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传真情,一信抵万金

2017-07-12 08:40方晓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石牌郭永怀盲童

方晓娟

一个演员,一张讲台,一封书信,录制现场只有这些,纯粹而精致,却收获了现场观众最由衷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档名为《见字如面》的综艺节目一经推出,立即引爆网络。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去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在综艺节目浊流滚滚、泥沙俱下的当下,它宛如一股“清流”,没有噱头,没有互撕,沒有毒舌,就像静僻山谷里的兰花,清新脱俗,气质不凡,令人赏心悦目,获得情感共振。有网友感慨:那一封封承载着各种心意感情充沛的信件,在台词功底深厚的实力派演员倾情呈现下,一个个对你毫无保留敞开心扉,谈心里话,给你带来温暖生活的一部分!

是呀,书信传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诗意长留,信笺和墨迹的温度永存。

读信·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黄永玉写给曹禺——1983年3月20日】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麦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就是!艾侣霞有两句诗,诗曰:“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信,快写完了,回头一看,好像在毁谤你,有点不安了。放两天,想想看该不该寄上给你。

祝你和夫人一切都好!

晚 黄永玉 谨上

三月二十日

【信里深思】作为晚辈的黄永玉写给前辈戏剧大师曹禺的这封信,没有丝毫的恭维奉承,没有俗气的人情世故,只有坦荡真诚、不加修饰的批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戏剧家曹禺的赤诚之情,其责之深更见其爱之切,这样的友谊可谓诤友。

【信外故事】曹禺在戏剧创造的早期,创作出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后,曹禺开始担任各种行政职务,参加各种各样的应酬,环境、心态的改变让曹禺再难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这封书信正是针对这一现实写成的。

【片段速写】敢于直言不讳批评缺点和错误的朋友是为“诤友”。画家黄永玉对前辈戏剧大师曹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大胆指出其问题所在,这体现了他性格的坦荡、直率和真诚,其款款之心、拳拳之意令人感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的朋友之间难道不该是这样的吗?因为关心,才会冒着得罪对方的危险指出其问题所在,帮助对方不断前进,这样的朋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贵人,需要我们加倍珍惜。

读信·儿今奉令守位石牌要塞

【胡琏写给父亲和妻子——1943年5月27日】

胡琏写给父亲

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子于役国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敬叩金安

胡琏写给妻子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可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枝,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

匆匆谨祝珍重。

【信里深思】这是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胡琏在奔赴战场,与日寇作战前写给父亲和妻子的一封家书,家书中满含着他为国尽忠而不能尽孝于父的愧疚之情,以及不能为妻子分担家庭重负的亏欠之意。透过这封泛黄的家书,一个忠义双全的中华好男儿的英雄形象如在眼前,其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信外故事】鄂西石牌自古以来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1943年5月,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指挥将士死守石牌要塞的正是时年36岁的国民党第18军第11师师长胡琏。恶战在即,胡琏及部下都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他令部下留下遗书,自己也写信五封,与家人诀别。

【片段速写】军人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他们不惜以死保家国,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大义舍私情。胡琏,作为一名军人,在日寇大举进犯之时,勇赴国难,率军坚守要塞,与敌血战。他写给家父亲和妻子的家书,饱含着民族大义、家国情怀,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军人的担当,一个儿子的孝义,一个丈夫的柔情。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这样的中华好儿女不胜枚举,正是他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日的中华如他们所愿,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魂兮归来,英雄不朽!

读信·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史铁生写给盲童朋友——1993年】

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与健全人平等。那怎么办呢?我想,平等不是可以吃或者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别人送给你。你没有,别人也无法送给你。怎么才能有呢?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就是说,我们不要因为身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者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者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也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也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而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如果我们干得好,别人称赞我们,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干得好,而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有了被称赞的优势。我们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

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信里深思】这是身为残疾人作家的史铁生写给一群盲童小朋友的书信。史铁生在书信中用平等的视角,语重心长、满怀真情地鼓励盲童小朋友要自尊自强,不亢不卑,心怀爱心,走出个人设定的狭隘小圈子,拥抱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其殷殷慈爱意、暖暖真心怀让人动容。

