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2017-07-10 08:03孙启龙
关键词:践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启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机制保障、思想引导、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资金支持、评价激励等相关制度,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其服务能力,以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志愿服务;契合性;引领;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3-0103-05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强调,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志愿服务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同时它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指针,同时它也需要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得到实践和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获得了蓬勃发展,在助残、助困、支教、大型赛事和会议等志愿服务队伍中,到处都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全社会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在机制保障、思想引导、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以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1],二者都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2]

志愿服务倡导的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一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灵魂。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在中國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志愿者,只不过在发展规模、运作模式、服务规范等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国外走在了我们前面。其实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既有人类朴素情感的共同基因,也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可以说都是志愿精神的生动体现。[3]85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连,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高尚品质和优秀精神在新的时代的进一步凝练、升华和发展,都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散发着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4]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虽然志愿服务在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但笔者认为,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体现中国特色,而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做法。“志愿服务活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主导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融合。”[5]在当前中国,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第一,在西方社会,志愿服务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是与其发达的社会组织分不开的,而在当前中国,社会组织还比较弱小。同时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规范发展,而不能像西方那样,成为对抗政府的“第三方力量”。因此,无论是当前还是将来,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土壤都不一样。

第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的较量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要使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7]同时他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了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因此,它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的践行是内在意识转化为外在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得以培育和弘扬。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主动行使公民权利,有利于提升其文明素质、道德素质,进而培育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在实践中体验“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引导大学生倡导法治和公平,进而培育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在实践中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培育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8]

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让大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使其竭尽所能地释放自己的潜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从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逐渐养成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以及热心奉献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也使这一观念深刻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大学生在助残、助困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困难群体之不幸,同时也会理解国家之不易,这对于大学生客观认识国家和社会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在参加大型赛事会议的服务中,一些重要场面会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可以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相关培训,在礼仪和专业技能方面会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友善态度,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经费保障、考评激励等方面的机制是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国外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且呈现出向法制化、政府化、机制化、全民化发展的趋势。而在中国,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主要体现在:

1.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由团委领导下的社团组织;二是由学生自己自愿组成的组织。前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命令、被动执行的倾向,甚至将志愿服务做成“形象工程”,这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产生误解甚至抵触,不利于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团委本身事务繁多,很容易造成难以兼顾或兼顾不好的局面。后者受组织者视野、专业性经验和参与热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规模小、稳定性差、服务层次不高。总起来看,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管理模式上呈粗放型管理模式。

2.培训机制缺乏。高校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往往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直接上岗,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而在国外,特别重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既培养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也传授服务技能。如美国,有些大学就开设有志愿服务工作的课程,有的大学甚至设立了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学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3.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费主要靠勤工俭学、接受捐赠等方式自筹,很少有高校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下拨专项经费。大学生志愿者往往在奉献时间、精力的同时,还得自掏腰包为自己的志愿服务买单。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4.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对其考评激励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机制。在评价激励过程中存在评价方式形式化、评价细则模糊化、评价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评价指标往往仅局限在服务项目的数量上,忽视人的自我发展。而在志愿服务比较发达的美国,在大学录取新生时就注重考察申请人在高中阶段做志愿服务的情况;申请奖学金时, 有耀眼的社会工作或志愿服务经历将为申请者加分;在学校里, 志愿服务活动更是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和支撑, 是学生满足归属需求、丰富人生阅历、展现自身价值的有效载体;许多用人单位也很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工作经历和社会服务经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热情降低。

(二)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引导不够

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学生社团具体实施,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往往只关注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而忽视志愿者自身的思想收获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失去了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就成了单一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更要注意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使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多样,频次也很多,覆盖面也非常广泛,既有日常的助困、助残等服务,也有寒暑假的“三下乡”、服务大型赛事会议等活动,有的高校甚至专门设置了志愿服务节,在组织、宣传上也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一次志愿服务下来,大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思想觉悟有没有得到提升,是否进一步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这些问题往往关注较少。因此,做到知行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不高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组织管理不规范,志愿者队伍虽然壮大,但体系松散,战斗力不强,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更多的是靠个人经验,只能从事一些常规性的服务,往往也就是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大学生志愿者更是无能为力,这与国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义工相比差距很大。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为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采取了相关激励措施,如作为第二课堂学分或作为入党和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等。其结果是,很多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为了功利目的,而不是受志愿精神的感召,不是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发自自己的善心。

