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新时代的创新突破

2017-07-19 13:48
中国盐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工材料

化工企业新时代的创新突破

化工作为伴随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不断地带给人类变化无穷的新产品:从美化居室的水性建筑涂料到五彩斑斓的化纤地毯和窗帘;从洗发护发剂到美容护肤品;从食物香精到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干燥剂;从塑料玩具到手机平板电脑;从汽车到飞机的各个部件;从污水处理用品到汽车尾气排放催化剂等。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贴进需求的产品成为化工企业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

化工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

当前是我国化工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化工新材料作为化工领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载体,既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传统石化行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快速发展,信息、航空、能源、生物、汽车等诸多高新科技产业,已经大量使用具有高性能指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化工材料,传统的中国化工企业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在此背景下,政府和相关企业将目光落在了特种化工行业上。在升级和重构传统化工企业的同时,关注特种化工产品,并推进其导向未来的研发,是藏在转型迷雾之后的一条创新求变之路。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化工行业作为重点产业,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部分。其中,特种化工和高新材料一起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成为绿色升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三大方向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化工新材料一直是化工行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我国目前化工新材料市场的综合自给率仅约为6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产业发展面临着三大瓶颈:一是高端产品的稳定供应难以实现,造成自给率低;二是核心技术久攻不下,产业发展没有稳固的依托;三是关键原材料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只能依赖进口。打破垄断和封锁,只能靠技术创新。高性能工程塑料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我国长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这些关键新材料要开发出来并规模化生产,就必须集全国、全产业的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集中攻关。

同时,中国化工资源配置错位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低端产品泛滥,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目前,我国特种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着品类少、创新能力弱两大突出问题,而后者又是解决当下转型难题的关键所在。其中,石化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技术创新供给不足。为此,需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特种化工企业进入市场,及早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布局,实现重要产品的国内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产业基地和产业架构的优化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如何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利用经济增速回落形成的倒逼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化工新材料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化工产业具有资金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化工产业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为此,化工新材料产业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面对国内大宗石化产品供过于求和进口产品冲击的不利局面,甲醇、聚氯乙烯下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通过差异化竞争,逐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高端石化产品在品种、规模和质量上进行提升,以适应结构升级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低端产品的准入门槛;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化工新材料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特色突出、布局科学、管理先进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第二,加强产业政策与信息导向的科学性和对称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要求,建立和完善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与科技、金融、财税、投资、贸易、土地、资源和环保等政策的衔接。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发布重点新材料产品指导目录。推进化工新材料行业组织建设,把握行业运行状态,客观分析、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建立客观的信息导向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化工产业健康发展。企业要与科研院校积极开展研发合作,联合进行协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研制行业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大力发展制高点技术和高端产品,组织好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提升化工产业竞争力。

化工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之路

企业的科技进步要靠两个轮子推动,一是管理创新,二是科技创新,两手都要抓,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化工企业对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投入要有科学的比例,控制好企业生产规模,不要影响企业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如下:

第一,加强管理思想的创新。要大力在企业内部提倡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教育培训或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来开阔化工企业管理团队的视野和思路;创新之路布满荆棘,要有敢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注重对化工企业管理型人才的激励,对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股权激励,包括在职分红、赠予股份,激发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探索提升企业效益新思路的热情。鼓励管理者尝试新模式,运用新方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成果共用、利益共享机制。比如医药、农药等原药产品的开发时间长,费用高,成功率低。而像涂料、化妆品等以复配产品技术为主的行业,又往往因为配方技术是“一层窗户纸”,企业大都不愿意申请专利。即使是国家层面支持的科技项目,由企业作为依托单位突破了关键技术而形成的科研成果,又因为企业不愿意培养竞争对手,也很难形成成果共享的机制。因此,行业应集中力量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果共用与利益共享机制。

第三,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催化技术创新工程。精细化工的核心是催化技术,全球每年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中有60%—80%均与催化剂有关。同时,催化剂本身就是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品种。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知名的化工公司大都是通过垄断催化剂、高端装备等核心技术而主导着世界化学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十三五”时期,工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催化技术的创新开发工作,实施催化技术创新工程,支撑精细化工产业的优化升级。氧化、加氢、酯化、烷基化和不对称合成等是典型的精细化学反应过程。在进行催化技术创新工程的任务设计及内容遴选时,应以高效、环保为目标,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催化技术的创新开发及产业应用示范,有效推广创新成果。

第四,新形势带来新变化,新变化迎来新机遇。在化工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如何实现深度结合,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模式的更新,如何运用大数据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我们化工企业在新常态下需要积极探索的共同课题。有前瞻眼光的创新公司通常会专注于受到社会大趋势推动的诸多挑战或问题,如能源匮乏、绿色环保、节能增效、需求多样化等社会大趋势给市场带来诸多颠覆性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例如在汽车领域,乘客的安全舒适、轻量化等都是趋势,因此高性能工程塑料有更多机会取代金属材料,例如玻璃夹膜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缓减阳光对车内人员的灼伤;反红外颜料用于汽车涂料和塑料反射红外热能;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减少VOCs排放;超细纤维革取代真皮座椅提高舒适性并减少动物真皮的使用;车内饰件采用电镀铝银浆取代电镀工艺以减少环境污染;尾气三元催化降低有毒气体对大气的排放等。

化工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从全球工产业发展看,随着发达国家市场逐步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化学工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与产业转移成为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一,向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在未来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中,要依靠高新技术,例如合成、催化、分离等高新科技工艺,不断地应用先进科技,实现产品的总附加值增加。同时,化工向数字化智能运算方向发展,推进产品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第二,向功能型材料方向发展。现阶段,化工产业不断的朝着绿色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以及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目标。由化工的产业创新,逐步转向新材料创新,尤其是功能型材料的创新。功能型材料在信息材料、光纤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会逐步得到应用与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功能性材料的企业,几乎都是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但是,我国目前却很少有化工企业参与其中,这也是我国化工企业在功能型材料发展中的机遇。研发具有超导热的功能型材料,也是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材料耗费,提升产品性能的有效办法,如石墨材料代替超导铜进行导热,不仅提升产品性能,更能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将是未来化工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运用新工艺与新技术,利用无毒害原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让化工产业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生产目标,努力实现向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方向发展。

第四,向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是园区产业集群形成和企业能否持续进行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依托国家七大超级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引导教育资源密集地区向科研产出方向进一步发展,企业提供资金和高效的技术交流平台,进而加速科技创新方面的突破性的进展。重大项目加快向能源资源所在地、靠近消费市场地区集中布局,以海外资源为主的大型联合石油化工装置正在加快向沿海布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照产业上下游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现代化工产业优化布局的重点。

总之,创新活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探索新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也是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先例,化工企业在新时代的创新突破方面,也要传承前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猜你喜欢
化工企业化工材料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