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创设合适数学教学

2017-07-14 07:51王家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困生个性化差异

王家军

合适教育,即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我们应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抛弃接受,远离忍受,得到感动,走进享受。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合适教育有两个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差异,确立梯度发展观念

承认学生的差异,把差异看成是一种资源,我们将其提高到当好教师的首要前提的高度上来认识,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懂得,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学生认知差异,尊重学生认知差异,才能找到不同的教学方法、活动方式去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呈梯度形式向前发展。

2.采用“纵向比较法”,坚定合适教育的信心

“纵向比较法”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自己与自己比,与自己过去比,只要有进步了,就成功了。这对于困难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它能帮困难学生树立信心,产生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成绩,看到成功。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合适教学呢?我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合适的“共享”式师生关系,营造学习的良好心理氛围

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意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也有不同的需要。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对学困生多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嘲笑、奚落他们,发挥学优生的优势,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学困生有明显进步的,两人都给予奖励。这样,学优生就会更加尽心尽职,体现出“一荣俱荣”的学习关系,培养了学优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责任感,又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中等生,在课堂上尽力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课间或课后寻找时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状况,让学生感觉到教師在关心他们,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心心相印式的对话”的状态下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人,受到了教师尊重,其人格精神在与教师的人格精神相互碰撞交融中得到健康发展,创新的火花也就会随时进发。

二、实施数学课堂上的个性化教学,创设合适数学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制标,分层施教,还要分层评价,始终坚持“成功体验”原则,对学困生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并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享受达标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优生则不能让他们陶醉在一次次达标优秀后的盲目乐观之中,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忘记了提高和发展。具体表现为:

1.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主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新知。在小组内可以先自学尝试,然后由提前学会的学生为还没有学会的学困生讲解新知,然后再进行班内交流。班内交流的时候还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来讲解,这样使这些优等生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也能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有了目标和榜样,“我也可以讲得和他一样好!”“我想的和他想的就差一点点。”……

2.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①新知的个l生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它们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最需要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特别是学生放学以后或者周末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软件,让学生在网上学习新知,利用人机交互、生生对话、师生交流等方式,开发数学课程本身资源和学生内部经验资源,让学生在能选择内容的背景下,充满个性地学习数学。

②课堂练习的个性化

要根据学生实际,处理好基本与弹性的关系,设计内容与要求不同的练习。这样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我要练习,我要认真思考”的情感体验,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真正得到发展。

③作业的个陛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选择不同要求和内容的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两大类,体现真正的“轻负担,高质量,促发展。”

3.教学策略的个性化

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能力水平不等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学策略。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利用学生差异,给学生以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需的时间,给予个别辅导和重新学习的机会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差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三、打破单一的数学教学评价模式,让合适评价走向每一位学生

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力求让学生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得到发展,这说明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客观的。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评议权,让学生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学生,特别是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既评价自己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各抒己见的“开放天地”,成为个性发展创新的“自由天地”。

新课程的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将来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它是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课堂。让我们一起努力,更关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吧!

[作者单位: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学困生个性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