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学设计 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方法

2017-07-14 11:15马向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学生教材素养

马向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这一阶段正是塑造小学生优秀品格,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关键阶段,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想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只有通过语文教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就如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侧重语文重点知识内容讲授,忽略语文素养的培养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升人初中,所面临的升学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此情况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更加侧重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授重点知识内容以及语文习题的相关解答技巧,而忽略了对语文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弊端成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阻碍之一。尽管,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是这样的情况,这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成为一件难事。

2.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缺乏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方面,缺乏对语文素养培养这一方面内容的渗入。这致使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教师只是根据小学语文教材讲解重点语文知识内容和考试的侧重点,而不注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向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时候,教师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并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但是却并不注重通过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结合语文阅读与语文写作,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与语文写作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其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因此,可以结合语文阅读与语文写作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不拘泥于语文课堂学习,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后作文是“以关心和帮助为主题,写一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题目自拟”。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完这篇文章之后,要求学生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写出自自己的心中所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听清教师的布置之后,要根据作文题目进行设计和构思,然后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抓住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进行作文写作,在这样的作文写作训练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培养。

2.语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每节课基本为四十五分钟,语文教师必须在四十五分钟时间内讲好语文教材的重点知识内容,还要渗透语文素养这一方面的内容。毫无疑问教学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如何在这有效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是一件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备课工作,深入解读和分析自己所要讲解的课文内容,并设置不同语文教学部分所用的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3.运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教学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这一篇语文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先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期间需要准备好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未被破坏的地球图片,如蓝蓝的天空、葱绿的大草原、在清澈的河水里自由嬉戏的鱼儿等,还可以放映一些地球被破坏的图片,如充满雾霾的天空、露出黄色土地的草原以及恶臭的河水里遍布死去的鱼虾,这些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会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于课堂语文的学习。其次,语文教师可以讓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提炼出《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最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展开讨论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就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广河县三甲集小学 甘肃]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