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了”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2017-07-10 11:22李敏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助词偏误用法

李敏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一、引言

“了“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虚词,有关“了“的研究由来已久,“了”的分类问题也一直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尽管现在对“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了”以其使用频率高、意义高度虚化、用法复杂而成为了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不少人对“了”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针对教学中产生的偏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然而,以往的研究调查对象多以英语为母語,或日韩一些有汉语环境的留学生为主。针对中亚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中亚留学生“了”字句的使用情况做了偏误分析,找出偏误产生原因并探究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力争教学的高效性。

二、“了”的定义及分类

本文将“了”分为用于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实现的动态助词“了1”,及用于句尾主要表示对相关事态或变化进行肯定或强调语气词“了2”。

(一)“了1” le (助词)

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的完成。

1、粘附在动词之后

(1)表示实际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的完成。

例:我不小心丢了钱包。

(2)表示悬想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完成。

例:你要是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说吧!

(3)“了”放在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并列词组后面,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连续完成。

例:他已经发邮件确认了这件事了。

(4)放在动词重叠式中间,表示动作历时不久。

例:他摇了摇头。

2、粘附在形容词之后

形容词带“了”表示性质变化的实现,后面往往跟数量词宾语。

例:他睡了一个钟头。

(二)“了2” le (语气词)

1、(1)放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确定的语气,而又着重说明变化,即着重说明一种情况的已经发生。

例:下雨了。

(2)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时候,也常用语气词“了”。

例:你可别太大意了。

2、(1)“要……了”表示肯定要发生某事。

例:我们又要见面了!

(2)“要是……了”表示假设某事已经发生。

例:要是他来了,马上叫我。

三、中亚留学生“了”字句的掌握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调查对象

本论文的调查对象为新疆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级班的留学生(已经在中国学习一年半左右)。被试者均是来自于中亚的留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

(二)数据分析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清晰明了,把答卷中学生出现的偏误大体分为不该用“了”而用了、该选用“了”而未用、“了”的位置错误三种类型。

1、不该用“了”而用了

不该用“了”而用了这类偏误主要分为四类:

(1)表示某些状态的动词,如“在”“是”“像”“姓”“包括”“企图”“具有”“属于”“需要”“含有”“反对”“赞成”“拥护”“爱戴”等,并不表示动作或变化,无所谓完成不完成,不能加“了”。

(2)动词前如果有“将要”“快要”“正在”“正”“开始”这类副词时,说明动作还没有完成,在这个动词后面就不用“了”。

(3)在否定形式中,动词之后不能再用“了”,宾语之前一般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4)表示动作经常发生的“常常、经常、往往”等频率副词跟表示动作已发生的“了”不能同时出现。

2、该选用“了”而未用

该选用“了”而未用这类偏误分为了1、了2两大类:

(1)根据“了1”的用法

①可以用于表示实际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的完成。如问卷中第1题,意思是这一时刻“我”已经丢了钱包,所以在“丢”后应该用动态助词“了”。

②也可以用于悬想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完成。如问卷中第2题,意思是将来“闲”这一动作的完成,所以其后应使用动态助词“了”。

③形容词带“了”表示性质变化的实现,后面往往跟数量词宾语。如问卷中第5题,“睡”后面要加“了”,而后再加数量词宾语。

(2)根据“了2”的用法

①放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确定的语气,而又着重说明变化,即着重说明一种情况的已经发生。如问卷中第7题,“雨停了”包含雨由下到不下这个变化。

②在表示禁止或劝阻的时候,也常用语气词“了”。如第14题,表示劝阻,常用语气词“了”。

③“要……了”表示肯定要发生某事。如第12题,国庆节肯定会到的,所以其后应使用语气词“了”。

“要是……了”表示假设某事已经发生。如第9题,假设“他来”,所以其后应使用语气词“了”。

3、“了”定位不当

“了”的位置错误这类偏误主要分为四类:

(1)根据“了1”的用法,“了”放在由两个动词构成的并列词组后面,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连续完成。如问卷中第10题,“发邮件”“确认”两个动作连续完成,所以其后应使用动态助词“了”。