实践证明,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确实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但是,志愿服务毕竟是一种自愿行为和无私奉献行为,过分看重回报,就失去了志愿服务本来的意义,这与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相悖的。因此,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建立着眼于思想引导与利益激励、长远成长与短期行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结合的引导、评价、激励机制。[3]8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

在中國,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在这一原则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需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良好的机制是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者岗前培训、志愿服务过程监管、志愿者考核评价等环节,只有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且各个环节衔接良好、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发挥其核心导向作用,需要良好的组织管理体制作为保障。要努力发挥好各级团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在志愿服务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对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要认真调研、精心准备、周密部署,通过科学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主观要求和自觉行为。

2.保证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经费短缺是制约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美国高校志愿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慈善捐献及私人基金会和合作基金会,但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英国政府为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常以委托的形式,让志愿组织承担一些属于政府延伸职能的工作,由政府出资保障志愿者的交通、办公等费用。德国志愿组织的资金来源包括会费、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政府财政补贴。[9]75对此,中国应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发挥政府、高校、爱心人士和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的合力作用。政府应划拨一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经费,扶持和帮助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和志愿者组织要积极利用校友、企业、公益团体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同时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管理。

3.科学制定志愿服务的评价奖励措施。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借助评价增强志愿服务的功效,同时为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因此,科学制定志愿服务的评价奖励措施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当取消服务成果的量化指标,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发展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双线评价指标,采用团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志愿服务活动完成的时间、态度、效果、团体协作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志愿服务团体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授予“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个人)”荣誉称号,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如就业、进一步深造等赋予一定的分值。但要注意,对于志愿者采取的激励措施,尤其要突出精神激励,切忌单纯的功利化引导。

(二)强化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价值认同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灵魂,是推动志愿服务长久发展的源动力。当前,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等错综复杂的现象充斥社会,大学生容易产生价值判断模糊和偏差,对志愿服务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否定。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同程度。因此,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时应该重视志愿精神的弘扬,关注志愿者精神层面的提升。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其与志愿服务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在组织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时应注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志愿者认识到志愿服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追求的高尚品格、奉献精神是一致的,从而达到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认同志愿精神的效果。

(三)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层次不高、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严格的志愿服务人员培训机制。如美国高校对志愿者的培训包括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理念培训三部分内容;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非常注重大学生志愿者培训,一些著名高校开发和推广了专门的志愿者培训教程;日本高校把志愿者培训纳入教学体系。与国外相比,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还存在较大差距,基本上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二是要结合大学生专业学习,开展专业技能型志愿服务。如师范类学生可参加偏远落后地区的支教活动,农业专业学生可参加科技下乡活动,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可参加卫生进社区、留守老人护理活动,环境专业学生可参加环境监测、环保知识宣讲活动等。把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突出专业化、技能化和知识化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推动志愿服务向深层次发展,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同时,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锻炼和检验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9]77

(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根本保障,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受学校、学生两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由于缺少机制保障,往往浅尝辄止,活动缺乏深度和连贯性,不能深入推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从社会层面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崇德向善的优良风气,让人们尊重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二是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考核学校的一项指标,以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顺利、持续开展。三是从高校管理来说,除了要明确机构、保证资金外,特别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和培育,让他们加强自我组织和管理,发挥好他们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志愿服务文化和品牌,并做好“传帮带”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传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下的志愿服务[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1):77.

[2] 仲伟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84-88.

[3] 伍廉松.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构建[J].北京青年研究,2017(1).

[4] 林桂兰.基于家训文化视角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101-104.

[5] 龚万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志愿服务[J].理论月刊,2009(12):148.

[6] 周中之.核心价值观打造中国凝聚力[EB/OL].(2015-01-10)[2017-02-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0/c_127375393.htm.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8] 詹丽萍.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16(6): 116-119.

[9] 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Under the Guid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UN Qilong

(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ism closely corresponds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a high extent. Under the guid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presents an efficient practice for supporting the core values in return.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shows many shortcoming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mechanism support, ideological guide, service capability.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under the guid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o be enhanced and a corresponding system including educating and tr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evaluation and motivation shall be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dedication spirit and service capability could be increase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volunteer service could be developed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correspondence; guide; practice

猜你喜欢
践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