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7-07-14 21:31许红霞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会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许红霞

摘要: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就初中而言,初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文常用的几个套路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缺乏认认真真地练笔,因而基本功很差。我想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1把握契机,巧妙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良好的的写作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快进入状态,从内心深处让产生一种对写作的强烈渴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首先需要把握契机,巧妙地学生创设最佳写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教学需要,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创设最佳写作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突发某种情况,还可以是模拟再现,目的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这个教学情境,获得认知,从而能够很好地增强作文教学效果。例如:要求学生写某一个主题作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与写作注体的事物导入,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内容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视角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根据教学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向些写作注意靠拢。这样学生写作就有了较大的发挥余地,写作起来也就没有了无话可说的困难。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要带着爱心和情感教学,不能只是进行一种枯燥的“义务”教学。教师的爱心和情感视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的必要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發挥,尽量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描述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欲望的情景,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教师要始终满怀热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语言亲切、富有激情。而且能够充分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还要善于发挥正面强化作用,充分利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励等手段发掘,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正面强化手段对于写作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教师要想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让他们的脑中储存有足够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原积”才能得心应手的“薄发”。阅读积累的第一种途径就是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以教材为底本的在课堂进行的师生共享的阅读。教材所选的篇目是久经考验的美文华章,是作者长期对生活、对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后的结晶,是深刻思想性与完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相比较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是最直接、最简单获取、积累知识材料的来源,更具实效性、针对性、交往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挖掘精华,又要让他们做到学有所获,做到学有所悟,学会积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手法,在掌握后到运用,在模仿中创新。让课内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又一现实性资源,唤起他们写作的情感。而阅读积累的另一重要途径便是课外阅读。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为势在必行。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动力。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步入阅读的殿堂,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次,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可行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的书籍。制定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应该包括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以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一个阶段一个阅读目标,循序渐进。而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应力求广泛地阅读,要有一定的面和量的积累;同时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要选择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知识性强的读物,可以是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名篇名著,也可指定一些对写作技能有益的书刊杂志,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和流行的好作品,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再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

3开展初中作文评改模式创新

一是要顺应发展规律。虽然学生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兴趣,但是从初步接触到掌握其中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推进这一模式的过程,当中应当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逐步加强,否则欲速则不达。二是要掌握实施要点。在学生自主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好启发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在发挥学生自主评改与强化教师点拨引导的两者之间掌握好平衡,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更多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又要教师全程掌控教学进度与成效,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三是要营造积极氛围。在学生自主评定作文等第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复核环节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处于中等位次的学生,更要灵活处理,在坚持整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评价标准,让标准与这些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相吻合,以积极的评价和灵活的处理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四是要严格把好关口。教师在最后开展复核的环节当中,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方面寻找学生是否存在评改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对学生小组评定等第进行回头看,对于不恰当的等第进行修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会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