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理论和3A学习品质的推论与阐释

2017-07-13 16:28赵雨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效能态度

〔摘要〕通过对行为、态度、能力三者相互影响的分析,得出行为的冰山模型及3A理论,并将3A理论应用到学习中,以此推论三者对学习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如何提升学习品质。

〔关键词〕行为;能力;态度;3A;冰山模型;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9-0008-04

人类行为的原理和规律是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包括行为的发生机制,行为的影响因素,行为效能等都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行为主义流派认为行为是人与动物对刺激所作的一切反应;格式塔主义则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综合众多研究我们可以认为,行为是内外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内外因从个体自身出发则可以归纳为态度和能力。因此,由态度和能力相互作用产生行为,但这三个因素在行为的外显活动和行为效能中如何体现,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学习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三个因素在学习效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这三个因素提升学习品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以下我们把行为(activity)、态度(attitude)、能力(ability)简称为3A,从这三个方面对个体行为和行为效能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我们将其称为3A理论[1]。

一、行为的冰山模式

众所周知,人与外界的交流都是通过行为发生的,这也是所有行为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也可了解到个体行为背后体现的能力,这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在个体身上最基本的体现。我们不妨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进行分析。

例一:甲在路上遇到朋友乙和丙,甲跟乙热情地打了招呼并约定晚上一起吃饭,而对丙只是打了个招呼。从甲做出的两个打招呼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直观得出甲对乙和丙截然不同的态度。例二:甲和乙同时搬运相同重量和体积的货物,甲一次只能搬一件,乙一次可以搬两件,从甲和乙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直观判断甲和乙的负重能力。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态度和能力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行为才可以直观地判断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换句话说,态度和能力不是直观呈现的,如果没有外显行为我们无法直观地判断态度和能力。但是,不是所有行为都是可以观察到的,例如思维活动、记忆活动等。这些行为是隐藏在个体的外显行为之下的,但同样受到态度和能力的影响。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的行为如冰山露出的部分,而那些无法直接观察的行为以及态度和能力则如同水面下的冰山,虽然看不到,但不可忽视甚至影响巨大。这便是我们提出的行为冰山模型。

所谓行为冰山模型,是指外显的行为只是个体行为的一部分,也是态度和能力的外在反映。也就是说,个体日常表现出的行为只是其行为整体的一部分,而态度和能力是无法直观表现的,只有通过外显的某些行为才可以推断个体的态度和能力。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行为、态度和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中水平面是内隐和外显的分界线。

二、3A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

学习是伴随个体终身的一种行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为。现代社会,儿童的学习行为研究成为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研究中,我们不仅观察学习行为,更考察学习效能。

通过对3A理论的分析,我们认为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完全符合行为的冰山模型。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必须通过外显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外显的学习行为受到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学习效能[21]。

既然行为是研究个体的出发点,那么我们将3A理论应用到学习研究中,大胆地做出以下推论。

(一)推论一:学习效能是学习行为的直接结果。

即:W= f(x行为)

3A理论认为,行为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最终反映,效能是行为产生的最终结果,行为效能的评价也只能通过行为的最后结果才能得到。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效能是学习行为的直接结果,学习行为的好坏,高效与否,都直接影响学习效能。

(二)推论二:学习行为受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即:f(x行为)= f(x态度)·f(x能力)

3A理论认为,行为不只是个体简单的外在反映,它是个体态度和能力的间接反映。因此我们认为,学习行为受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影响,态度是行为发生的主观条件,能力是行为发生的核心要素。

(三)推论三: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不改变,则学习行为不会发生变化。

即:若f(x态度)=A,f(x能力)=B,则f(x行为)=A·B(A、B为常数)

3A理論认为,不论是态度,还是能力,都会体现在行为上,也影响着行为的发生。因为我们认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变学习行为或行为的某一环节,而不改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只会发生形式上的变化,而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三、3A学习品质论述

在上述的推论中,我们不难得出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儿童学习的主要因素。现代研究中,这种对学习效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被统称为学习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影响着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对儿童在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于1995年第一次提出“学习品质”并将其作为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之后,美国各州陆续将学习品质作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入学准备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3]。我国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品质。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4]。

本研究将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归纳为学习品质,由此得出3A学习品质理论。学习行为是学习结果最直接的因素,学习结果都是由具体的学习行为产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行为发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相对稳定地影响学习结果。学习态度是学习行为发生的主观条件,态度会影响学习行为发生的倾向性,导致学习结果的不同。

