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目标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7-07-14 16:18冯娜娜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目标教学创新素质初中语文

冯娜娜

摘要: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历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目标教学;创新素质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前定下的师生共同完成的知识点。在教学中采取的目标教学为基本模式而又兼并其它教学方法,灵活地完成教学。这样有章可循,学生的创新来自于老师的创新。如果教师不知道怎样去创新的话,那么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就是空穴来风。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如果没有创新性目标作统帅,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创新。纵观历史长河,古往今来的教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今天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发展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发展也做了规定: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戰场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详细地了解课文,熟练地驾驭课文,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素养,把素养教育体现在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方面。语文教材八年级上中李森祥《台阶》一文,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项:你能说出作品中的"我"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讲述父亲的故事?文中的父亲是个非常普通的农民,怀着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希望受到人尊重的思想,劳动了大半辈子,终于将自家的台阶筑高了,然而台阶筑高了后觉得不适应情况,在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获得正确人格的评价。

2.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确定目标

指导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尊重学生意见,关心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在传授知识时不仅“授之以鱼”,同时要“授之以渔”。如七年级上册《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列举了三个事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从三个事例中作者展示对生命负责,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那么还有些什么呢?学生本来以为已获得对生命的完全理解,但一个问号不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也使他们感到困惑,老师作为一个问题抛砖引玉的人,逐步引导学生来找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素养的培养要发挥学生的本质的力量,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内在的动力

学生的能力不仅在教师的面前展示出来,在学生面前也要展示出来。语文七年级(下)光未然的《黄河颂》是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也是中国人民所熟知的歌曲,在这篇课文中教师有意地从下面环节入手:①课外搜集抗日战争的爱国素材;②搜集并学会演唱歌曲《黄河颂》;③准备如何学习,将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你的同学们。一堂活动课上,学生用搜集的资料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基于对它的理解,思想情感上有了升华,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朗诵《黄河颂》,学生用高亢的激情唱了《黄河颂》等歌曲。这堂活动课,把我们带到了抗日战争的战场上,看到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也让我们看到全国人民掀起抗日的高潮。一堂课下来,富有激情的朗诵与热情的演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让学生走进一个音乐的殿堂。

4.把学校不仅作为文化传播地,更要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主要阵营

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让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熏陶的同时,健全自己的人格,学会宽容与理解,创设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阵营和人文环境,也促进自主发展。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手抄报.学生墙报,学生文娱活动等)中,大力提倡用自己的智慧,集体的智慧,大胆创新,办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报刊,专栏,来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大自然是天然的教科书,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去学习,生活,劳动,锻炼和成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的也是一种纯自然的美。自然的回归,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诺贝尔曾说:“自然,是上帝赋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大自然是一块宝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让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如在学完语文八年级(上)第3单元后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观察,搜集我国古代建筑中留下的遗产——桥,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很多美丽的桥梁。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们以美感,学生情不自禁地用诗歌来赞颂它:画桥依旧垂杨柳,映带残阳一抹红……

5、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心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目标教学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向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新“三中心”。目标教学的方向,也由科学教育的科学、规范、有序向人文教育的生动、活泼、有趣发展。目标教学作为理性派的杰出代表开始并必须向非理性派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及活动课内容的确定上平等地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彼此理解、信赖、合作,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表现出高度的修养、宽容和爱心,真正营造出一种师生互尊、同学互爱的宽松、和谐、自由的创造性氛围,在活学活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力。

中学语文教师担负着严重的任务,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历程,让我们在这里尽情去耕耘!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教学创新素质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明确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达成度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