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声画合一探微

2017-07-13 09:11郑永忠
新闻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画面声音电视新闻

郑永忠

【摘 要】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作为电视新闻的两大要素,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辩证关系,电视新闻追求的是声画合一,不能厚此薄彼,而是深层次的统一。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中声、画关系的探究,阐述声画合一的本质和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声音;画面

一、电视新闻的特点

电视作为视听的艺术,不仅在娱乐、教育、服务类节目中彰显其优势,在荧屏空前繁荣,媒介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电视新闻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且一度成为电视传媒机构打造王牌节目的不二选择。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是它的视觉语言,包括声音解说词、同期声、音响等在内的声音,则是电视新闻的听觉语言,画面是“画龙”,声音是“点睛”。因此,电视新闻除了具备新闻节目应有的诸如真实、准确、时效等特征外,画面感和现场感也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特征。“电视新闻报道把现场的图像再现于观众面前,给人以深刻的直觉印象,对语言解说有一种旁证的作用,给人带来不容置疑的真实感。”[1]电视新闻的声音和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画面是新闻语言的现场佐证,声音是对画面的补充和延伸,赋予画面一定的思想和內涵,帮助受众正确地理解画面所传达的信息,表达画面体现的事实,替画面说话。声音和画面完美的结合,才能产生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也才能真正体现电视新闻作为视听艺术的魅力。

二、电视新闻声画的辩证关系

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画面组合成声与画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受众的传播形式,声画是电视新闻节目有机体的基本要素,不能孤立存在,而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画面和声音是电视新闻的两大表现手段,他们既有各自的规律和任务,又彼此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揭示电视节目的内容,表达主体思想。”[2]声音和画面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在声画合一的境界中,达成最佳的传播效果。

(一)互相依存

电视新闻由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构成,画面语言是电视媒体有力的表现形式,有声语言是电视媒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两者互相依存才能彰显电视新闻的核心价值,光有声音没有画面,则电视新闻无异于广播;光有画面没有声音,则失去电视新闻的本质。有了画面,解说词、同期声、背景音乐、特效音乐等有声语言才能依附;有了声音,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才能准确的被受众理解,达到传播的效果。

(二)互相补充

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不仅相互依存才能彰显各自的价值和意义,更是互相补充,共同为电视新闻所表现的主题服务。首先,画面语言是抽象的,没有有声语言的补充,无法用画面表述新闻事件的时空概念和发展变化。“画面无法准确表述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抽象的理念,而配音解说具有思辨和理性思维的特点,能准确表达这些,比如时间、地域、思想等内容。”[3]因此,有声语言是画面语言的有效补充。其次,有声语言虽能准确表述理性的概念和时空转换,但不够生动,也没有现场感,没有画面的补充,会让新闻枯燥乏味。因此,有声语言是画面语言的“点睛”之笔,同时,画面会让有声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两者互相补充。

(三)声画合一

“电视声音和画面是同时存在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各以对方为依存条件,一旦丧失了对方就丧失了自身。没有画面的电视就变成了广播,没有声音的电视也同样让我们没办法接受,我们都不能在无声的世界里享受精彩的电视节目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4]声画合一不是简单的画面和声音的叠加,而是“画中有话”、“话在画中”,做到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的完美结合。如果不能声画合一,突兀的有声语言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原本灵动的画面就会变得刻板凝滞。

三、声画合一的实质

(一)声画同步

声画同步是处理电视新闻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最常见的方法。声画同步,就是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共同作用,没有主与次的区别,有的只是浑然天成,随着电视画面的展开,画面中的听觉元素自然而然的发出。声画合一看似简单,但细节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镜头转接过程中,譬如有些民生新闻报道,需要深入老百姓家里,当镜头在屋里的时候有电视声或者锅碗瓢盆的声响,但将镜头转到屋外的时候,如果屋里的声音还在,就会严重影响声画的整体性,影响节目的效果,此时就要对声画进行处理。譬如笔者编辑题为“安福:十万‘网军如何突围”的新闻节目,面对一场席卷整个莆田的仿冒鞋打假风暴,让人气爆棚的安福小区,陷入了瘫痪。随着采访结束,镜头聚焦在吵吵嚷嚷的安福小区画面,就有“白天接单晚上集中配送,再加上小区规划和电商配套体系不完善,夜里的安福小区总是人声鼎沸,拥挤不堪”的配音。接下来镜头转向另外采访对象的同时,切断了小区周边的嘈杂声,让声画完全同步,这就是声画同步细节的处理。

