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7-07-13 17:57支田田天津科技大学300457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互联网+

支田田 (天津科技大学 300457)

基于“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下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支田田 (天津科技大学 300457)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紧随时代发展的专业,“互联网+”经济形态的到来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对服装经济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高校通过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应对新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模式的应时调整才能使高校培养的学生在服装行业里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互联网+;经济形态;服装专业;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形势下,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了方方面面,早已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消费早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正常的消费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是其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催生的结果。服装是日常生活穿着的必需品,依然成为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主消费品,其传统服装市场上的现实消费规模逐步在减少。应对这种“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到来,服装产业链转型的市场机制变化给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带来一定影响,服装行业作为一个快时尚产业,高校是为这个快时尚产业输送人才的摇篮,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主动适应市场是必然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如何适应新经济形态的人才市场需求,值得高校服装专业教育人士深入辨析。

一、互联网+

互联网+比起互联网表面上是多了一个加号,从含义上说是比互联网的覆盖更深入、更高级的意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互联网的升级。互联网+的实质是立足互联网,辐射到各个行业之中,“+”即成为了连接互联网和各行业之间的纽带,以互联网引导各行业的创新型发展。

二、“互联网+”下的经济形态

(一)互联网+下的新经济形态

互联网+下的经济形态就是立足互联网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一步扩大化开展的网络经济活动,显著的特点是跨界融合、结构重塑、以人为本、驱动创新等。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其经济规模也都处在积攒用户阶段。随着网络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提高,最早涉足网络经济的企业积累的原始用户原来越多。用户数量的增多推动了网络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经济形态,此经济对服装消费领域、服装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等都带来组织结构的改革变化。服装消费者已经进入了商品生产主导向供应主导的转型,网络服装商品定制已经开始代替传统商品生产成为新的市场决策者。换言之就是新经济形态下商品、资金、服务和科技作为服务于客户的工具形成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市场秩序。

(二)互联网+对服装经济市场的影响

按国家“十三五”规划,就衣着类消费而言,到2020年有7500亿元的市场增值空间,而到2020年服装网上消费将突破2万亿元,服装网络经济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营销模式不仅仅是颠覆了传统营销和物流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格局。网络经济下的互联网+经济形态成为推动“制造”向“创造”的产业转型,网络经济时代下的电商平台B2B、B2C的有助于产品规划和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改造了服装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更加适应小批量、多批次、品类变化快的订单和产品需求,进一步实现服装行业需要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有效协同。

三、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受到的影响

(一)高校服装专业传统培养模式

大部分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都是在艺术设计范畴下,其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定型也是归为艺术设计专业框架之下,所招生的学生也都是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美术生,进而多数学生进入高校后的教育体系也是沿着美术教育基础之上陆续加入的服装专业课程,其培养体系也多数是艺术教育基础上的服装艺术设计表现,很多学生在服装专业学习教育中追求艺术的表现力和个性,所谓服装设计的流行性、时尚型是设计中心,对于服装设计本身的实际穿着意义经常忽视。多年来,很多高校都在陆续尝试对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改革,比如校企联合办学的产学结合构想、新型教学方法尝试、双师型师资建设、订单式教育模式筹建、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基地建设等等改革方法,多数高校也确实在这一轮改革中对传统服装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时代的滚轮从未停止过,服装是一个紧随着时代发展的产业,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新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改革新模式的浪潮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烙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曾经呼吁的改革策略在时间的滚轮下依然成为了多数高校的传统培养模式。

(二)互联网+经济形态下的培养模式改革

多年对服装设计专业改革进行的产学结合、新型教学方法、双师资建设、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基地等模式的成效是颇有收益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体系改革带来了新的要求,如何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个互联网+迅猛突进的经济形态下更加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是要探讨的重点。

四、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发展策略

任何培养模式都不可能是固化永恒不变的,高校是为人才市场输送人才的,市场作为商业环境始终是动态变化的,应对新经济形态下的市场人次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育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更加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提高高校服装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一)网络师资力量的建设

服装是一个与时代流行性很密切的行业,与此同时服装专业的教育培养也是要与时代流行紧密相连,这个“相连”并非教师简单的网上搜索一下流行色彩、流行款式、流行面料等。高校的教师多从毕业后就直接参加教学,且都是长期固定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入校就职后很少会参与服装公司的设计,缺乏服装产品前期调研、流行性预测、设计、生产和市场运作等实际经验。外聘企业教师因受地域条件等因素限制,真正让服装界成名人士、技术骨干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师资力量的建设让服装技术骨干、业内实战专家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也参与到企业成衣设计、品牌策划等实际企业活动里,充分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机制建设。比如天津的高校可以聘请广州或者上海的企业设计师网络授课,也可以聘请国外的有名设计师进行网络授课,这种教师在企业和服装时代前沿的实战经验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网络师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服装的教育改革能否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关系着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就业适应情况。

(二)综合培养与定向培养结合

综合培养是指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比较广阔,但是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定向培养是指以专业知识方向为培养目标,将企业所需岗位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与岗位定向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综合培养与定向培养结合是指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培养计划上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培养,大三和大四的培养计划上将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与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分方向,学生在大三和大四这两年有针对性的对专业细分方向进行学习和训练。在高校的专业划分上,服装设计是一个专业的总称,在服装人才市场上服装设计师也只是一个很广泛的职位,其企业招聘时都是细分到某一类服装设计师,比如针织服装设计师、牛仔装设计师、休闲装设计师、职业装设计师、童装设计师等等。通过大一和大二两年对学生服装综合专业知识的培养后,大三大四的两年定向培养方式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切入的到岗位需求上。综合专业知识的培养+定向培养结合,学生在学习上会通过广而精的培养,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需求模式。

(三)导师制与定向培养结合

定向培养是以更专业化的细分方式来带领学生更有效的切入到岗位专业知识上,其在培养中课程细分化和岗位结合是最基本的,同时更需要和导师制相结合。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大三定向培养开始,细分后的定向培养学生由专业方向的导师带领去进一步的学习专业方向知识,在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基础上,导师通过项目、工作室等实际的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切实的实战体验,定向培养的学生再过大四的企业实习机会将所学与所需岗位的体验,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服装人才需求模式。

五、结语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通过网络师资力量建设、综合培养与定向培养、导师制与定向培养结合的方式改革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是这个新经济时代下值得探索的改革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对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挑战。

[1]隋殿海.互联网+形态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影响刍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 :328.

[2] 鹿梓媛.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7(02):101-102.

[3]王健.吉林省服装产业人才需求与服装专业教育衔接问题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6(12):79-80.

支田田(1986.05- ),女,天津市,最高学历:研究生,目前职称: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服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互联网+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