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DUATES' EDGE毕业锋芒
——毕业设计展趋势分析

2017-07-19 11:53Article张慧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文 Article > 张慧娟

图 Pictures > 曾添、王宇昕、靳宜霏、傅韵畦、许杉、张佳、贾煜洲、袁文杰、卢博文、吴碧林

ThE GRADUATES' EDGE毕业锋芒
——毕业设计展趋势分析

文 Article > 张慧娟

图 Pictures > 曾添、王宇昕、靳宜霏、傅韵畦、许杉、张佳、贾煜洲、袁文杰、卢博文、吴碧林

每年的5-6月份都会迎来各大院校的艺术毕业展,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用毕业创作来展现大学里的所学所思,毕业展像一场青春狂欢,丰硕又色彩斑斓。在我国的艺术高等教育中,毕业展作为教育体系中特有的教育模块和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展览本身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则体现出艺术设计的教育意义。

想象力与美感的展现

就展览本身的审美价值而言,今年的毕业展不容小觑,以央美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为例,作品利用文字和图像架构出虚拟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图像的语言不断展现美的细节,而文字又与图像这两种语言符号相互补充、共同叙事一起把观者带入情境,跟随作品展开“想象”。

作品《啊!姆斯特丹》一本拉杆式立体书,创作灵感源于作者曾添对阿姆斯特丹独特的感受,在她看来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无论是歪歪扭扭的小房子还是随意坐在街边吃饭的人,都给人一种漫画的感觉,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比较漫画的手法,并试图打破游记绘本描述风景人文的方式,用大胆的色彩语言和夸张肢体造型来营造出放飞自我、无拘无束的感觉。

《LOOK》,作者芦博文(大饼),作品运用逐帧传达的形式来完成片段式阅读。逐帧形式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绘本图文结合的展现方式,观者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与绘本发生交互,这种主动的交互感是其它媒介不具备的。《LOOK》是四本手翻书组成,每一本都有自己的线索方向,每一本都有自己的视觉趣味,用这些视觉趣味来拼凑一段简短的故事,作品透露出细密的美感。

民族性、当代性的独立思考

对民族性和当代性的思考是设计师应该承担的文化使命,这一使命的践行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老师的学生作品中可以窥见。

《腔》和《古乐、孤本与温存》两本书籍是将老腔独特的音乐形式用不同的视觉语言物化为“虚实”两件不同的作品,作者王宇昕因老腔跨界所引发的轰动,有感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经过大量的民间调研和创作实践后,将“老腔”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化的处理,转化成图像,其材料质感、形状、大小、色彩与音乐的节奏韵律、整体风格和意象相结合的综合性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书法的用笔、水墨的语言提炼老腔音乐的节奏韵律及质感,并在实践中发现水墨滴在纸上就像他们在田间劳作流下的汗水,水墨带有这样的厚度与力量感,再结合华山的特点、抽象的人物组合,体现老腔音乐整体的节奏气韵。

《汉字的表情》,作者靳宜霏从古文字里的图形出发,揉合中国传统及民间文化中人物、动物生动的表情、形象特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创作的表情符号系统。

《婚》,作者傅韵畦收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婚姻、爱情故事,并研究结合不同年代日历的视觉感受,将图形文字进行情感化表达,编排成书,并与“年轮”概念融合,重新思考真正的爱情。

1 >《啊!姆斯特丹》,作者曾添,中央美术学院,指导老师:杨忠、冯烨、向华、冯旭

2 >《LOOK》,作者芦博文(大饼),中央美院学院,指导老师:杨忠、冯烨、向华、冯旭

3 >《腔》作者王宇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者:王红卫

1 >《汉字的表情》,作者靳宜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导老师:王红卫

叙述性、互动性的探索

《颅内动物园》VR 影像装置,作者吴碧琳通过VR 影像营造出一个人类意识遭到人工智能囚禁的未来动物园。作品分为眼镜中的影像和现场装置两个部分。观众带上眼镜躺在胶囊之中时便在意识和物质的层面进入了“动物园”虚拟情境。在眼镜中观众会依次进入6个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空间,当空间发生切换时,上一个空间会变成下一个空间里漂浮在半空的胶囊,彼此成为一个无限循环的牢笼,观者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作者认为我们的意识总是懂得欺骗与自我保护。

