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课堂上自由表现

2017-07-14 09:12王永芬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想象孩子课堂

王永芬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如若让学生待在教室死板地接受学习,那么学生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根本就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教授曾说过,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孩子们喜欢自由,向往自由,是充满想象、爱做梦的精灵。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要多与孩子交流、互动,用心去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激励孩子在品德课堂上自主实践、大胆创新、自由发言,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品德课上更自由。

一、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给孩子想象的自由,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的空间里。

如,教学《保护珍贵动物》一课,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各种珍贵动物卡片,并说出了这些珍贵动物的作用。教师再问:“如果这些珍贵动物都消失了,世界会怎么样?”这时,学生积极展开自己的想象。

生1:如果这些珍贵动物都消失了,世界就没有了生机。

生2:如果这些珍贵动物都消失了,科学家就无法研究远古文化。

生3:如果这些珍贵动物都消失了,动物园里就不会再热闹非凡。

多么实在、多么精彩、多么富有个性发言!教学中,我们就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学生听完“丹顶鹤”的歌,看完一段关于一个老人热爱天鹅,给受伤的天鹅治疗的故事后,教师及时提问:“听到这些故事,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再一次插上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

生1:小女孩冒着生命危险救丹顶鹤,很勇敢。

生2:我觉得这位老爷爷很有爱心。

生3:以后看到受伤的天鹅,我也会像老爷爷那样及时保护她,帮她疗伤。

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看到孩子们脸上的那份庄重、那份自信,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让孩子自由地想象,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允许孩子自由选择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给他们一点自由选择的权利,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以激起他们各自不同的兴奋点,使他们整堂课始终保持兴趣盎然。

在教学《爱读书、读好书》时,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录像:关于四位同学对看书的不同看法。问:你想和谁交流你的想法?这样一问,学生都选择自己想交流的对象,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人人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孩子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既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就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

三、激励孩子自由辩论

以往的课堂总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正确看待“良性争吵”,使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发言的时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

如,在《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实话实说:“你认为劳动有没有贵贱之分?”学生各执己见,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接着,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为正方、反方,给他们10分钟准备,选出组长、一辩手、二辩手、三辩手,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辩论很快达到了高潮,双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自由辩论中,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中,学生绷紧脑中的每一根弦,一点也不走神,他们尽力听懂对方的话,而且听l董之后,又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如何反驳对方。所以整堂课都是在一种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而且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还会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让学生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中,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竞赛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学习效果要比平时好得多。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安排这样一些竞赛活动,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由辩论,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四、提倡孩子自由表演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望非常强,希望被肯定、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给他们创造足够的表演空间,让他们人人想演,人人能演,人人会演,从而燃起学生表演的火花,在自由的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互相谦让》中,学生知道了两只小羊由于不讲谦让而掉落河里。老师及时提问:“怎样做才能使小羊不掉进河里呢?谁能表演出来?”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人人想演,为了让全体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先让同桌两人结合练习,再找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的表演力及创造力非常强,两组同学表演得各有千秋,课堂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教师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其他互相谦让的例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举起的小手如云。这时老师让同学们自由结合,随意表演,孩子们的兴趣极高,因为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在不断获取成功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了他们再次成功的欲望。所以孩子们相继演出了打滑梯、吃苹果、坐车等一系列互相谦让的实例。学生的情感真正激起来了,指导学生的行为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在教学《爱读书、读好书》时,教师开设“读书沙龙”栏目,当进行到第三个节目“精彩瞬间”,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精彩片段、体会告诉大家或表演一下时,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都争着想把自己脑中积累的材料与大家共享。你朗读的诗歌有声有色,我背诵的古诗抑扬顿挫,另外几位小学生表演的“狼牙山五壮士”更是惟妙惟肖,把他们就义时的举止、神态、动作,全都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了。同时,还大胆创新,加上了课本上没有的台词。

生1:你们这些强盗,绝不会有好下场的。

生2:我们的救兵就要来了,你们的死期到了。

生3:我们决不会成为你们的奴隶,做梦去吧!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有张扬自我的机会,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多给學生一些空间、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我们在品德课上大胆地解放孩子的身心,释放其激情,充分表现自我吧!只有这样,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才能得到发掘,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全面和谐的最佳发展。

[作者单位:威海经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想象孩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