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

2017-07-14 21:41徐昊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中学生兴趣

徐昊

摘要: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是教育和管理好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通过三种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提高政治课兴趣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政治课;兴趣

如何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实现真正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政治课学生兴趣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多说教,离生活实际很远。近年来,教材在突出可读性、趣味性、情感性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突出了生活性,教材可教性变强了。同时近年来的中考也看到了试题生活化的可喜变化。

例题:刘明是某中学的一名初中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经常旷课,并且对学校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刘明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希望考取重点中学,于是就让他到一家乡镇企業上班,企业老板照顾刘明让他干一些较轻的活儿。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中存在哪些违法行为?并进行简要评析。(2)如果你是刘明的同学,你准备如何帮助他?

解析:试题题目虽然简洁,但涉及了刘明、刘明家长、企业老板三个方面,需要分别加以判断分析;同时试题要求同学们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作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此类的情境案例分析题,同学们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中涉及的不同人物,其次根据设问要求,对不同人物的行为及观点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

参考答案:(1)刘明作为一名中学生没有自觉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刘明家长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同时没有贯彻《义务教育法》关于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有关规定的家庭职责;企业老板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同时没有贯彻《义务教育法》关于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有关规定的社会职责。(2)作为刘明的同学,我们应该帮助刘明认识到,受教育是中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作为中学生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正确对待学校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大谈阔论”,而应从生活的细微入手,加强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注重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众所周知,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使得教材的有些内容存在着滞后性,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兴趣,更何况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有所接触,对教材的有些知识也已有所了解,自己看了就懂。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讲解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讲解与教材有关的带有时事特征的必要的知识,作为学生也必须掌握的知识。

例如,今年上海市在中考就有这么道时事政治题: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权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那么,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意义或影响是什么?

答: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友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有利于进一步展现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上海举办这样的一件大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也体会得到,可以让学生明白:政策是怎样造福于民的。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以致用。在讲解课本理论时,不能停留在对表面知识的理解,而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想的意义。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外的社会实践形式,掌握课本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实际调查、自主学习,更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可见,在实践中作为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当然,这些题目的设计要从身边实际出发,而且不应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教育意识应该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大系统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对德育工作的本质缺乏认识,认为德育教育跟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就是通过德育课程讲授或灌输既定的德育内容,考知识便是考德育水平,于是出现了有些教育者限制学生的活动时空,包教包办的做法,有些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甚至脱离了生活现象。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是要靠内化的,是要让学生内心深处认同,并能以此作为自己效法的行为准则。单纯的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很难使学生在内心产生认同感,即使德育成绩再高,也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德育水平。初中生德育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形式主义倾向。有些学校的德育目标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制定的,于是在设计德育活动时,大多是从单方面实现德育目标而实现的,较少考虑到学生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德育活动乏味枯燥,缺乏吸引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课中学生兴趣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答案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