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练习在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训练中的运用

2017-07-17 02:16向松
戏剧之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男高音

向松

【摘 要】男高音的高声区训练一直是声乐教育界公认的难题,其强度较大,若训练方法不当,将对嗓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嗓音是一种资源,发声练习是常用的嗓音训练手段,对于还没有掌握娴熟技术的人来讲,不正确的发声练习就等于不断重复错误的习惯,不但消耗嗓音,久而久之这些习惯还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发声毛病,给声乐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无声练习是指不发声的声乐机能训练,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无声练习可让练习者在不耗费嗓音资源的前提下,使相关肌肉获得有效训练,让发声器官逐渐形成科學的发声姿态,进而使发声机能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在男高音高声区训练中加入无声练习很有必要。本文将结合声乐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嗓音学原理,分析无声练习在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训练中的运用和必要性,为如何解决男高音高声区问题总结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男高音;高声区;无声练习;嗓音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66-03

男高音,高音难,男高音声部的高音区训练问题一直是声乐教育界的焦点话题。关于“男高音高声区发声训练”这样的类似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多有涉足,但从嗓音学层面针对无声练习在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训练中的运用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将结合声乐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嗓音学原理,论证无声练习在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训练中的运用和必要性,分析有关呼吸、喉外肌及咽部肌肉调节的无声练习在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训练中的原理和运用,总结出用无声练习解决男高音高声区问题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方案。

人的嗓子是歌唱的“工具”,如果发声方法不当,就容易使“工具”遭到损坏,因此,嗓音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发声练习是常用的嗓音训练手段,对于发声技术不太娴熟的人来讲,进行不恰当的有声练习,就好比不断重复错误的发声动作,不仅损耗嗓音资源,长此以往,这些不好的发声习惯还会变成顽固的发声问题。无声练习是指不发声的声乐机能训练。人的嗓子主要由各种肌肉的协调运作来完成发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无声练习,可让练习者在不耗费嗓音资源的前提下,使相关肌肉获得有效训练,让发声器官逐渐形成科学的发声姿态,进而使发声机能得到有效发展。

我们的嗓子如同一件双簧管,根据声学原理可以得出,乐器的音高由震动体的震动频率决定,尺寸越大的物体,震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尺寸越小的物体,震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且歌唱发声需要与气息配合,发不同音高所需的气息量和气息压力不同,男高音的嗓子尺寸大,故相对女高音来讲,男高音的嗓子调节程度更大,所以其发高音更困难。人的嗓音调节都与肌肉的作用有关,训练如何控制与发高音有关的肌肉就是解决“男高音高音难”的关键性问题。

人的肌肉具有“肌肉记忆”功能,要让某个动作变得自然娴熟,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反复练习分解动作来形成我们需要的肌肉记忆。比如就拿勺子吃饭这个基本动作来说,几岁的小孩自己吃饭会撒得到处都是,是因为他用于控制拿勺子喂饭这个动作的肌肉运行不协调,而我们成年人就算闭上眼,或是边吃饭边做其他事,也绝不会把饭喂到鼻子里,这是因为吃饭的动作重复了上万遍,肌肉的运行很协调,已经有“肌肉记忆”。再比如,跳水运动员的训练绝对不是成天拼命跳水,他们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肌肉训练,以提高机体能力,进而达到熟练跳水的目的。学习绘画的人也需要长期练习描绘基本线条,以形成准确的描线能力,满足绘画的需要。

人的肌肉还具有可塑性,用则变强,不用则变弱,比如某个人的一条腿因为受伤,在接下来的长时间里,他只能单腿跳行,等腿伤痊愈后,两条腿的粗细程度会不一样,受伤的腿会比受伤前更细更弱,另一条腿因为长期运动则变得更粗更强,因此病腿好了以后,需要做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行走。经常健身的人,肌肉很发达也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歌唱也是一项运动,肌肉的运行较走路更精细,要先掌握基本动作,才能逐渐构建良好的发声姿态。无声练习就是让控制发声的肌肉不断重复正确的动作,在不损耗嗓音的情况下,使不需要用到的肌肉放松,渐渐变得弱小,让需要用到的肌肉进行锻炼,使之逐渐强大,慢慢成为发声动作的主导,最终让这些动作变为自然。

