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研究

2017-07-08 17:02杨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农业保险

杨佳

[提要] 自2007年中央决定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快速的发展。然而,农业保险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效率受到质疑。为明确下一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取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需要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效率进行科学分析。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201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各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普遍较低,并且存在投入过剩的问题,改善规模效率是提高补贴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保险;补贴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7日

一、引言

自2007年中央决定向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2006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75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6倍。我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2015年我国各级财政下拨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达到288.8亿元,将近承担了80%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然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效率受到广泛质疑。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将不断扩大。因此,科学分析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效率,对于下一步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取向选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政府为什么要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这一问题展开的,主要的研究角度有市场失灵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如李军(1996)、庹国柱(2005)、张跃华和施红(2007)、顾海英和史清华(2007)、孙香玉和钟甫宁(2008)。他们试图比较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前后农业保险市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及社会福利的变化,以论证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效率进行测算,其中大多数学者都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张旭光和赵元凤(2014)年采用数据包络方法(以下简称为DEA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2009年、2010年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效率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补贴无效率的地区多呈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江生忠、贾士彬等(2015)基于201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面板超效率模型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农险保费补贴整体上处于规模递增的阶段,农业产值较高的省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较高。李心愉、赵景涛(2015)利用BCC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分别从企业和区域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开展的效率,得出结论为:近五年来我国农业险整体效率偏低,但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我国农业大省的农业保险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的农险效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多投入多产出决策效率的相对客观和科学的测量工具,为科学评价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提供了一种途径。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DEA-BCC模型,基于2015年的数据来测算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農业保险补贴效率,同时鉴于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补贴效率的动态变化,本文对2013~2015年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补充最新的实证分析。

三、测算方法及指标选择

(一)测算方法简介。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称DEA),是运筹学上经常用于评价多输入及多输出的决策有效性的一种方法,最早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依据关于规模报酬假设的不同,DEA模型可以分为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CC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的BCC模型,本文选择了BCC模型。

首先考虑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CCR模型。假设有n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实行了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即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n),每个DMUj均有i种输入和r种输出,假设决策单元j的输入变量为Xj=(x1j,x2j,…,xij)T,输出变量为Yj=(y1j,y2j,…,yrj)T,v=(v1,v2,…,vi)T是i种输入变量的权系数,u=(u1,u2,…,ur)T是r种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则第J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hj0可由以下模型求得:

其中,为决策单元DMUj0的有效值,即农业财政补贴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姿j为相对于DMUj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j各决策单元DMUj的组合比例,s+和s-为松弛变量。

(二)指标选择。运用DEA方法研究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效率,关键在于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择上。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和基于公共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初衷,本文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详见表1。(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但由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陕西等省份对于农业保险补贴金额的数据披露不完整,因此本文最终选取所有数据可获得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DEA模型的决策单元(DMU)。其中2015年的DMU数量为23个,2014年DMU的决策数量为21个,2013年DMU的数量为13个。

(一)本文使用MaxDEA5.0软件,首先对各省2013~2015年农业保险补贴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由DEA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2013~2015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是无效的,有效的省份数量很少。具体而言,2015年,在23个省份中,只有北京和广东两个省(直辖市)的农业保险补贴是有效的;2014年,在21个省份中,只有安徽省的农业保险补贴是有效的;2013年,在13个省份中,只有上海和安徽两个省(直辖市)的农业保险补贴是有效的。

第二,2013~2015年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效率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各省的技术效率值从不足0.01到1.00不等,以平均效率而言,安徽省的技术效率最高,为0.898,其次是上海市以及北京市,分别为0.572和0.509。另外,天津、广东、广西、重庆、江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效率也相对较高,其余省份的效率值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均为超过0.1,其中河北以及湖南两个农业大省的效率值最低,仅有0.007。