(2)根据“了1”的用法,放在动词重叠式中间,表示动作历时不久。如问卷中第6题,“摇了摇头”动词重叠时,要在第一个重叠动词后用“了”。

(3)根据“了1”的用法,如果动词之后紧跟着另外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做补语时,“了”就要放在补语之后。如问卷中第3题,“了”应该放在补语“会”之后。

(4)语气词“了2”着重说明变化,所以往往和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了1”配合使用。如问卷中第28题,“帮”和“他”后面都要加“了”。

(三)讨论

由之前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中亚留学生掌握“了”字句的情况不容乐观。而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字本身的复杂性

一方面,汉语中表示实现态不仅仅只有“了”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语法手段来实现如“着”、“过”等;另一方面,用于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实现的动态助词“了1”,及用于句尾主要表示对相关事态或变化进行肯定或强调的“了2”的使用条件和限制也很多。外国学生“了”的使用错误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了”的用法的复杂性,其规则、条件、限制很多。

2、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汉语是孤立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如果在学习者的母语中有“过去时”表示法,学习者容易把母语的“过去时”与“了”相对应, 凡是过去发生的动作、事件都用上“了”。

3、目的语规则的扩大化使用

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标记,再加上“了”出现在过去时间语境中的比例很高,这就导致留学生们常常将“了”泛化为过去时制标记。他们把“了”与过去时间相联系的用法普遍化为一般的用法,扩大使用已经掌握的规则,造成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现象,导致偏误的出现。

4、目的语语内干扰

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还会因对目的语内一些用法相似或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的混淆而面临目的语语内干扰的影响。汉语中的“是??的”句式、时体助词“过”以及“了1”与“了2”的习得之间的互相影响等,都是使学生使用“了”时产生偏误的干扰因素。

(四)对教学的启示

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一定的调整:

1、通过例句对“了”的用法进行解析,加强习得者对不同的具体的语境中使用“了”的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2、在学习“了”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时,介绍常与“了”连用的固定结构,随后再伴随相应的课堂练习。

3、注重对比,强化助词的区分性。提升“了”字在篇章中的正确运用。

4、通过偏误分析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充分利用改错环节,让学生自行改错,加深巩固“了”的知识点。

5、培养学生使用“了”的语感。

四、结语

“了”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大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鉴于“了”字的用法的复杂性,教师在对留学生们的教学中必须注重细致化和系统化。理论的掌握要细嚼慢咽,语感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有足够的耐心,也要鼓励留学生们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4)

[3]韩在均.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3(8)

[4]姚芳.外国留学生“了”字句偏误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5]赵立江.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

[6]孙鑫. 对留学生的“了”的习得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李兰霞. 荷兰学习者习得“了”的动态变异考察[D].北京大学,2012.

[8]崔淑燕. 韩日留学生“了”的习得——基于韩日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调查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附录:“了”字句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一.填空(“了” 或“/”)

1.我不小心丢 钱包。

2.你要有什么话等我闲 再说吧!

3.他终于学 会 如何做人。

4.他正在吃饭 。

5.他睡 一个钟头。

6.她摇 摇 头。

7.快看!雨停 。

8.他经常迟到 。

9.要是他來 ,马上叫我。

10.他已经发 邮件确认 这件事。

11.我今天没有吃饭 。

12.国庆节就要到 。

13.他是 老师。

14.你可别太大意 。

15.这本书我看 三天 ,还得两天才能看完。

二.判断(“√”或“×”)

16.昨天,我给他借一支笔。( )

17.你吃了药才能睡觉,别忘了!( )

18.其实,老师早就看了出问题。( )

19.这段路我们走了四十分钟。( )

20.我敲敲了门,没有回声。( )

21.会议讨论了并通过了他的提议。( )

22.昨天,我没看见了你。( )

23.现在,他们可以放心了。( )

24.我常常去了那个地方。( )

25.我们又要见面!( )

26.不要糊涂了!这可是你一辈子的事。( )

27.明天开始,我们开始了学第四课。( )

28.看到他犯错,你提醒他,也就是帮了他了。( )

29.他已经属于了老前辈了。( )

30.要是下雨了,明天我们就不去了。( )

猜你喜欢
助词偏误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作”与“做”的用法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特殊用法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