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说:“歌唱发声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笔者认为,在他的这段话中,“声音更压缩”是对呼吸压力作用于声带及声带本身缩短变薄以配合发高音的感觉描述,而“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指的就是咽部用以形成管道变细状态的相关肌肉收缩的感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则是指舌根、下巴、肩颈部位的相关喉外肌放松。

因此男高音高声区发声技巧的无声练习需从训练呼吸、下巴舌头及肩颈、咽部肌肉几方面入手,高声区有问题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是因为呼吸原因,有的人是因为不懂得调节等,不同的“发声毛病”都有对症的无声练习。

一、有关呼吸的无声练习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声乐界公认的歌唱呼吸法。它是运用胸腔、膈膜和腰腹部等相关肌肉共同控制呼吸的方法,能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吸气时肺部膨胀,胸廓扩张,因胸腔被肋骨包裹,横向拓展空间有限,吸气使横膈膜下压,压迫腹腔进而使腰腹部膨胀。正确的歌唱呼吸是由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相互配合、相互对抗而完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针对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常用肌肉练习如下。

(一)“肚皮顶书”练习。身体平卧,放一摞书在腹部,慢吸气,感觉气到达腰腹部,用腹部将书顶起,然后慢呼气,让书缓缓降下来,随着练习不断深入加强,可将书的数量增加。在书缓降的过程中,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形成了对抗,要用心体验它们的平衡关系,要使得气息均匀。

(二)“春蚕吐丝”练习。站定,肩部放松,用正确的方式深吸一口气,最下方一对肋骨在腹肌处向外顶,小腹略收,腰部扩张,舌尖抵住下齿向外吐气,发出“S”的气流声,像春蚕吐丝一般向外送气,感觉气息是一条直线,源源不断。成人至少持续40秒以上。在此过程中,颈部、舌根、面部、肩颈部肌肉不得着力。

(三)“吹蜡烛”练习。该练习有两种,其一是近吹蜡烛,类似于“春蚕吐丝”,但舌齿不形成阻碍。练习时需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于嘴边,慢慢呼气,控制气息,让蜡烛的火焰跳动而又不让它熄灭。其二是远吹蜡烛,用正确的方式吸满一口气后,嘴唇形成气口,呼气肌肉群瞬间发力,远距离将蜡烛吹灭,远吹蜡烛时,肩颈部一定要放松,喉咙不能参与,否则易使声带损伤。特别要提醒大家,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

(四)“狗喘气”练习。“狗喘气”是对该练习比较形象的比喻,京剧中又称 “蛤蟆气”。练习过程是:深吸一口气,胸廓满涨,站定,腰腹部扩张,先向外短促呼出一小口气,然后腰腹部迅速反弹,吸入等量的气,膈膜与相关腰腹肌肉相互配合,不停地快吸快呼,频率为每秒3个回合以上,直至肌肉疲倦,此为一次完整的练习,每天做50次以上,可分时段进行。此法可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大弧度锻炼。少数人会因为呼吸习惯一时找不到正确的腰腹部感觉,可让其弯腰,头和双手自然下垂,以此姿态呼吸,便能迅速找到正确的呼吸方式,待体会到这样的感觉后再直立身体进行训练。

二、有关喉外肌的无声练习

歌唱发声时,松开下巴、放平舌头、放松颈部等要求是歌唱界公认的,均与喉外肌和舌骨有关。喉外肌是指喉咙的外周肌肉组,它们将喉咙与之周围的结构相连接,包括了附着于下颌、舌骨、喉器、胸骨、颅骨的一系列肌肉组。舌骨位于舌根下方、喉咙上方,是一块马蹄状骨骼,大部分与发声相关的喉外肌均和舌骨相连,舌甲间隙(舌骨与甲状骨之间的缝隙)的开合直接关联会厌开闭和发声通道的畅通,舌骨后部抬高喉咙才能正常工作,这需要相关喉外肌的正确作用。喉外肌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依解剖所见,舌骨和喉咙是由不同方向的喉外肌从多个角度连接起来的,喉咙“悬浮”于颈部。喉外肌通常成对,同组喉外肌会在相对的两个方向作用、发力以使喉咙稳定,上升、下降自如,保证发声动作和吞咽动作正常进行。虽然喉咙是歌唱发声的核心部位,担任发音的主角是声带,喉外肌并不直接参与歌唱发声,但喉外肌的状态却能够对发声质量起关键性作用。训练喉外肌就是放松舌根、下巴、颈部,这是歌唱机能训练非常重要的一环。

