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

2017-07-10 10:28郑有麒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核磁影像学准确率

郑有麒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 青海省海东地区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810500

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

郑有麒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 青海省海东地区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810500

目的:探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CT组患者采用CT诊断,MRI组患者采用MRI诊断。结果:MRI组10例患者中,9例确诊,1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0%;CT组10例患者中,6例确诊,1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60%,两组对比,MRI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明确反映患者病理演变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价值

脑静脉窦血栓病死率较高,临床症状不典型,极容易误诊或漏诊,对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大[1]。核磁共振(MRI)为临床用于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影像学手段[2]。本文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

CT组患者10例,包括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10±2.09)岁。病程:1d-5m,平均病程(4.11±0.01)m。疾病分期:亚急性期4例、急性期5例、慢性期1例。MRI组患者10例,包括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11±2.10)岁。病程:25d-4.5m,平均病程(4.11±0.02)m。疾病分期:亚急性期4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1.2 方法

CT组患者采用CT诊断。

MRI组患者采用MRI诊断:(1)层距0.6mm,层厚6mm。(2)采用T2W1、T1W1进行序列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

1.4 诊断准确率判定标准

将CT与MR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判定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处理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如表1。

表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表1显示,MRI组10例患者中,9例确诊,1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0%;CT组10例患者中,6例确诊,1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60%,两组对比,MRI组诊断准确率更高。

2.2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

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如下:

2.2.1 CT诊断影像学表现

CT扫描结果提示,10例患者中,3例未见异常,7例患者静脉窦处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其中5例累及横窦。

2.2.2 MRI诊断影像学表现

MRI诊断结果提示,10例患者中,9例患者静脉窦处存在异常,其中5例累及横窦,另外4例中,累及直窦2例、累及乙状窦2例。其余1例未见异常。

3 讨论

3.1 脑静脉窦血栓

脑静脉窦血栓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率较低,临床不常见,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脑静脉窦血栓临床症状特异性差,CT及MRI,属于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血栓包括浅静脉血栓与深静脉血栓两种,浅静脉血栓发病后,临床症状以头痛、呕吐、肢体瘫痪等为主,患者颅内压显著增高,如不及时控制,易导致患者死亡。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以头痛及意识障碍等为主。

3.2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

脑部CT扫描,属于临床常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方法之一,CT扫描可明确提示患者静脉窦处情况,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T检查结果可见条片状高密度影。但CT扫描无法观察到浅静脉位置的改变,误诊与漏诊几率高。本文研究发现,采用CT方法诊断脑静脉窦血栓,10例患者中,6例确诊,1例误诊,3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60%。

3.3 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

与CT相比,MRI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方面,敏感性更高,且具有无创的特点。MRI诊断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优势,且分辨率较高。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检查可见T1W1以及T2W1呈现异常信号。根据疾病分期的不同,信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慢性期患者,T1W1以及T2W1呈混杂样信号,亚急性期患者,T1W1以及T2W1呈高信号。本文研究发现,采用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10例患者中,9例确诊,1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90%,与常规CT诊断方法相比,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与漏诊几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部分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常存在昏迷现象,可采用MRI方法诊断,评估血栓的形成时间,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4 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与护理

脑静脉窦血栓确诊后,应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MRI检查结果的辅助下进行溶栓,术后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同时监测患者出血情况,降低血栓再次形成的几率,降低疾病复发几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应加强护理,从用药、饮食、运动、体征检测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患者加以护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机体营养水平,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确保疾病治疗安全有效。

4 结论

核磁共振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明确反映患者病理演变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1]姚中川.探讨核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4):35-36.

[2]张秋实,曾小松,赵耀.MRI及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4(11):1512-1514.

郑有麒,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生。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

猜你喜欢
核磁影像学准确率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管理实践与展望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