(二)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升华,声音和画面相悖相斥,貌似互不相干甚至背道而驰,但能升华传播效果,从不同角度表达同一主题,揭示声音和画面单独存在时都不能具备的深层寓意。就如在杀戮血腥场面的新闻报道中,播出柔和美妙的音乐,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衬让场面更加惨烈。声画对位广泛应用于电影艺术、娱乐节目领域,营造氛围。其实,声画对位是声画合一的更高境界,是深层次的合一,在形式上的相悖和本质上的合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处理好声画对位,能深化节目的主题,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声画合一的意义

所有电视节目都是视听的艺术,电视新闻节目也不例外。视觉元素为画面语言,听觉元素为有声语言。在两种元素孰重孰轻之间,学界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一度出现“主画论”和“主声论”两种观点。“主画论”者认为画面才是电视新闻的主导,而听觉元素仅仅是配角或者补充;“主声论”者却认为,听觉元素才是电视新闻的核心,即便是拿掉画面,仅靠有声语言也可向受众传递一条完整的新闻信息。笔者认为,无论是“主画论”者,还是“主声论”者,其观点皆不全面。如前文所述,声画同步是处理电视新闻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最常见的方法,声画对位是有声语言和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升华,只有同步或对位,才是电视新闻声音与画面关系处理的追求。在笔者所在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播出的新闻栏目里,有一档题为“打造幸福家园,共建美丽荔城”的节目,新闻报道的主题是“新度镇大板村推进城郊生态休闲村建设”,开篇就以大板村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画面展开,不仅与漂亮的新房画面形成对比,也与城郊生态休闲村的主题形成对比。随着画面的展开,解说词介绍大板村静谧的森林公园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村里原先的老房子画面形成明显反差,这一声画对位的处理,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也深化了节目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声画合一的技巧

视听共同作用于受众,形成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电视新闻有声有画的情景。但在不同主题的电视新闻节目里,声与画的表现重点不同。譬如由笔者编辑,在莆田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全省首个茶风力提水节能灌溉项目在涵江建成投产”节目里,节目的主题是表现一个建在茶园的风力提水工程,为了形象的展现这一主题,新闻节目将侧重点给了画面,展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一幅幅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松岭茶叶合作社的情景。从一片片整齐的茶园,到鳞次栉比的风能提水设施,有声语言仅仅是对项目发明人和合作社负责人寥寥数语的采访,和简单的对项目原理及意义的介绍,在画面展示中真是惜墨如金,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而同样在笔者编辑的“郑国增:让珍稀树木‘香火延续”的节目里,主要讲述主人公的事迹,新闻的主题是展示一个种植珍稀树木的人物形象,节目在编辑时以人物的对话、旁白等有声语言为侧重点。节目的开篇就不惜笔墨,从解说词到同期声,对节目的主人公极尽渲染,一个树痴的形象呼之欲出。“有人说他是树痴,不舍得给自己买个包,却舍得花几十万块钱买棵树。他现在已经成为树痴、树迷了,他只要看到树眼睛就亮起来,花多少钱他都会去买。”经过大量介绍之后,才推出片名。且随着节目的推进,与主人公相关的人物采访也展开,包括对主人公妻子、相关村民、林业厅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大量的有声语言和与其同步的画面,展现给受众,一个改写了福建林业绿色转型历史的树痴形象,永远刻在受众的脑海。

结语

电视新闻因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公信力和群众基础,一直是党的喉舌,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在一段时间内有其无法撼动的地位。但随着媒介竞争的白热化,受众选择的多元化,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电视新闻在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中,保持着很长的生命力,其很大的原因就是电视新闻是视听的艺术,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给受众真实、生动、形象、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吸引受众的眼球。声画合一才能展示电视新闻的魅力,好的电视新闻片是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统一。声音与画面的搭配,在电视新闻中实现了传达思想,深化主题,反映现实等功能。声音是画面中缺失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增加,从而使受众接收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同样,画面与声音的同步,是对解说词、同期声等有声元素的形象解释和延伸,更加生动地传递有声语言的信息;画面与声音对位,能渲染氛围,衬托环境,给受众感官强烈的刺激,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因此,做到声画合一,是电视新闻的始终追求。

注释:

[1]李晴川.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流程與技巧[J].华章,2012(28).

[2]王秀,浅谈电视新闻画面与声音的作用及关系[J].新西部,2009(20).

[3]费林敬,电视专题片中的声画关系[J].新闻传播,2011(04).

[4]朱海波,电视是“主声”还是“主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作者单位: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画面声音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画面的剪接艺术分析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专题报道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