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创新性教学

2017-07-14 21:42贺凡超
神州·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性物理教学

贺凡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具体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更是教师改善教学工作,增强自身专业性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验教学说明具体创新五方面内容,说明高中教师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创新性教学,以期为高中物理的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性;物理实验

一、创新教学环境

进行高中物理创新性教学就要做到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多项活动,例如,游戏、实验、观看视频材料、小组讨论等,为学生创设较为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发挥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实现课堂主人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联想与学习,有效地与老师交流和分享;在课外,教师需要组织多样的活动,例如,物理竞赛、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真正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课题,为学生的课外拓展性学习创设良好环境.例如,探究活动——“调查家里的用电器”,学生制定子课题: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的功率各是多大,电能表的铭牌,实际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实际生活中如何防止电流过大;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说明书;小组讨论总结.

二、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的物理教学与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地照抄照搬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高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物理知识与高中学生培养目标来看,高中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只需要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应用即可.教师的教学活动按照以上要求,集中于基础知识的讲解.高中物理教师逐步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性的教育,从创新教学方法做起,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定律与规律,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三、创新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创新性目标是高中教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创新性教学的根本.正如上述提到的,高中的物理教学与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异,高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提出创新性的教学目标,以改善教学.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时,教师可设定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天体运行的速度等;通过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解决天体问题的图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两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第二,能力目标,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第三,情感目标,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題——天体运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的过程中,深受启发,最终发现了浮力定律;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因为苹果落地的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见物理的启发来源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生活中的发现.高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于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活动就在我们身旁的小角落中,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五、以实验教学说明具体创新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具有多项作用:第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二,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实验教学能够付诸教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创新能力;第四,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善于引进实验教学,创新性地改善高中物理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进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讲解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实验教学.第一步,短路的演示实验——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第一个原因.具体操作可以按课本装置进行,可选用较细的保险丝,如手头只有粗保险丝,可用小刀将保险丝削细些使用.为安全起见可以用低压电源来做,在实验的基础上,画出电路进行分析,提醒学生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支路的电阻.绝大部分电流直接经过导线,可以认为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这一问题运用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原理分析,学生不难理解.最后应让学生讨论家庭用电时,在哪些情形下可能发生短路现象?如由于灯座、插座的两个接线柱接线不好,而使得火线与零线相碰;将已损坏的家用电器插在插座上等.建议用挂图或幻灯投影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日常用电时,应怎样做才能避免发生短路,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此步骤实验、分析、画图等多形式组合,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步,运用同样装置做演示实验——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第二个原因.教师可以用低压电源演示,这时可以使用直流电流表.此时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接一个大功率的电热器(如电炉、电吹风等),学生将看到保险丝立即熔断,说明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用电器的功率过大而过大.这一现象的理论分析,可按课本中的例题分析进行,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家庭电路中不应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用电器,从而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创新性物理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