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2017-07-14 01:03许杏梅刘秋景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法学案目标

许杏梅+刘秋景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 “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四、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

(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1 导学案模板)

五、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師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学案目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