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7-07-14 21:07张智慧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群文课外读书

张智慧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急剧上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效率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群文阅读”的概念应运而生,群文阅读打破了顺次阅读的传统,突破了孤立阅读的行为。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在保证阅读效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因此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内单元阅读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主要以主题单元构成,一个单元围绕相同主题选编多篇文章,这样的教材编排形式为群文阅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这种单元阅读中,教师应该挑选有代表性、学习实效性强的课文,作为群文阅读的重点和代表,有重点、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实现“一带多”的群文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

二、教材外拓展阅读

在进行小学群文阅读课程设置时,合理的引进课外相似或相关文章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增加阅读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按照以下原则:一是注重相关性,群文阅读的一组文章应该是相似或相关的,教师在选取文章时,可以寻找相同作者或相同文集中的作品,或与主题文章结构、写法相同的或类似的文章,这样共同阅读才会实现群文阅读的效果;二是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小学教材所引用的文章均是写法出众、思想深刻的佳作,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应该以课内为中心,通过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强课内阅读的效率,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因此,合理的安排课外文章是发挥群文阅读效果的关键。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相关文章时,可以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引用课内外更多的故事,如《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这一篇篇动人的童话作品,可以找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让学生们通过群文阅读来掌握更多的故事,从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们领略更多的课内外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丰富学生们眼界,增长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智慧,让这些著作丰富学生们的阅读范围,从而实现群文阅读“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三、课内外衔接丰富阅读

阅读不局限在课堂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能限制在教室内。为了更好的发挥群文阅读的效果,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教师也可以从丰富阅读形式和阅读载体入手。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读书节、读书周和读书日的形式,由资深教师推荐一组书目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激发学生阅读意识;通过设置图书馆开放日和班级读书角活动,利用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等。这些活动一方面使课内课外更好的衔接起来,将课内外阅读打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学阅读的范围和形式更加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通过一篇课文或者某一个阅读知识点来融合和引出更多的读物,每个活动都应有一个直接的主题,真正实现“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目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七律.长征》中,可以向学生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同样在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古典名著中阅读《草船借箭》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起到一本语文书带动多本名著,即“一本带多本”的目的。

四、以写促读增加深度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由于“听说”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鍛炼和强化,因此课堂教学更注重“读写”能力的养成,而“读写”又不是割裂的,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写促读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一方面,写作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从一个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如何表达思想感情、运用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写作本身就是对群文的一种总结,学生通过借鉴和运用阅读中相关的写法和技巧,其本身就是群文阅读总结后的结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一是通过群文读后感的形式总结阅读感受,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习惯,强化阅读成果;二是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有选择的提供一组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文章,之后把借鉴的写作手法转化为自身真正的写作能力。在这样“读写”的相互作用中,学生将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深度理解作者的手法、思想,实现深度阅读的目的。

在这里需要额外强调的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基础是合理的文章编排,而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步骤、程序化的将群文阅读这种方式融入到教学中,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而不是为了“群文”而“阅读”,也只有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实现“群文阅读”的真正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文课外读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