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构建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调查

2017-07-12 13:36朱政邢唯杰胡雁周英凤顾莺成磊王春青赵蕊王旖磊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循证证据问卷

朱政 邢唯杰 胡雁 周英凤 顾莺 成磊 王春青 赵蕊 王旖磊

(1.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 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

·调查报告·

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构建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调查

朱政1邢唯杰1胡雁1周英凤1顾莺2成磊1王春青1赵蕊1王旖磊1

(1.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上海 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

目的 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并调查平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偏好。方法 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证据传播平台,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对472名用户进行使用体验和需求偏好的问卷调查,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用户对于平台的总体评价(4.34±0.67)、证据板块的评价(4.30±0.63)、讲堂板块的评价(4.26±0.65)、资讯板块的评价(4.27±0.66)、推送文章的可读性评价(4.38±0.63)、设计和结构的评价(4.23±0.63)和互动性评价(3.58±0.84)的满意度较高;用户对于“证据-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和“讲堂-循证护理新进展”的需求最为迫切。结论 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能够促进证据资源的广泛传播,为卫生从业人员提供最新、最佳的循证资源,满足用户对于证据和循证知识的需求。

循证护理; 证据传播; 微信; 公众平台; 移动信息技术

Evidence-based nursing; Evidence transfer; WeChat; Public platform;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循证实践要求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将最新最佳的证据与临床经验及患者意愿相结合,做出科学的临床决策[1],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临床实践质量的持续改进,开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最终实现全球健康。但如何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获取证据的资源平台、普及循证实践的相关知识、满足人们对于循证资源的需求,帮助实践者更好地解决临床出现的问题,协助他们做出最优的决策,是证据传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证据的获取与传播作为循证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一直都是循证实践中的前沿领域。微信公众平台因其使用的便捷性和API接口开放的多样性,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业应用模式,在医学、护理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成果[3-4]。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循证传播平台,并探索平台用户的使用体验及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调查“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用户472人。被调查者中,女性435人(92.2%),男性37人(7.8%);18~25岁128人(27.1%),26~30岁111人(23.5%),31~40岁151人(32.0%);本科(含在读)226人(47.9%),硕士(含在读)181人(38.3%),博士(含在读)38人(8.1%);临床实践护士113人(23.9%),临床护理带教47人(10.0%),护理管理者98人(20.8%),医生5人(1.1%),医院行政管理11人(2.3%),学校教师44人(9.3%),学校行政管理人员6人(1.3%),在校学生107人(22.7%);被调查者中除医疗行业外,其他从业行业包括媒体、生命科学、网络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行业。

1.2 方法

1.2.1 证据传播平台的构建 复旦大学JBI循证护理合作中心于2014年12月建立了“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此平台具有3个方面的功能,具体如下。

1.2.1.1 信息推送功能 每周定期推送循证相关信息,包括最佳证据、循证讲堂、最新资讯三个主要领域。最佳证据分为基础护理、专科专病两个主题,主要来源于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权威指南机构发布的指南;循证讲堂包括循证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两个主题,来源于循证领域经典教材及最新发表的文献;最新资讯包括中心新闻、培训教育信息、精彩回顾和用户调查等主题。

1.2.1.2 自定义菜单功能 自定义菜单包括3个一级菜单和9个二级菜单。自定义菜单分别为(1)精彩回顾:包括“证据”“讲堂”“资讯”。(2)中心介绍:包括“中心简介”“中心组成”“JBI概况”“联系我们”。(3)培训调查:包括“最新培训”“最新调查”。

1.2.1.3 回复功能 (1)关键字自动回复,平台中所有消息进行分类,并提炼关键字,若用户发送的信息含有已设置的关键字时,系统会自动匹配内容并回复相应的图文信息。(2)关注自动回复,当用户关注平台后,系统自动发送引导信息;(3)人工回复,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查看用户留言,并开展互动。

1.2.2 证据传播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1.2.2.1 推送内容的质量管理 组建平台维护小组,确保信息发布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小组由循证实践领域的4位专家及博士、硕士研究生5名组成。小组成员每月召集,讨论下月推送内容的主题。由研究生轮流负责信息的搜集、编译和整理,经过专家审核、讨论、修改后,由专业美工人员编入素材库,再次审核无误后进行推送。小组组长及1名研究生负责对推送信息进行版式美化和日常维护,并定期汇总阅读量与用户需求,向小组所有成员反馈。

1.2.2.2 证据传播平台的后台管理 由1名专家和1名博士研究生负责微信后台管理,主要包括:(1)消息管理:及时解答用户咨询的各类问题,整理共性问题后将问题解决方法以“讲堂”的形式推送给用户。(2)素材管理:将素材编辑成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群发给用户或在与用户沟通时选择素材发送给指定用户。(3)用户管理:修改用户的备注名并分组,以方便针对不同群组的需求发送相应的消息。(4)菜单管理:更新和修改自定义菜单中的内容。

1.2.2.3 证据传播平台的联动机制 在手机端进行内容推送后,平台维护小组成员会将推送内容以固定格式,按照实践指南、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证据应用、循证实践方法论进行分类,导入“复旦大学Joanna Briggs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网站内的循证资源实践区中。