(一)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作为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一般从意力、反应力、控制力、探究行为、社会性、技能和成就意识等各方面进行测量和研究。目前通用的学习行为量表包括能力动机、学习态度、注意意志以及策略灵活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外的学习行为研究是在狭义的概念下进行的,将学习行为与学生的问题行为等同起来,主要是针对如何控制和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5],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问题行为,主要是学生课堂学习行为[6];2.研究改善学生行为,主要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7];3.研究课堂交际活动[8];4.研究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气氛、学习成绩的归因等方面[9];5.研究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10]。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具体的学科心理特征方面,大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根据某些具体学习行为出现的频率来说明问题,希望发现学习行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由于学习行为内涵存在争议,很多国内学者研究时习惯把学习行为等同于学习方式[11]。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已发生转变,尤其学生学习已由单一的接受学习向多样化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等转变。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比较零散,更多地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虽然有学者已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但还停留在调查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上。国内学者通过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发现要使学习更有效,应该增加两者互动,激发学生动机并引导其形成有效的学习行为,同时强调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12]。

在3A学习品质理论中,学习行为是可观察的和量化的各学习环节的总称。这些因素包括学习环节、学习秩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计划型学习和学习效能。它们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的意义是通过学习秩序来表达和实现的;学习方法则通常是由单个或若干有意义的秩序的最优化的组合;而学习行为是依据一定的方法或经验而进行的;学习行为的不断重复会形成学习习惯,即熟悉度最高的模式化行为;通过已知的学习习惯建立的计划型行为就会获得可预见的结果,即计划型学习对学习效能的预测,包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A学习品质理论通过将学习行为细化,并形成可操作的模块,可以较准确地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析其具体学习行为,从而发现某一模块或环节的弱点,针对性地指导其学习。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学习活动进程及方式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则学习活动的定向和执行环节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

很多研究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研究的主要方面。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学习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能够意识学习结果,且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国内的一些自主学习研究者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其给予界定: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13]。

3A学习品质理论认为,学习能力作为个体相对稳定的特质,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学习结果的好坏。学习能力是学习品质研究中的核心因素,包括三个方面:智力水平、知识储备和个性。其中智力水平指个体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能力。知识储备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其他知识。个性指个体的意志力、自制力、自信心、上进心和责任心。

针对学习中家长和教师更多强调的学习方法,3A学习品质理论认为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首先需要了解和强调的,这是学生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智力水平是个体较稳定的特质,知识储备随着学习活动的推进稳步增长。个性即个体的人格特质,也是相对稳定的,3A学习品质理论认为它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因为其稳定性和对学习活动较为持续平稳的影响力。

(三)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一种倾向性,它与个体所持有信念、价值观及动机、需要发生密切联系,对实际工作学习起到调节、定向等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速度与效率。在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積极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能。

国内外对学习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在这方面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加德纳,他指出了学习中积极的态度体验的重要性。国内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也有不少,这些研究都肯定了探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现代教育教学实践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第二,学习态度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沃罗基亭娜。他认为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等等。在我国,陶德清[14]所编制的学习态度测验量表以及对学习态度结构的量化研究,是目前相关方面研究中较为完善的,值得借鉴。第三,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上。国内学者刘红云,孟庆茂和张雷[15]的研究发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大多数研究发现,班级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相关。

3A学习品质理论认为学习态度是学习行为发生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其中,学习认识包括学习认知、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包括兴趣、需求和理想。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较差,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动机,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状况更加剧了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一直是较为模糊的概念,家长和教师将能力和方法之外影响学习的不稳定因素都统称为态度。但学习态度同样是可以细分成各个不同方面的,通过不同方面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有很大的改变,从而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四、结论

学习不是单独存在的行为,而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些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或若干因素,甚至某个细小环节发生改变都可能影响学习效能。

在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习行为的改变,或者单独关注学习态度或能力,而割裂了三者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因此,要提升学习品质,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行为分析态度与能力,并分析行为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赵雨林.中小学生学习完全提高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赵雨林.超级学霸[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马君艳.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内容分析及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金阿宁.初中生学习行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8.

[6]Bernard S. Developing childrens behaviour in the classroom:A practi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M]. Psychology Press,1988.

[7]McNamara S,Moreton G. Teaching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lassrooms(2nd.)[M]. David Fulton Publishers,2001.

[8]Schaefer G A A. demographic survey of learning behaviors among american students[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04,33:481-497.

[9]澤波利著. 郑丹丹,张宏,申靓等译. 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第4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0]Scarpaci R T. IOSIE:A method for analyzing students behavioral problems[J]. The Clearing House,2007,80:111-116.

[11]刘磊. 项目教学情境下中职生学习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向葵花. 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

[1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4]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5]刘红云,孟庆茂,张雷.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业效能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62-67.

(作者单位:山西省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太原,030000)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效能态度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