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7-07-08 01:18张化林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小学生小学数学

张化林

摘 要: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和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对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养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能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54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相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场景:在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辨别出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一名军医呢?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使得福尔摩斯能够迅速地辨别出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所以说观察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我们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观察力,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睿智、谨严,发现许多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许多数学知识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然后在通过一定的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许多具体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观察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学习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的前提是师生关系良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关心、理解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商量性的语言,如“请你讲一讲……”“谁想补充……”等等,让学生感到教师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不断认知、学习、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创建民主、友好、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一起探究、一起讨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营造出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观察学习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升观察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后,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而且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的积极而自觉自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说,在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可以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又比如说,在学习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各种图形,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观察过程中获得启示,从而逐步建立起观察兴趣。只要学生有了观察兴趣,那么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观察中去,积极主动的探索,自主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观察者,不断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一直把“觀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学生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对所学知识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观察学习机会。比如说在学习计算梯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然后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梯形可以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转化成的新图形与这个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之间各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并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出的。所以说,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敢于尝试,善于发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总是很多的。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善于发现,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观察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芬.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3):188.

[2] 裴大昆.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8):8.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小学生小学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