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研究

2017-07-18 01:07狄玉秀
商情 2017年22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

狄玉秀

摘要: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工作教育不仅在在其专业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教育,就是通过增加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投资,促进社工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化系统的发展,提高社工群体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教育 职业化 专业化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它如同一座桥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为载体,向他们传输着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与技巧,使社会工作专业获得发展,同时推动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步伐。社会工作教育又可以分为校内教育与职业教育,校内教育是指面向广大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专科、本科、硕博等学生的专业性教育,然而,在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中还应该重点开展的还有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我国从事社会工作性质工作的人员数量多,但并不都是专业的,而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又造成了专业人才流失与专业知识浪费,因此,加强对在职从事社会工作性质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

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在1949年以前虽存在社会工作教育,但是长期的战争使当时的中国处于混乱状态,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并没能发展起来,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受到了抑制,因而对80年代后期社会工作教学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从改革开放时期起,我国对教育大力扶持,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社会工作开始重建。近年来,在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更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甚至有些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的学校也仓促的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

(二)教育先行

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已有200多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远远走在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前面,一方面高校不断响应国家政策扩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程度低,社会认知程度低,因此,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其他专业,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而发展人员的不足也将直接导致职业化发展的缓慢。

(三)师资滞后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晚,专业的研究、从事该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高校中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本专业修习社会工作的人数少,大多是研究社会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经济学等其他相关专业,虽然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是若是在教育——人才培养这一步就体现不出专业性,则很难为学生树立、传输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观念,甚至会影响社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偏差。

(四)拿来即用

我国社会工作是由西方国家引进的,诸多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由西方学者针对各国的具体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地方适用性,而不是普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本土化的发展是需要我国的社会工作学者、社会学家等专业人员在结合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中则存在拿来即用的问题,这与我国整体的制度、文化不相符合,对各地区而言则更加明显,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城市社区与农村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都有各地方特殊性,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具体分析。

(五)理论和实践脱节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是本专业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为日后工作的经验积累,因此,高校实习基地的资源链接或搭建将直接影响到本校培养出的社工专业人才的质量、能力水平等,在已发展社工专业的高校中,不少存在实习基地缺乏或者实习内容空乏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后没有地方去投入实践或者不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增加了社会工作学生的迷茫,难以做到。

(六)职业教育落后

仅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近50万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其它相关系统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共青团、工会、妇联、基金会、残联、司法、社区服务中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数以百万计。实际社会工作者真正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数较少。这些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社会工作的理论训练和技能培训。

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问题滋生迅速

快速转型期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集中爆发,不仅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介入空间,而且使中国最高领导层更加切实地意识到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迫切性。作为这种反思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要加快社会工作的发展,其中包括加快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配置落后于专业发展

虽然在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上并未有与该专业对口的工作职位,这就导致了社会工作毕业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我国崇尚内部问题内部解决、家丑不可外扬等的思想,这就造成了当问题发生时,求助者的第一考虑咨询的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而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的低下更导致其认可度低,群众很难对这一群体敞开心扉、产生信任感。

(三)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低,社会知名度较小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上寻求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工作待遇差不能满足本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的期待,继而转业或直接從事其他专业;职业化程度低及社会认知度低造成社工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也不高,从事社工教育或一线社工的人员专业混杂,是学生更难感受到社工的专业性。

(四)专业自身对从业人员及教育人员要求高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短,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大批的专业人才,而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综合性也导致了本专业的教师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对个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因而社会工作专业拔尖的师资力量缺乏,阻碍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四、对策

(一)增强对一线社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提升广大的一线社工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是当务之急,社工机构要完善机构设置,为社会工作者配有督导,定期举办学习研讨会,鼓励社会工作者积极参加社工经验交流会,上岗前要参加职业培训教育等。

(二)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伦理,因此要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搭建实习平台,完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社工机构与学校搭建沟通平台,一方面学校为社工机构输送人才,另一方面,社工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社工学生在外实习时要配有专业督导,以及时解决实习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进他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四)严格规范专业设置制度,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部要严格审查学校开办专业申请的资格,确保其具有开办专业的资格、水平、能力以及配套设施等,各高校也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五)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提高社工待遇

联合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增加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投资,促进社会工作岗位配置,促进社工学生就业,提高一线社工工资等。政府部门要吸纳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不能仅局限在民政系统,司法系统、劳动系统等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吸纳社工人才,提升社会工作的正规化程度,增加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完善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引导、扶持社会工作的发展。

(六)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经验,取其精华,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本土化发展

国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与港澳台甚至国外社工机构或高校的协作或合作相助,增派留学生外出实践,直观的接触国外社会工作发展的状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又要紧跟国内形势发展,将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推出有质量有影响力的服务,使社会工作在中国获得更多的认同。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作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经验交流发展的组织,要调动自身的能力与资源,积极吸纳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使他们有机会交流经验、博采众长,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以及社工实务的发展

五、结语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教育要注重增加对社工行业的系统化投资,切实提供或增加社工岗位带动就业,使专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嵌入,增强社会的整合。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教育既要学习西方成熟的社会工作经验,也要注意本土化,结合地方特色解决地方问题;既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念,也要学习社会工作实务,深入实践实习;既要重视学校教育也要注意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既要充实社工专业的综合性,也要细化专业的方向性;既要促进专业化的发展,也要促进职业化的发展;既要促进学生的知識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怀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社工学生相互联结,建立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工作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