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7-07-10 02:41孔维健李会省冯洪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南四湖生态建设对策

孔维健 李会省 冯洪新

摘要 结合南四湖建设管理实际,分析南四湖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统筹推进南四湖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途径,为今后南四湖建设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南四湖;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8-0219-02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ctu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Nansi Lak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Nansi Lak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way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ansi Lake.

Key words Nansi Lake;Ecological construction;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国际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指出,“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南四湖为例探讨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途径,为南四湖建设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1 南四湖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境内,地跨微山县、鱼台县和济宁市任城区3个县区,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4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最大水面面积1 266 km2,是我国淮河以北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结构完整的淡水草型湖泊,是山东省的“生态宝库”,也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具有防洪调蓄、沟通航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1]。

1.1 湿地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

南四湖湿地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及湖滩、岛屿、丘陵等类型。地类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湖区高等野生动植物物种达1 700余种,蕴藏着大量的遗传基因,是我国淮河以北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据调查,有藻类植物115属;维管植物539种;脊椎动物321种,无脊椎动物731种(属);鸟类205种。其中,国家 Ⅰ 级保护鸟类有大鸨、东方白鹳2种;国家 Ⅱ 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鸳鸯、长耳鸮、白枕鹤、灰鹤等24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45种[2]。

1.2 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南四湖是山東省重要水源地,入湖河流53条,流域面积317万hm2,最大库容量53亿m3,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12.73亿m3,淡水儲量约占全省45%,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资源调蓄功能区和控制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3]。同时,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源地,担负着水源保护、水质净化、质量监测等作用,对确保“一湖清水送北京”,保障南水北调用水区的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1.3 内陆水运体系健全

南四湖区域水运通航里程达到600 km,其中京杭运河三级主航道超过250 km,六级以上航道超过300余km,兴建大小港口码头150余处,目前有水运企业60家、港口企业37家,年吞吐量2 000万t,年客运量150万人次,可与华东、华北各大主要枢纽港相连,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的水上运输体系,是山东、江苏等地重要的航运“黄金水道”,为经济发展承担着重任[4]。

1.4 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南四湖水域辽阔、岛屿点缀、芦滩广袤、荷花滴翠、古迹众多、闸坝宏伟,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等抗日革命武装曾战斗在这一地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微山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同时,南四湖是曲阜怀古、泰山览胜、梁山攒义、南四湖黄金旅游环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已初步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景区,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5]。

2 南四湖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南四湖的生态建设不仅是济宁市乃至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且对保持京津冀地区用水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山东省政府批复建立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济宁市政府成立了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经多年的保护和建设,湖区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水质和环境质量大为改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或数量明显增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紧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仍存在,威胁着南四湖的生态安全。

2.1 沿湖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压力,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湖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很强,但受历史和各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因受到经济发展的刚性制约,地方政府面对想转型无路子、不转型无出路的窘境,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发生冲突时,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现象比较普遍,一定程度影响南四湖的生态建设。

2.2 湖区现行管理体制不顺,对生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现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纵横交错,既有地方行政性管理,又有中央垂直部门行业管理,还有各种功能性管理。除有山东济宁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南四湖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外,省、市南水北调管理局、南四湖人工湿地管理处、南四湖流域环境监测局、济宁港航局、海事局、渔业局等部门以及微山县若干管理部门,都在不同领域、职能范围内实施管理,职能交叉,辖区重叠,主体众多,影响生态建设。

2.3 湖区资源掠夺,影响南四湖的生态安全

南四湖水产富庶,岸边土壤肥沃,素有“日出斗金”之誉。据统计,湖西堤内已有近1.3万hm2土地被占用耕地,围湖造田、围湖养鱼、滥垦湿地等不仅造成湿地面积的锐减,而且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南四湖地理位置特殊,沿湖县市区分属不同行政主体,面对湖区丰厚资源,临边省、市加大了建设开发力度,无序开发的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目前沿湖开发建设的各类湿地公园就达5处,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造成很大的浪费。

2.4 湖水污染仍然存在,破坏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 南四湖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涉及到济宁、菏泽、枣庄和徐州4个地市,主要污染来源可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回流和畜禽及水产养殖非工业源废水[6]。工业污染主要表现在南四湖周边地区传统的煤炭开采业和冶金、化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生活污水主要表现在沿湖城镇的生活排放水,含有大量的尿素、碳水化合物、洗涤剂等。农业回流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回流水进湖,带入一定量的化肥和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非工业源废水主要体现在未经处理的粪便和饲料排入土壤和水体最后流入湖内,污染了生态环境。

2.5 旅游项目缺乏监管,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在湖区开展湿地旅游活动,可以对游客进行自然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也是一项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湖区旅游也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景点设施和接待设施的修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会对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带来一定的干扰,旅游设施和游人的增加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水质的污染。

3 南四湖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济宁市成立了以市长任主任、分管市长任副主任、市直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对南四湖湿地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南四湖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无法形成统一且长期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格局,建议借鉴河北衡水湖、山东黄河三角洲等地的管理方式,整合现有行政资源,成立高度统一、权责一致的“南四湖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落实南四湖各项自然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同时,将南四湖纳入省级和国家战略,分别在省级和中央层面成立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山东、江苏两省多地市的发展。

3.2 加大投入,進一步增加财政预算 将南四湖湿地保护管理纳入中央、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每年从中央、省财政拨出一定数额的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和湿地生态补偿资金,对遭受破坏的湿地采取工程恢复的办法进行保护修复。同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发改委、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3.3 加强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 南四湖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在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框架内,以省为主体编制南四湖湿地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其战略地位、保护重点、发展思路、政策措施等,做到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尤其要注重生态保护规划,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是监测相关资源开发利用后水文、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4 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湿地科学知识普及,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湿地,自觉保护湿地,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理念,营造人人爱护湿地、人人支持湿地、人人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5 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利用水平

按照生態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多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成立南四湖湿地专家委员会和南四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心等,针对南四湖不同湿地类型特点,深入研究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突破湿地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优化湿地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现湿地领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6 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把生态建设纳入考核指标,加强领导者的生态职责,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确保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统筹推进南四湖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把南四湖真正打造成生态湿地、民生湿地、经济湿地。

参考文献

[1] 邓立斌.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214-219.

[2] 王立华,于海武.南四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2779-2783.

[3] 梁春玲.南四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赵世新,张晨,高学平,等.南水北调东线调度对南四湖水质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2,24(6):923-931.

[5] 徐建国,孔维健,郑国建,等.南四湖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3):26-27.

[6] 倪晓.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南四湖生态建设对策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南四湖水资源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