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13 06:30沈谅平曹卫国吴志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沈谅平 曹卫国 吴志松

摘要: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以电子信息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产业和地方經济为宗旨。本文分析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构建了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本文进一步针对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有效解决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问题。

关键词:专业硕士;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32-0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满足更多不同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在适应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1]。目前,国内各个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在传统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国专业硕士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系统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还未形成。因此,如何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系统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特别是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是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与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会各个工程技术领域联系十分紧密。目前我国正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作为保证。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实践应用性强、相关技术发展迅猛、专业技术知识更新换代快等特点,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环节,而与社会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这种注重理论学习的培养模式为后续博士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适合毕业后进入科研院所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同时科研院所的科教人员几乎饱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进入相关企业工作。然而企业普遍认为,基于传统研究生模式培养出来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普遍存在个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结果是学术型人才冗余,创新型、实践应用型人才匮乏,这就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求的同时,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2]。在当前就业形式较为严峻的形势下,对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等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来说,学生的学历、文凭已不能单单作为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更被企业所看中。

综上所述,本文以国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为指导,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为研究平台,面向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构建基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校企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面向市场需求的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期。

一、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

对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历来侧重于庄子,虽然我们研究老子,只凭着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依然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道家美学的创始者。庄子关于道家美学思想的阐释是以老子哲学为依据的。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电子信息产业,校企合作,紧密结合全国范围的电子与通信领域相关行业,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并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以及管理与决策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显然,传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既可以发挥高校在基础能力培养方面的传统优势,又可以发挥企业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但是要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优点,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校企协同培养过程、监控体系以及协同培养评价体系。

(一)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培养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典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传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相比较,增加了至少为期半年的实践训练环节。然而,对于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而言,仅仅半年的专业实践完全不能够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为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合理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时间,延长硕士研究生协同实践培养时间。

具体实施过程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完成主要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校内导师的引导下,做好充足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实践相关课程的学习,期间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实践基础训练,这样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校企协同培养时间可以达两年以上。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言,学生毕业之后更多的是参与工程应用实践工作,在工作中对外语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熟练的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即可,而并不必像学术型研究生需精通外语的听、说、读、写,因此,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外语的学习时间和要求,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外语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以及科技英语的学习。最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更注重实践,为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培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校企协同培养实践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强调实践应用,而不仅仅是理论创新。因此,在学位论文要求中,可以适当降低对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要求,增加学位论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效益,甚至是经济效益。

(二)为了适应校企协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必须针对校企协同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进行优化设置

首先,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其次,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调整后的校企协同培养计划,将学校和企业协同授课方式进行融合,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聘请企业导师进行授课,或者是研究生进入企业边实践边学习的灵活学习方式,通过这种灵活的讲授和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延长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短期内的学习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针对性,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真正意义上结合。再次,外语课程可以设置为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主要是教授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和撰写为主,而不再仅仅是外语等级考试。最后,不再专门设置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计划,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学校、企业和学生进行三方沟通,学校与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保障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学生与学校签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协议,明确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计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协同培养的研究生进入企业学习和工作,学成返校后即进行学业考核和学位论文审核答辩环节,在学位论文审核过程中着重考察学位论文的实践性。

(三)必须构建校企协同培养过程的监控以及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和企业在进行研究生协同培养时,学校最为关心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否得到了保证,而企业最为关心的是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是否解决了实际技术问题,为企业是否带来了一定得技术经济效益。虽然学校和企业在研究生协同培养关注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是,结果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协同培养的研究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培养对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的优点,一方面,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学校的主导地位。学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责任方,必须实时掌握研究生的学习或者工作状态,及时分析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让研究生参与企业运行中的各种技术环节,为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或工作状态进行定期指标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和后期实践计划等。二是,校企协同校内导师负责制,要求校内导师定期与学生和企业导师进行技术交流,实时掌握研究生在企业的学习工作进展,并对研究生在企业的学习状态向学校定期反馈。三是,企业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协同培养期间的实践研究,定期对研究生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并与校内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

二、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实践

湖北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点于2014年与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畅付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探索。近期,针对校企协同培养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4名協同培养学生、4名拟进行协同培养的学生和2名企业导师。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协同培养时间,0.5—3年;(2)校企协同培养地点,学校、企业或者根据工作需要;(3)协同培养内容,学术性、实践性或根据工作需要(4)学习指导,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或者自学;(5)协同培养工作方式,实践学习、独立技术开发或者根据实践开发需要;(6)协同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或者是独立生活能力;(7)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协同培养中的作用;(8)校企协同培养的最大优势,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带薪学习和毕业不愁找工作;(9)对校企协同培养的总体评价;(10)对校企协同培养的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进入企业实践后的学生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及其规律具备足够的认识,认为校企协同培养对研究生的学习、沟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校内导师主要是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与理解、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企业导师则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务实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而未进行协同培养的学生,受传统的学习思维禁锢,对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认识还不充分,虽然他们认识到实践创新能力在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后的重要意义,但是他们还更为关注在学校的理论学习,认为多学理论知识、半年左右的企业实习即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工程应用开发能力。

三、小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向是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为更多学生搭建了就业直通车,为企业输送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了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在近几年才开始探索,在学生学习和培养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1)对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改善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环境,让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无缝衔接;(2)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凸显,既不能脱离学校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校企协同培养的作用;(3)针对协同培养研究生,企业的管理需人性化和灵活。联合培养的企业不应该仅仅追求自身利益,让学生做流水线苦力或者每天做同样简单而没有任何意义的事,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当廉价劳动力;(4)需要加强学生协同培养期间的监管,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负责项目的完成进度等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应要求企业对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做出具体规定。

参考文献:

[1]廖湘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委研究生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74-79.

[2]董姝妍,孙晓程.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84-8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ed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it aims at satisfying the industrial demand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and serving the local industry and economy. In this paper,th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ng mode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was promoted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n the mode was explored in practice,the result shows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bilities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but also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rapid demand of talents.

Key words: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cultivating mode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