1.2.3 研究工具 基于文献[5-6]自行设计证据传播平台用户体验和评价问卷、证据传播平台用户需求调查问卷。证据传播平台用户体验问卷从用户总体体验、文章可读性、各个板块的评价、平台的设计和结构、互动性5个方面进行评价,共3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得分越高,用户的体验和评价越好。证据传播平台用户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平台用户对于接受移动终端的循证资源推送的内容偏好,包括13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问题。两份问卷均邀请4名循证护理学和1名信息学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议,并进行修订,最终形成问卷终稿。

1.2.4 资料收集过程 2015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资料收集。通过证据传播平台发布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通过设置平台链接功能将用户引导至在线问卷填写平台进行问卷填写。在线问卷填写平台根据用户填写问卷的总时长、反向问题排除和重复IP地址识别进行有效问卷的筛选。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共回收问卷712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66.3%。

2.1 证据传播平台用户的体验与评价

表1 证据传播平台用户的体验和评价±s) 分

注:5分为“非常满意”,4分为“满意”,3分为“一般”,2分为“不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

2.2 证据传播平台用户对于循证资源的需求偏好 见表2。

表2 证据传播平台用户对于循证资源的需求偏好 人

续表2 证据传播平台用户对于循证资源的需求偏好

3 讨论

3.1 剖析用户偏好,满足实践者的需求 本研究结果提示,平台用户最希望阅读“证据-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版块,特别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相关证据。近年来,“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多久需要更换?”“成人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最佳证据”“肌内注射:进针后是否需要回抽血液?”等一系列基础护理领域和专科领域中的问题受到了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结论更新较快的问题,关注更为显著。例如,2011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建议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更换频率每次不宜少于72~96 h,2013年Cochrane系统评价则认为出现临床指征时需更换留置针。对于这类结论更新较快,且和日常临床实践较为贴合的证据,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除了证据版块外,用户对于“循证讲堂”,例如“循证的基本知识”“循证方法学的介绍”“循证护理的新进展”等都有着较大的需求。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总体学历层次较高,临床教育者和管理者、以及学院师生占较大比重。这些人群对于循证护理领域中方法学和研究进展有较大需求,可能与其所在职位是否需要开展科研活动有一定的关联[7-8]。针对这一类用户,证据传播平台可以在将来提供循证实践在线评价工具,例如各种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以及系统评价和证据应用的方法学指导,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

3.2 基于移动终端开展证据传播的优势 本研究利用移动终端所构建的证据传播平台,以证据总结的形式进行内容推送,基于手机微信的证据传播方式,将全国使用智能手机的从业人员都纳入为潜在的受众群体,促进了证据的广泛传播,受到了用户的欢迎[9]。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证据传播的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证据传播的形式从最早的纸质发表和大会交流的形式,逐步过渡到利用电脑服务器终端整合证据资源,到如今基于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找所需要的证据。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证据传播的优势在于[10-12]:(1)改善了临床实践人员接受证据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获取证据的“门槛”。(2)证据传播的潜在受众群巨大,并将证据资源的“时效性”充分发挥。(3)大数据可以进一步了解从业人员的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需求、用户偏好和关注热点,根据用户的反馈可以进一步提炼该领域内的证据和知识,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3.3 证据传播平台需要改进之处 由于平台维护的人员限制,导致平台上与用户的互动不够充分和即时。平台上所提供的证据资源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选题、挖掘循证资源,保证平台的长期运行和有效管理,尚需进一步探讨。在未来的选取和推送循证资源时需要考虑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和双向沟通的功能,了解用户群体的需求,尽可能优化发布的内容,使其满足多样性、完整性及普遍性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证据的传播,增加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符合伦理地提高证据与临床实践相整合。

因此,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循证资源的需求,进一步促进证据资源的广泛传播,为卫生从业人员提供最新、最佳的循证资源,为开展本土化的循证实践提供了可用的证据和转化的方法,进一步弥合证据与实践的差距。

[1] 胡雁.循证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11.

[2] 卫茂玲,张鸣明,吴泰相,等.促进证据传播,注重质量改进-14届Cochrane协作网年会概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1):847-848.

[3] 张睿,谷景亮,尚兆霞,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5):28-34.

[4] 宋欢欢,高伟,孙媛媛,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PICC维护网的建立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9):1-4.

[5] 张景春,吴燕,徐建鸣,等.微信公众平台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30(24):1-4.

[6] 冀芳,张夏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2):77-81

[7] 裘雅贤,提高护士文献信息检索技能以适应循证环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9.

[8] 矫海莲,胡雁,曹育玲,等.上海地区本科及以上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7A):1693-1695.

[9] 李莉,田凤华,唐芹.新媒体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2):188-189.

[10] 吴泰相,李幼平,张鸣明,等.全球化时代的证据:Cochrane协作网对世界的贡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2):1029-1031.

[11] Tunnecliff J,Ilic D,Morgan P,et al.The acceptability among health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of social media to translate research evidence to clinical practice:Mixed-methods survey and interview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15,17(5):119.

[12] Narayanaswami P,Gronseth G,Dubinsky R.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15,17(8):193.

朱政(1988-),男,浙江上虞,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循证护理

邢唯杰,E-mail:xingweijie@fudan.edu.cn

R47-05

A

10.16821/j.cnki.hsjx.2017.10.029

2017-01-03)

猜你喜欢
循证证据问卷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问卷网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问卷大调查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