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入情与顿悟

2017-07-14 17:09薛红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骡子悟性大黑

薛红霞

多年课改,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只是趋于课堂的“教”,而相对忽视了课内外的“学”,使得学生的文本悟性也仅限于课堂之内对课文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感悟之中,流于表面。而对课外拓展阅读只是提提而已,甚至置之不理。學生课外阅读量不足,缺少老师的正确引领,故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文本悟性表现得差强人意。

对于学生悟性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提升自己文本的感知、分析、理解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悟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入境——培养悟性之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可阅读的时间、空间及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有感情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人情人境,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悟出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培养学生的文本悟性。

1.引起阅读期待

读是悟之根本,在学生还未接触文本之时,应该提前做好宣传,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学生会很有兴趣,想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魅力,使得学生的文本悟性得到提高。让学生从读通文本到字面理解,从句段品味到领悟情感中,自主感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走进文本。

2.创设阅读情境

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可以从阅读情境的创设做起。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一种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设身处地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文本悟性得到提高。如视频带人情境,运用音乐渲染。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作品等。实践证明,让孩子带着已有的经验走进文本世界,给学生的感受要来得深刻,来得有效。

二、入情——培养悟性之本

作者往往会通过一部小说、一个故事、一篇散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唤起读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一种共鸣,来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同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悟性。

但是,学生要做好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读者阅读文本时要细细地揣摩、咀嚼、体味,这就可慢慢提高学生的悟性。具体做法如下:

1.理清脉络培养悟性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理清文脉,弄明白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层次逻辑,整体把握文本。叶圣陶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提到:“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更能说明只有理清脉络,学生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领略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2.抓住表情培养悟性

所谓抓住表情,朗读课文时学生往往达不到所要表达的效果,老师也不必要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做表情,从表情人手,再读这些句子时就有了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

3.抓住词句培养悟性

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提升悟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文章中许多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多是通过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品析悟理。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中“铮铮铁汉”时,引导学生抓住“拔”扯“捆”“扛”爬”等动词,体现黄晓文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大堤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感受到黄晓文确实是一位铮铮铁汉。

三、顿悟——培养悟性之本

所谓顿悟是指学生对阅读情境、阅读目的和解决问题等的一些看法与想法,完全是一种个人体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能产生探究和思考,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部作品大多会寓情于理,情景交融。在明晰文本内容的同时,更要明白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以“理”提升学生的悟性,更好地走进文本。

1.在表演中顿悟

阅读过程是学生一种感悟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本悟性的提高。

教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之后,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感悟,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了解,从而体会、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通过表演,学生才真正明白,公仪休爱吃鱼,但因为他清正廉洁,所以才拒收礼物。

2.在辩论中顿悟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辩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理,挖掘课文内涵,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在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之后,教师在对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到底是杀还是不杀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杀掉大黑骡子,因为当时情况紧急,只有杀牲口解决燃眉之急,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有的学生认为大黑骡子不能杀,因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它为革命立过功。就这样,在大家的一次次精彩辩论中,学生深刻感悟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战士们。

3.在实践中顿悟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文本悟性不仅要在学生言语的感悟力上下功夫,更应该走进生活大课堂中,让学生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想、有所悟。

放手文本于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空间进行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文本悟性,在文本解读中体验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培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才使得阅读教学达到高效,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作者单位:灌南县新集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骡子悟性大黑
被子的骡子
尊贵的骡子
悟性
大黑
杨得志巧计活捉“野骡子”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