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7-07-08 21:05吴冬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电解水感性化学

吴冬梅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内取得高分,教学手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单一枯燥.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应该利用化学中涉及的思维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目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感性认知,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就能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的转化.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的设计,体现了很强的生活性,从学生熟知的一些化学物质入手,对知识进行引入,为化学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密切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抽象知识时不断地找出生活中与其相符的事物、现象,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中的事物——水.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了解到水的组成,并学习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利用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幫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阐述对水的认识,讨论交流水的作用,并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等问题.然后引出水的组成,促使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情境中剥离出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反映出化学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从生活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启迪智慧

在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时,学生感觉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公式、原理等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原型,追根溯源地对相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析问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使学生意识到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浓缩、概括.

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归纳水的用途,并让他们思考“既然水如此重要,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然后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让他们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首先,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的现象,并观察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支玻璃管内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其次,教师对两支玻璃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对两支玻璃管内的物质进行实验鉴定,帮助学生了解组成水的元素.这个教学片断,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促使学生逐步地认识到水的组成元素、元素的比例等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再遇到类似的现象时会联系化学知识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要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些恰恰是教师容易忽略的.“态度决定一切”.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化学学习,主动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化学规律,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联系相关的化学规律进行触类旁通式的学习,对知识进行一般性的迁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理论进行贯穿运用,让学生利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发掘元素化合物的内在联系,掌握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规律.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和他人进行交流探究,从而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猜你喜欢
电解水感性化学
酸性电解水对早期番茄晚疫病防治具有良好效果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雄一电解水的稳定性研究
电解水农业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