歌唱发声时,下巴和舌根的肌肉必须放松,喉咙才能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如果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发声练习只会使不需要用到的肌肉不断壮大,必须采用合理的方式,逐步练习分解动作,才能有效纠正下巴和舌根发紧的毛病。放松舌根及下巴的无声练习步骤是:食指抵住下巴,稍微下压,尽量放松下巴及舌根,用后颈力量慢慢带动口腔张开,拇指轻揉下巴底部肌肉,随时检查肌肉是否放松,口腔张口时眼睛向上看,想着抬头看天空,动作一定要慢,如果方法正确,会感到有一股力量将舌头外推,要借助此力把完全放松的舌头推出口腔外,每天重复200遍以上,假以时日,舌根及下巴的肌肉便能不参与发声。

嚇气练习是结合呼吸的喉外肌训练,练习时将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放在舌甲间隙处,另一只手置于腹部,张口向内迅速吸气,因要发出“嚇”的声音,故此而得名。该练习在吸气时要放松舌部,舌骨不下降,甲状骨向下,拉伸舌甲间隙使之加宽,同时还要放松颈部,舌骨下肌群不能明显收缩,要感觉气仅仅是途经颈部直达腹部。呼气的动作则依靠腰腹部来完成,颈部不参与。放在舌甲间隙和腹部的手不得刻意加劲,其作用仅为检查各处状态是否正确。待有了正确的感觉后,可把双手手背放于颈部两侧,但不得用力按压,手的作用仅为检查颈部肌肉是否放松。假以时日,等到舌甲间隙状态和颈部肌肉状态达到理想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发声训练,逐渐向高声区过渡。

三、有关咽部肌肉调节的无声练习

男高音必须借助咽部管道的作用方可发出理想的高音,发高音时,声门以下压力增大,气息的不当冲击容易造成声带的损伤,咽部肌肉的正确作用可使咽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共鸣管以配合声带振动,同时改善声带的振动状态,提高其机能。根据声学原理,音区越高,咽管应该调节得越细,这种技巧也被形象称之为“关闭”。“关闭”一词不能单從字面上去理解,实际上是指发高音时管道变细,声带振动区域变小的一种感觉。运用“关闭”技巧会产生如同“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吸着唱”“往脸上打”等感觉,然而咽管在喉咙深处,我们无法一目了然,好在咽管作用时有一个可见部分——咽柱,它会随音的增高逐渐向中间靠拢。咽部肌肉的调节可以从练习咽柱靠拢开始。首先,对着镜子,张开口腔,舌头平放,打一个哈欠,此时我们就可以看见喉咙深处的咽颚弓与舌颚弓,两颚弓之间是扁桃体,上方是小舌头,咽柱肌肉就在颚弓位置的内部,当两侧咽柱向中间靠拢时,咽管变细,音区越高,咽柱越靠拢。咽柱靠拢会产生“咽部关了起来”“喉咙有痰吐不出来”等感觉,借助咽柱靠拢时的感觉,可以迅速找到咽管调节的感觉,不断练习,加强该处肌肉的调节能力,配合呼吸等其他方面,便能在无声无息中学会“关闭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做咽柱靠拢练习时,一定要单独控制咽柱,舌根不能下压、着力,喉咙不能受牵扯,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笔者用以上方法帮助了很多男高音获得了理想的高音状态,证明此法是合理有效的。男高音高声区的发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练习,让参与高声区发声的各部分肌肉具备协作能力,仅仅做好了发高音的基本准备工作,还需要各部分默契配合,进行科学的有声训练,方能从根本上解决男高音的高声区问题,获得辉煌的高音。

参考文献:

[1]黄永旺.实用临床嗓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2]韩德明,Robert T.Sataloff,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4]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美)理查德·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向 松(1981- ),男,四川大竹人 ,声乐硕士,四川音乐学院声乐讲师,研究方向:结合嗓音学的声乐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男高音
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龙涛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清平乐
阳光下的中国
大山的脊梁
运 河 水
男高音与男低音
魅力的油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