,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孝之“根”也深深扎进学生的心灵。

(三)记录于心——品味孝

在充分感悟孝德之美后,笔者及时鼓励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通过各种形式记录生活中父母长辈的关怀与爱护,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献孝心活动。“家庭档案卡”:学生制作精美的“温馨家庭档案卡”,调查并填写父母长辈的称呼、年龄、属相、生日、爱好等,把父母长辈的特殊习惯牢记于心。“家庭日记”: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父母长辈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并定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小摄影师”:学生用摄影、摄像的形式拍摄父母工作的辛劳与奔波……在活动中学生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父母长辈那份浓浓的爱。他们从奶奶的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中品出了长辈的操劳,从妈妈唠叨的话语中悟出了浓浓的母爱。

二、特色活动,内化孝道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实践为途径,在创建孝心德育特色班的过程中,笔者从这三方面着手制订活动计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的良好阵地,孩子们的孝心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化并内化为行为。

(一)“雏鹰争章”——落实孝

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雏鹰争章,我能行”活动。“争章”活动是“雏鹰行动”的外壳,“雏鹰行动”的主体要求是通过各枚雏鹰奖章的具体标准体现出来的,它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结合创建德育特色班的实际,笔者在班级中特意设立了孝心章。为了配合争章活动,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如“孝心献父母”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做好“五件事”:早晚向父母请安,给父母倒茶,为父母洗脚或捶背,主动做家务,自觉完成作业不让父母操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孝心。又如“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尝试合理分配家务,体验做家长的辛苦。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孝心献父母”活动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实践孝心的过程。反馈表由家长对孩子的表现逐项进行等级评价,并写好简短评语。班主任在反馈表上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结合反馈表颁发孝心奖章。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显示出了主人翁的意识,他们制作了“孝心好少年”志愿卡,为自己设立了行动目标,把孝心行动实施于日常生活中。

(二)主题教育——提升孝

1.美好节日表恩情

利用节日开展孝德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敬老日”,班级组织爱心小分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有的孩子为老人们唱歌、讲故事,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三八节”,班级开展慰问妈妈的活动,有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母亲献上一枝康乃馨,有的送上亲手自制的小贺卡,有的编写一首童谣送给妈妈;父亲节、母亲节,同学们更是早早做好准备,为奔波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洗脚,为辛苦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捶背……学生还将体会和感想记录在自己的家庭日记本中。

2.班队活动品亲情

班级定期举办形式丰富的“班队活动”:《小鬼当家》班队课上,同学们交流了父亲工作的繁重与艰辛,母亲家务的繁忙;《母亲,我们爱您》班队课上,同学们走进母亲的人生,从孕育自己并抚养自己一路成长,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诗歌、一支支乐曲,让母爱溢满心间;《父爱如山》班队课上,同学们更是用自己特别的方式解读着父亲深沉的爱……通过一次次班队活动,将孝心、感恩之心渗透于每个教育细节。

3.日记评选悟真情

班级还组织开展主题为“父爱”或“母爱”的孝心日记评选活动,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父母每天的言行,感悟父母的爱,写出真情实感,记录下内心最感动的一刻,投稿参评,人人参与。全体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参与活动。《父亲的爱》《我发烧后……》《被打之后》……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日记,让同学们又一次感受父母深沉的爱。

4.孝心迁移润温情

同学们在德育特色班创建活动中践行“知孝、行孝、竞孝”,把“孝心活动”迁移到“爱心活动”,从“家庭服务”迁移到“社会服务”。班级同学还与市康福养老院结成对子,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定期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孩子们精心设计小礼物,认真编排文艺节目,把最精彩的节目呈献给老人们。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诵,优美的舞蹈表演,幽默风趣的小品逗得老人们合不拢嘴,孩子们用纯真的笑脸温暖着老人们孤独衰老的心。

三、多元展评,彰显孝行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建“孝心”德育特色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留下成长与进步的足迹,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孝心银行——储蓄孝

班级开设“孝心银行”,推选两名银行管理人员。笔者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孝心存折”,凡是学生在家庭中做过的每一件孝事都可以记录在孝心存折上,并请家长签字。每个月初,学生可凭积满孝行的“孝心存折”到班级“孝心银行”升级,并领取第二本“孝心存折”。每3个月,“孝心银行”将根据 “小孝星”们的“孝心存折”,开展一次“孝行积算”活动,储蓄额度最高的小孝星可参加班级雏鹰争章评选,并兑换相应的礼品。“孝心存折”受到了全体学生的欢迎。学生在活动中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父母长辈那份浓浓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这些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赞赏与配合。

(二)特色展评——传播孝

学期结束,学校对各班级的德育特色班创建活动进行展评。借助这个展评平台,我们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与总结:首先将孝心班级的创建过程制作成展板在学校展出,利用校内媒体如红领巾广播电视台、校园网、校园宣传栏进行宣传;其次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汇报,班会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邀请了教师、家长代表参加。主题班会联系实际,挖掘了发生在孝心班级创建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生动细节,让每一个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启迪,真正有了感悟与收获,这是成功的德育渗透。

(三)孝心讲坛——劝学孝

在班级被评选为校级德育特色班后,行孝活动并没有结束。为将孝行发扬光大,推广至全校,使人人都成为“知孝、感孝、行孝、竞孝”的小孝星,笔者在班级中特地开设班级孝心讲坛,借助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校红领巾广播电视台、走进班级等平台,推选优秀小孝星上台演说、劝诫,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鼓励全体同学行孝,让全校学生加入到知孝行孝的行列中。

德育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开拓了班级德育管理新途径。“小小特色班,孝德大課堂”,从中国的传统美德“孝”字入手,以创建德育特色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修养,使班级道德教育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龚春燕.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刘宝华.创新德育载体,追求德育实效[J].江苏教育,2013(4).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实验小学 324000)

猜你喜欢
德育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70年德育:在回望中前行
“阳光银行”德育活动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德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形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