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017-07-14 20:17张振湖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张振湖

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性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传热比赛》一课为例加以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作为科学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担任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只把传授科学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的重点,而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使学生可以方便地观察和实验探究性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情感体验的能力。要善于通过观察、实验和情感体验来顺利地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科学,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热传递知识,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许多便利。新课程标准要求热学课必须强化实验教学,全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心灵,发现问题并在科学探索中有新发现。下面以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课本上册第14课《传热比赛》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今天要讲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课本上册第14课,这节课是为学生认识热的概念,认识热在水中传递的基础知识,认识热传递的基本原理而精心设计的活动之一。该活动不仅让前面讲过的《冷水和热水》知识与后面的《保温与散热》知识紧密相连,而且通过《传热比赛》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善上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特点和重点内容,来完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参与实验、获得数据和得出结论能力的任务。

二、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要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线索。不能脱离学生爱动手、爱提问、情绪化等个性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要保护学生动手、提问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思考、归纳、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课程教学最成功的形式是教师做好趣味实验演示,学生探究欲望完全依赖于教师实验的示范作用是否到位,能否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要让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际生活常识相连接,让生活经历和课堂演示实验有机融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2.围绕热传递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要通过自身严谨的实验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科学的奇妙,并注意关键时刻的点拨,让整个热传递知识教学系统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教学,言传身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以实验示范教学为主,要紧紧围绕热传递这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设计出科学合理、简要明快的演示方式,不仅让学生亲眼所见,而且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融人热传递实验。

五、从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1.教师实验演示开始后,先让学生摸一把小勺把儿,并提问摸勺把儿的感觉如何。

2、学生凭感觉回答教师提问。

3、老师演示把勺子放到热水里一会儿后,让学生再摸小勺把儿,再提问摸勺把儿感觉如何。

4、学生回答勺把儿发热了,并向教师询问勺把儿为什么变热?

5、教师解答是热水使勺把儿变热,详细解说热在物体中传递过程,并和学生共同研究热传递是如何进行的。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实验,边演示边讲解,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问题探究的情境中,演示实验过程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探究问题的情境。步步深入,引導学生自己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

教学环节(二):学生设计猜想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传递的途径。

2.学生自主设计猜想实验方案。

3.围绕热在物体中传递途径,要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最终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学生心中有问题、有猜想,再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探究又能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学生探究的空间大了,最终能提交多种实验方案,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环节(三):展示实验操作结果

1.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2.科学进行演示并完成实验操作。

3.注意实验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4.实验结果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基础,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只有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对获得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填表,才能养成科学实验研究的习惯。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互动互学,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简化实验步骤,证明热如何沿物体传递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教学环节(四):实验结论

1.现象:火柴从一端依次掉下。

2.分析:热在物体中是依次传递的。

3.结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通过动漫技术直观地展示热传递过程。

[设计意图]

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通过多媒体动漫技术展示其过程,不难看出热是从温度较高传到温度较低的地方。

最后引导学生收集各种生活当中的热传递实例,验证热传递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把科学探究从课堂拓展到生活,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单位:沧县大官厅乡陈圩小学 河北]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