【信外故事】作家史铁生21岁就双腿瘫痪,他一生与轮椅相伴,却著述不辍,哲思精妙。42岁那年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在写给盲童朋友的信中,对残障人士最关注的“平等”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释。

【片段速写】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给盲童的信,让我们看见了一位有骨气、有尊严的强者形象。他用自己的人生感悟现身说法,帮助盲童小朋友走出黑暗,拥抱新生。身处残疾之中,仍自强不息,做出成绩,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史铁生用残疾之躯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身体残疾了,我们依然可以拥抱光明;但是心理残疾了,灵魂只能在黑夜流浪。

读信·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

【钱学森写给郭永怀——1956年9月11日】

永怀兄:

这封信是请广州的中国科学院办事处面交,算是我们欢迎您一家三众的一点心意!我们本想到深圳去迎接您们过桥,但看来办不到了,失迎了!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

我个人还更要表示欢迎你,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了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希望你能满意。你的住房也已经准备了,离办公室只五分钟的的步行,离我们也很近,算是近邻。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原因是:中国科学院有研究力学的最好环境,而且现在力学所的任务重大,非您来帮助不可。

……

【信里深思】这是科学家钱学森写给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郭永怀的一封书信,信中钱钟书表达了对郭永怀回国效力的殷殷期盼之情,款款关怀之意,以及他对祖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矢志科学报国的伟大情怀。

【信外故事】钱学森和郭永怀携手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以及众多一流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同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曾联名发表论文。1956年,自海外先行回国的钱学森,殷切期盼着当时还人在美国的郭永怀到来,而后者正在为摆脱美国政府的限制想方设法。当郭永怀历经曲折终于就要回到国内时,钱学森早早写下这封信,希望郭永怀在一踏上国土的那一刻就能看到。

【片段速写】钱学森不仅自己科学报国,还为国揽才,召唤身为同门的科学家郭永怀回国效力。他写给同学郭永怀的书信,可见其态度之殷勤,所做筹备工作之细致,为国谋划思虑之深远。这一切都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对祖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期望。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钱老重视人才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可以营造良好宽松的社会氛围,心怀诚意,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吸引人才,让这些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为祖国的强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观后·见字如面,陌生了的心灵之旅

这些并不是为了发表的私人文字展示出来之后,激荡起了绵绵涟漪,引致网络刷屏。有赞誉称《见字如面》如清流,沁人心脾,而一些80后,特别是几乎没有笔墨信函经历的90后,也被感染得不吝赞词……那么,这“意外现象”的发生,到底透露出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有岁月经历的人会感慨地想到“信”,故而有结论说,节目的影响力缘于曾经的书信,据说不少人因此还翻出了保留的昔日信函。然而,对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生代而言,这种说法似乎并不成立,他们几乎没有安坐在桌前,字斟句酌地写过信……即便是“情书”恐怕也是网络中各色文字砖块般的数码堆砌。显然,打动人们的不只是书信。

就笔者所见,黄永玉和曹禺之间的私人“笔谈”是坦荡的心语,是赤诚相见,正如黄永玉直言:“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没有客气,没有心机,是朋友间去掉恭维魅惑的“洞见”,因之曹禺才有如获至宝的感叹。

书信真的可能不会再写了,但我们还会有郁愤要吐露、有开心需共享,有释放心曲的期许,像曾经落笔书信一样,能孤寂又或者安静地坐下来,能在落笔之前仔细推敲语义,哪怕是在仓促的間歇,不可能潦草的数码文字也该有脑海中翻腾掂量的“落笔”。写在移动屏幕上的,不能只有谩骂和无脑的宽慰、点赞,人际交流更不该是图表化的表情泛滥……

可能正是如此走心,才可能在价值观有异的群体中引发共同的感动——人们缺失的是无需设防的心灵环境,是心灵的沟通:在话语思维固化的语境下,我们甚至已经生疏于心灵之旅……(范国忠/节选自2017年1月11日《劳动报》)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石牌郭永怀盲童
郭永怀 不忘初心志报国 留取丹心照长空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郭永怀:有一种品质叫无私
试论广西金秀瑶族石牌习俗保护现状以及保护计划
My family members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明清时期大瑶山石牌制的特点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