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策略研究

2017-07-08 01:18刘欢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留白策略分析

刘欢

摘 要:“留白”原是美术学里的艺术概念,后又因其独特的哲理性被广泛运用至其他领域。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将空间留给学生,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艺术;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68

现如今所指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主要源自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的启发。但是究其本质,笔者认为,还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概念。传统山水画强调的是山水之间虚实相生、似有似无的意境美,向世人表达了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这种留有空间的艺术手段后来被引用至语文教学的工作当中,成为了一种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艺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利好的。

“留白”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比如,在文学的创作中巧妙地运用留白,可以为文章的内容增添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收获的是一种学习的技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是将“鱼”直接送给学生,却没有将“渔”作为一种“求生技能”教给学生。

一、运用留白艺术设计疑问教学

众多的案例表明,兴趣是人类最好的引导因素,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去探索学习的奥秘。我原来在教学时,采取的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每节课都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去讲课,但收效甚微,学生呈现出的状态往往是麻木的,在之后,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教学方式其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留白”最主要的就是给学生留有空间,这可以避免学生对语文的抵触心理,缓解学习压力。正因如此,教师应该将这一点深入贯彻在每一课之中。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时,教师就可以将中秋节、月亮等关键词导入课程中去,通过提问,从人文哲学的角度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白中秋节与月亮之间的联系。通过一个问题映射出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才没有把知识“学死”。从另一方面来说,“留白”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合理运用阅读留白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留白”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在课堂中留下部分空白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学会学习。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但这里的阅读指的是个性化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是有别于传统阅读的。传统阅读指的是学生的阅读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建立的,遵循的是教师的意愿及思维来进行阅读,这使学生的学习很被动,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厌倦感的产生。但是个性化阅读就可以弥补这一弊端。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自己不依靠教师而进行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地阅读文章来钻研文本知识,以此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与思考。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留白,让学生去思考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表面的检查或者是考试。例如,在教授古诗《望洞庭湖》的时候,我就利用投影的展示提供了多张洞庭湖照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融入课本中去,进而真正去了解、探索文本想要表达的东西。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在课程结束之时,畅言心得,并及时提出疑问,其他同学与教师一同为提问者解决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性,这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极有好处的,因此,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留白”。

三、运用留白策略联系生活情境

教师需要花心思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问题,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合理地运用“留白”并为学生设计文章疑问,让学生感受文章深层次的寓意,引导每一名学生成为探索者,而不是拘于教学大纲,限于语文考试的教学课堂。语文学科拥有广阔的学习、阅读与想象空间。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留白策略,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感触,使其不仅仅学会如何做阅读题目的技巧,不仅关注文字,更注重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这里可以看出,留白教学策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活动,不断探索课堂留白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运用留白艺术实现学生分层化阅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都知道学生不是机器,是一个个有生命的、鲜活的个体。因此,不能要求学生都是整齐划一的,这有悖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差异,是客觀存在的教育事实。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家庭背景、生活阅读以及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不可能同时同步地完成阅读教学要求。语文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提出阅读的本质就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灵魂触碰的过程。这正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运用留白艺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文本的交流中来,用心与作者进行互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留白”这一艺术手段是否能顺利实施,最主要是取决于教育的主体与主导体这两方面,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技巧”,所谓留白就是多给学生空间,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潜心研读课文中的词语句段。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原来讲课的大部分时间节省出来为学生策划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使寓教于乐真正运用在教学中,不再成为一句空口号。

参考文献:

[1] 张瑞菊.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J].学周刊,2016(13):130-131.

[2] 陈美娟,孟惠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131.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留白策略分析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