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诗

2017-07-13 17:57王甲希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诗中有画画者诗意

王甲希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画与诗

王甲希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在人类最遥远的古代,或许能说画和诗是同时产生的。那就是用手和工具画出来的形状和从口中发出来的有节奏的语音。但真正狭义的画和诗则没有多少年,画与诗联系起来,要在魏晋以后了。晋唐画者常用画来画出前代或当代诗人的诗,至少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时代开始,用诗来表达一幅画是很常见的事。画具备起码的意境则可成为诗,不管是否有人用诗来表达,已嫣然是首诗了。这里包括西人的油画,进一步的讲“好画总是一首诗”。

画意;诗意;意境;书画

一、画和诗的关系

画与诗是人们表达自己感受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画是画者对客观对象进行主观描绘,这看似比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诗表达起更为直观,实则不然,它同诗一样,是在某一处境,某一状态下对情感的表达,都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揣摩。又或许画比诗更难以揣摩,追究起深层的意境来,语言文字便又显得直观多了。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唐代的人说“书画异名而同体”宋代以后,人们开始强调诗和画是异体而同貌的。

从一个角度来说,画与诗都是“伪陈述”,画者和诗人通过多样的笔法和修辞来描绘事物的夸张,或者做反面衬托,而使得融入了情感后表达出的意味比事物本身更浓厚,更吸引人们也更“感人”。从而使人们需要从这“伪陈述”的表面来探索奥秘,以了解诗人和画者的心境。换言之,如果画和诗没有了这些意味儿,还愿意去欣赏去研究吗?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画或好诗呢?中国的“诗情画意”由来已久,好的诗和画都是有意境的,将主观范畴的“意”和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境界,有意境的诗和画富有生命力,“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活跃着音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时而轻快美妙,时而粗狂浑厚,情景交融,虚实相间,让读者和观者回味无穷。

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洛神赋图》,画面分三个阶段生动而连续的描绘着曹植对洛神的眷恋之情,也把洛神的宁静、孤傲、高洁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诗意和画意巧妙结合,诗意从中得到更好的体现,画也因诗而成了一幅好画。

二、中国画和中国诗

画中有诗的画,主要是写意画,当然一些工笔也有意境,毫无疑问,画中有诗、以画赋诗的诗必然出于意境。包括西洋画中有意境的画。用浮浅的白描的诗来描述一幅有意境的画这不算画中有诗的诗。这里多看宋代文人们题的那些画诗,有如诗如画的朦胧和多思的意境美。

诗中有画的诗,最好也有意境,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要求。没有意境的诗可能也能以此画一幅画,但总有浮浅的嫌疑。话说回来,有意境的诗画出有意境的画不容易,非有极好的文化素养及深厚的画功不可。书法无论哪种体势都可以,写出后也不大在意境上提什么要求。画则不同,简单的画出诗中的个别画面不行,也怨诗境太广,有时有许多的画面。但即使是一个有画面的诗,也很少有画能画得好。

怎么衡量画中有诗的诗和诗中有画的画的好坏,有一个相互转化的问题,画中有诗写出的诗在没有原画时,是否能用诗中有画来转化成原来的画,或者是和原画相近的画;诗中有画画出的画在假设没有原诗的情况下能否转化成与原诗大体相近的诗。我们举个例来说: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都很熟悉,取其前四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画一幅画。前两句描述了背景和时间,许多人画的话,只画后两句就行了,因为其出现的静止的结果画面就是后两句,用这样的画表现这四句未尝不可,也能让许多人接受。但如果让你用这样一幅画来写诗,最多只能写出原诗的后两句,可能还会再加两句。但绝不会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就说明起码来说画的不成功。你只是写实般的写了写形,写意画要求形神兼备,这样显然不行。

再来画一次,在原来的月亮、月光、松林、清泉、山石的基础上,再加上空山、天、秋象,“新雨后”用露珠和彩虹也不合适,可以在石边画一个高人凉伞的情景。如果再画出朦胧,画出空灵。这幅画比前一幅要好,起码可以基本恢复原诗的诗义和诗句。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人们来感受领悟的、有无穷的意味并且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境界,形神和情理的统一。

三、外国的画与诗

相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诗意,西方绘画呢?来举两个例子吧:映像派的两位画家,梵高和莫奈的作品称得上是旷世杰作,也无一不透着浓浓的诗意。

比如梵高的《星空》,这幅画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蓝色的主色调和强劲粗狂的笔触。在油画中蓝色常象征阴沉的心境。那些粗狂流淌着的笔触则可能代表忧愁。画面画的是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像黑色火焰一般,直冲天际,令人有种不安的感觉。天空的旋涡状纹理是流淌的星系,给人以动感,周围还有很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在整幅画的底部,那些村落的描绘则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上面弯曲而粗犷的线条产生了很强的对比,在夸张变形和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中,体现出画家不安的情感和心中迷幻的世界。

通过这些观察,笔者也尝试把这本身就充满诗意的作品写成一首中国古体诗:

星云翻滚天外狂,月下人间自安详。教堂钟声晚来直,高松烟涛接天光。

又如莫奈的《日出•印象》,画了港口一个薄雾浓浓的清晨,海水在这一瞬间被朦胧的天空映成蓝紫色,一轮刚升起的红日倒影在海里,出现浮动着的橙黄色波光。天空也被太阳染成微红色,三条摇摆着的小船,显得朦朦胧胧,船上的人影若影若现,远处工厂的烟囱、大船上的吊车也似有若无。整个画面呈现出清晨的大海给人们的瞬间印象。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那些看惯了学院派画作的人们,一时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在办展的过程中,没卖出去一张画,还受到了各方面的猛烈抨击,人们有指指点点的、有污辱笑骂的,还有向画吐唾沫的。《喧哗》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还发文指责莫奈等人是对“美和真实的否定”,并借《日出•印象》这幅画的题目,说这个画展是“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他嘲讽的说,这些东西怎么能算是艺术,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幅画!什么《日出•印象》?说它是草图都勉强,最多不过是个杂乱模糊的“印象”,拿来糊墙都不够格。

而之后,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的我们对画面,对色彩的看法。笔者也同样要为这薄雾浓浓的太阳升起的早晨做一首诗:

红日曜新港万波映霞光百帆长影乱,一号起轻装。人世彩里出,生计乐中忙。但喜归舟重,再来就夕阳。

画中只是一瞬间的日出,而诗中不紧有早晨,还有憧憬和夕阳。

诗和画相辅相成千余年,共同创造着艺术的辉煌,诗为画提供精神,画为诗带去情调,一幅好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源自笔墨的生动与意味,源自画者内心浓浓的诗意,有诗意的画富有生命力,给人无限遐想。

[1]常存文.《论中国古代书画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5.

[2]刘烨.《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J].南京:艺术百家,2006.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王甲希,女,山西省阳泉市,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诗中有画画者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冬日浪漫
浅析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蒙马特与798
王维“诗中有画”的模式
“诗中有画”说点染
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