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2017-07-08 01:18邹静珊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必要性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邹静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对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与时俱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小学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课程。本文按照素质教育理念,从素质教育内涵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剖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小学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05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34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针对中小学教育现实情况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对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指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由此可知,推进素质教育,俨然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固化,小学语文教育依旧存在“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严重不符,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基础教育确实到了要改革的地步。因此,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应当对当前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素质教育,即“坚持人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强调终身性和可持续性,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和差异性,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诉求。小学是学生离开家庭,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的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对此,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就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据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因子,如人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各项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然体现。因此,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及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文件和改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不切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自由、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是迫切要求。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没有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走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没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这与素质教育提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要求是相违背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的,过于追求机械的备课安排,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很容易导致教学策略只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进程,而不适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致使整堂课毫无生机。

(二)素质教育形式化

素质教育是对当前教育问题所提出的新要求,是真正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实践推行的过程中,却大打折扣;为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形式化的素质教育就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表面化、片面化、机械化理解的体现,这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应付。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教学现象,整个课堂上形式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热情讨论,教师的授课课件也丰富多彩。但是,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容易迷失方向。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要教的是什么?要培养什么?要传达出什么 ?或许,小学语文课堂真正要做的事情应当是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将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能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快乐。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只看到树木、未见森林,轰轰烈烈地倡导,而未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三)学生参与度不强

教师教与学生的学充分融合,方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素质教育的初衷就是激活课堂生命活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习惯,以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困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情况的安排等。但现实情况是,教师习惯性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课堂参与者的主体,教师滔滔不绝,激情豪迈,学生一脸无助,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学生的激情没有很好地凸显。

(四)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概念。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在小学语文教学過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考评教师时,也是倾向教学成绩的优劣;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的活动都有意识地围绕考评指标进行教学,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师在教学上无激情,学生在学习上无兴趣。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接近二十年了,但对素质教育的提倡依旧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等多方面因素,致使理论界轰轰烈烈,基础教育学校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中没有完全转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世界,知识经济社会尤其注重复合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教育对象,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知,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符合时下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对日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其他学科之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敢于在“破”与“立”中前行,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素质教育真正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最终,提升教师自己的整体素质。与素质教育相比而言,应试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如,教育目的功利性、教学方法机械性、教学效率不高,重结果轻过程。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侧重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是着眼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上。其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收获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革新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当前,社会在进步,教育对象在变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是走出应试教育弊端的第一步。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理念和模式已不符合时下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定位好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关注学情、关怀学生情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促进师生在课堂教学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构建和谐的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愉悦场所,成为教师愉悦教学的场所,以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构筑生态化的环境。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这也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正确认识并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努力确保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的知情朋友,精神导师。同时,生态化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应当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尊严和人格。其次,要处理“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即“生生关系”,素质教育的内涵告诉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关注每一个个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考虑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也要深入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个课堂环境共处,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共生的条件。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生态化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控整个课堂的节奏,教学模式与学生学情相脱节,教师依旧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發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要突破这些局限,以为素质教育的落实保驾护航。

(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即“学校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及整个教育过程中积淀而形成具有本校校情特色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学校极具特色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准、师德素养在校园精神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底蕴、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校情,来定位校园精神文化。要全面考查学校的发展历程,定位好学校的发展方向,用精练的文字把精神文化提炼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小学校园文化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延伸,就这个角度来看,我相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是认可的,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人生的基础阶段就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培养浓厚的人文情怀。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作用,以素质教育和本校精神文化为目标,充分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知识点,以此才能处处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

五、结语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要高度认可,精准把握,理性、客观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现状,从小学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围绕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在“破”与“立”中前行,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生长力,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2] 李秉德.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落实[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2):2-4.

[3] 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192-193.

[4] 卢小陶,余雪莲,杜德栎,等.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3):18-20.

[5] 冯文清.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0(30):251.

[6] 崔羽杭,田丹,李文.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大学英语课堂师生关系生态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4):154-155.

猜你喜欢
必要性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