第三,2013~2015年我国大部分的农业保险补贴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过去三年,在我国23个省份中,除北京、广东、广西、重庆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效率有较明显的上升,黑龙江、河北、河南三省的技术效率微升之外,其余省份的补贴效率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天津市、上海市以及安徽省的降幅较大。

(二)純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析。在BCC模型下,技术效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所谓纯技术效率,是指从制度的层面探究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制度是不是有效地促进了补贴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规模效率是指在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已经给定的前提下,对应的补贴投入规模是否有效。如果规模有效则意味着在农业保险财政投入力度和补贴标准既定的前提下,保费补贴规模恰到好处,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佳状况;如果规模无效则意味着,此时保费补贴的规模不够合理,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的趋势,即存在投入不足和投入过剩的现象。2015年我国各省农业保险补贴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具体情况见表3。(表3)

从纯技术效率上看,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是无效的,有效的省份数量相对较少。然而,相较于技术效率视角下只有一两个省份有效,纯技术效率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有效的省份数量有明显改善。具体而言,2015年在23个省份中,有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保险补贴是有效的。一般而言,经济较发达省份以及产粮大省的纯技术效率较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普遍较低。

从规模效率上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是无效的,仅有北京和广东两个省(市)的规模效率是有效的。2015年,除了北京市和广东省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重庆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外,其他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这说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补贴存在投入过剩、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小结。根据MaxDEA的输出结果,可将2015年全部省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情况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北京和广东。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1,两省(直辖市)的财政补贴机制完善,财政补贴规模适度,同时规模报酬呈现不变的状态,意味着其在农业保险补贴领域的有效生产前沿进行运作。

第二类:黑龙江、上海、安徽、新疆、天津、河北、西藏。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较低,总效率的无效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尤其是黑龙江、上海、安徽、新疆四省(自治区)虽然纯技术效率为1,但是由于受到规模效率小于1的影响,导致总效率小于1,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而导致这类省份规模效率低的原因是,财政投入均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存在投入过剩的问题。因此,在不改变现有补贴体制下,这类省份应该适当缩减财政补贴规模,以提高农业保险补贴的效率。

第三类: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广西、重庆、宁夏。规模效率相对较高,而纯技术效率较低,总效率的无效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效率,对于这类省份,现阶段的改进重点是完善财政补贴措施,以带动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业保险补贴的总效率。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基于2013~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较低。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是无效的。2015年,在我国23个实行了农业保险补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和广东两个省(直辖市)是DEA有效的,其余21个省均显示DEA无效,这说明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的整体效率较差,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二)我国各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普遍存在补贴投入过剩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省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2015年,在我国23个实行了农业保险补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了北京、广东及重庆之外,其余20个省的农业保险补贴的规模报酬均呈现递减状态,普遍存在补贴投入过剩的问题。尽管2015年各省普遍加大了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投入,但是结果表明这些投入最终未对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各省不应盲目从众一味加大投入,而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调整财政补贴投入的规模,不断推动农业保险补贴朝着更有效的方面发展。

(三)补贴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农业保险补贴效率受到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的制约尤其明显。许多中西部地区省份虽然规模效率较高,但是纯技术效率较低,最终导致总效率的无效。一般而言,农业保险补贴机制完善的省份的纯技术效率较高,因此中西部地区省份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完善财政补贴机制,不断提高纯技术效率,以促成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1.

[2]庹国柱,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跃华,施红.补贴、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J].浙江大学学报,2007.31.6.

[4]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9.4.

[5]孙香玉,钟甫宁.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黑龙江和江苏省农户的支付意愿数据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46.7.

[6]江生忠,贾士彬,江时鲲.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J].保险研究,2015.11.12.

[7]李心愉,赵景涛,刘忠轶.我国农业保险开展效率研究——基于企业和区域的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9.2.

[8]张旭光,赵元凤.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的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14.56.5.

[9]Charnes A,Cooper W,P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MU[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78.2.

猜你喜欢
数据包络分析农业保险
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效率研究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