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分析

2017-07-10 10:2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水肿

何 琴

杭州市下沙医院肿瘤外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综合护理对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分析

何 琴

杭州市下沙医院肿瘤外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患者各时间段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在各时间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活动受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和麻木等症状,同时加重了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生存质量[1]。临床研究证实,若给予乳腺癌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改善临床治疗效果。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笔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术后进行干预,并观察其疗效,以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年龄18~70岁,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术前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术前患肢感染或受损者,伴有严重性心脑血管系统、肝肾系统、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或临床治疗配合度较低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25~69(42.8±5.6)岁;患肢:24例为左侧水肿,26例为右侧水肿;患肢水肿分级:17例为轻度水肿,7例为中度水肿,例为重度水肿。对照组50例,年龄26~69(42.5±5.3)岁;患肢:23例为左侧水肿,27例为右侧水肿;患肢水肿分级:25例为轻度水肿,18例为中度水肿,7例为重度水肿。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采用空气波压力泵治疗,固定好患者侧肢,调整适当体位,根据患者淋巴水肿程度确定档位,间断性加压,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机械物理干预。临床运用物理热能及机械压力作用于局部微循环,能够显著改善纤维组织增生现象,对患者病情好转、淋巴液回流均有明显效果。目前,大部分临床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都采用功能恢复性锻炼、弹力绷带压迫以及局部按摩等方法,效果显著。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躁动等情绪时,要积极引导患者走出负面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语言要适当,态度热情温和,方便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科学合理制定患者食谱,尽量选取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患者伤口恢复。培训患者掌握简单的康复性运动锻炼以及护理方法,反复练习。③治疗干预。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患者侧肢体,对水肿肢体间断性加压,然后采用适当大小的绷带或者袜袖包扎。保持每天1次侧肢体挤压以及锻炼,时间15min,以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运用几何测量法对患者术前1d、术后7d、1月、3月、半年的病患肢体增大量以及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分析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

经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在各时间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乳腺癌患者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患者社会功能,能够尽快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家属的支持是患者健康康复的重要保障。患者家属因其与患者的血缘关系,患者容易信赖,患者家属对患者关心、鼓励,能够促使患者重新建立康复信心,因此,要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支持,建立和谐、轻松的治疗环境。针对性的康复运动锻炼能够有效促进患肢正常功能的恢复。通过锻炼患肢,可以刺激横纹肌收缩,增强淋巴回流,从而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血液循环效率,促进患者康复。但是鉴于患者患肢体循环并不完善,因此康复运动锻炼要适度,不可过量,否则容易影响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刺激淋巴水肿产生。

严梅等[3]等选择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患肢体积量增加及淋巴水肿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严梅等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1]颜巍,刘晓舟,周岩等.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03):209-211.

[2]许颖,林代琼,李静等.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74-77.

[3]严梅,蒋妮,王雪芹等.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9-1112.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水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