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7-07-12 10:38朱晓龙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篮球考核评价

朱晓龙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高校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朱晓龙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篮球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了影响篮球训练的相关制约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到篮球训练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高校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得出促进篮球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深化高校篮球训练改革起到参考性作用。

高校;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未来,其必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向,而如何融入进高校篮球训练中已成为了有关部门和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探讨高校篮球训练改革之路,是不断深化现代化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训练思想的影响,高校对篮球可持续发展训练的理解仍旧处于误区当中,再加上传统训练模式的制约,使得可持续训练理念没能得到深入的应用。如何探讨制约高校篮球训练发展的因素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训练对策,已成为推动其可持续学发展的必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高校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研究对象,以东北师范大学120名学生和8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虽然我们对学生和教师所进行的调查只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小部分,但是遵循了研究与应用同步进行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法,查阅了有关开展高校篮球训练的文献、期刊等。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参加这次论文研究调查的学生共有120名,我们发出了12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98%。

1.2.3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所得到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训练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 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动机从调查结果得知,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篮球训练并不是出于单方面的动机,而是多方面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9.8%的学生是因为喜欢运动才参与篮球训练的,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热衷,当然这与篮球训练自身所具备的锻炼价值是无法分离的。其次,占据了36.78%的学生是出于强身健体才选择了该项运动,学生倘若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开展规范性的锻炼,势必能达到增强体质、发展机能的目的。此外,出于减肥目的的学生占了39.2%。

2.1.2 学生参与的兴趣分析篮球训练作为一项阳光体育项目,其拥有非常高的热度。就调查来看,对篮球训练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7.4%。只有8.24%的学生对篮球训练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一项十分疲惫的活动。由此可看出,篮球训练在当代学生群体中还是极受欢迎的,而且反映了学生在篮球训练中具有强烈性的参与愿望。

2.2 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满意程度从调查中得知,占据了调查总人数79.8%的学生对训练内容不满意。归其根源,主要是当前的一些教师对篮球训练的认知仍旧停留在一般的常规训练上,他们无法清晰地认知篮球训练的内涵,大部分处于自己摸索着练的状态,导致他们在进行训练时局限于一般训练,在达到既定目标后仍旧停留在原地,没有适时转入专项的篮球训练,从而导致参与训练的学生内在潜力无法得到挖掘,引发了训练停滞不前的困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2.2.2 学生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满意程度在这次调查活动中,选择了“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两大选项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6.2%,超过了一半。就我国当前的高校篮球训练实际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仍旧存在训练手段单一、训练负荷过大等问题,这导致篮球训练效果低下,严重影响了训练成效,因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却不喜欢篮球训练。

2.2.3 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考核是对学生训练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现,但是就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0.4%的学生认可当前所沿用的考核方式;高达了66.42%的学生认为所沿袭的考核方法不科学,他们主要认为当前的训练评价方法的于忽视了学生现实存在的个体差异,没有体现出不同的个体在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

3 结 论

3.1 篮球运动以它独具的特色与魅力而深受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的喜爱。

3.2 东北师范大学的篮球训练形式相对单调,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和热情充分发挥出来。

3.3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训练动机明确,多数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

4 高校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篮球训练的认识

结合当前的高校篮球训练实际来看,教师与学生的篮球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篮球训练达不到有效的训练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篮球训练活动时,应要突破思想层面的局限,用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去接收周围的新鲜事物,把现代化的训练理念、训练技术引入到实际的训练工作中,并付诸于实践。相信当教师和学生的篮球意识达到一定境界时,学生也能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篮球运动的内涵,从而提高其篮球技术水平。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区分一般篮球训练和基于竞技能力的篮球训练,加强对训练的理解,并将其与自身的实际相融合,强化训练。除此以外,篮球意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意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篮球发展脉络,了解篮球这一项运动项目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传球与跑位时机。

4.2 优化训练模式,改进篮球训练的关键载体

4.2.1 实践操作法,化知识为技能倘

若教师能够在训练活动中,加强篮球训练的实战指导,实现两者的融合,让训练场成为实战演习的主阵地,让学生的思想、行为能够和训练同步,那么学生的体能、身体素质以及篮球竞技技能在此过程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此,教师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应加强“体能”与“实战”的联合训练。首先,在训练开始阶段,教师要明确训练过程中所需遵循的纪律,使学生能够以纪律正身,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意识。其次,在训练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要针对每一个训练动作制定相应的技能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在训练期间掌握各种篮球技能。再有,在训练教学阶段,教师应因时制宜、因势利导,根据训练活动的特质渗透相关内容,务必要使篮球训练贴近实战。当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市里面的一些篮球比赛,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经验。

4.2.2 项目模块训练法,化“学”为“用”项目模块训练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活动,其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参与其中,最后能有效达到发展学生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就篮球学科特点来说,实施项目模块训练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以下就篮球中的“运球训练”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实施模块训练:(1)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基础技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确定好每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根据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且需要做好计划,各小组所拟定的计划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认可,获得认可后才能实施。(2)划分模块进行项目练习:运球方面都包括了高低运球的模块内容,而这几个模块都包括了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和技能强化训练。教师在划分好模块后,需要予以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项目练习。(3)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块竞赛活动,采用小组内、小组间等方式分别开展竞赛,而在参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要求学生严格把握各项技术所涉及到的要点要领,务求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并灵活运用。(4)各小组要在参与训练与竞赛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加以解决。(5)在最后的总结评价阶段,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风尚和体育竞技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总评价之中。

4.3 执行多元评价,细化篮球训练考核标准

篮球训练活动的目标应体现在使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个体都能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考核学生的训练结果时,应要向培养与发展学生体能水平、实战能力靠拢。这就要求学校在评价学生训练效果时,要实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转型;由学生被动接受考核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转型。其次,由于学生们无论是在身体素质、心理特点还是在体育基础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考核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除此以外,学校还要构筑一个动态性的评价考核模式,细化各项考核标准,改变过往只重视学生训练成绩的评价标准,加大对学生实战技能、综合素质等的考查力度。

[1]荀笋.安徽省高校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2006(3).

[2]田应福,张丽芳.对云南农业大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4).

[3]张扬.湖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10(13).

[4]陈荣浩,孔琳琳,黄诚胤.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发展与前景探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G841

A

1674-151X(2017)17-06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32

投稿日期:2017-06-23

朱晓龙(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篮球考核评价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