《弗洛依德未完成的梦》,作者许杉,作品是用亚克力材料进行填充并利用投影装置达到交互的设计装置,作品围绕实物投影设备以及整个叙述性的表演而制作,研究“创造结合叙事”的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视频,用简单的手段创造一种复杂的电影语言,描绘出女性与海马之间现实却又戏剧化的故事,抹去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分界线,去重新审视那些无时无刻包围着我们的事物所具有的含混状态,并要求自己对世界的状态保持某种警惕。作品既带有叙述性又带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将想法转化为表演者,并将其留给观众。

实验性、设计前沿性的独立担当

《寻找川普》就试图“解救”传统纸媒,作品作者张佳在纸质印刷的基础上添加了新媒体的元素,营造一种浸没式阅读的环境,把声音和图像加入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创作方法是光敏感应,在书页上根据不同章节内容,打个数不同的圆孔。不同数量圆孔对应着不同的声音播放,由于特朗普的说话风格颇具特色,因此声音的参与,可以使观者对书籍传达的内容,有着更全面立体的体验,印象也更加深刻,所以作品把特朗普的采访讲话,通过音频剪辑方式进行了处理,根据每个章节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声音。这种对书的探索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前沿意识。

《源涧舍》作者陈建盛,作品得到了北京南森木结构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与木材赞助。陈建盛表示,当初创作作品是希望建造一个景观建筑,它象征一个有活力的源头,充当连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一号楼的一个纽带并试图激活整个场地,由此推敲出了一条在空间中非常积极的曲线,放置到环境中框取一个景色,而作品能够完成也源于导师的“硬指标”,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室内设计系第十工作室,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一个具有围护要求的小型构筑物从概念设计到实施建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尺度、材料与使用三方面的真实性体验,侧重空间来表达“室内设计”,以结构的方式塑造空间,用材料和节点来表达结构,营造空间氛围而获得身体感知。对于这种尝试可以说在国内外任何一个院校都没有尝试过,就教学而言它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前沿性,《源涧舍》的完成就基于此要求。

2 >《婚》,作者傅韵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导老师:王红卫

3 >《颅内动物园》作者吴碧琳,中央美术学院,指导老师:陈小文、陈卓、费俊

4 >《弗洛依德未完成的梦》,作者许杉,中央美术学院,指导教师:费俊、陈小文、迟鹏

1 >《寻找川普》作者张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导教师:王红卫

2 >《源涧舍》作者陈建盛,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摄影:金伟琦

3 >《《食物》系列作品,作者袁文杰,中央美术学院,指导教师:李帆、武宏

4 >《梦幻苗语——蝴蝶妈妈》作者贾煜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导教师:王红卫

综合性、跨学科的独立意识

《食物》系列作品,作者袁文杰,不同于其它作品,《食物》利用糯米纸、水、食用色素进行实验创作,利用糯米纸遇水变干后干裂、褶皱的形貌对图像进行分离、装饰和整合,材料的综合性带给作品一种特殊的形式感。

《梦幻苗语——蝴蝶妈妈》,作者贾煜洲通过视觉传达的设计语言,将苗族传统图案符号通过旋转玻璃装置的艺术形式完成转换,以“图文并茂”“图文互衬”“图文共生”的陈述方式,将“蝴蝶妈妈”的故事以视觉化的语言直观的传达出来。并结合LED光效以及玻璃激光3D内雕工艺,在玻璃内部形成图案符号的层次感、神秘感,为苗族“蝴蝶妈妈”故事的传达营造出一种神秘、久远、崇高的气氛,作品同时带有实验性、综合性特质。

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颇具实验性、设计前沿性的创作意识,带有叙述性、互动性的探索理念,包含民族性和当代性的独立思考,今年的毕业生展览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活力的90后,对于学生而言,毕业展览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仅仅是一页开篇的序言。文章中介绍的作品仅仅是毕设设计的缩影,更多的毕业生中定能走出一批存傲骨而去傲气且具备国际视野的设计艺术人才!■(编辑:张慧娟)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仪式暨“设计智慧 场景创新”高峰论坛举办
鹰疾如风
《宇宙游戏指南》
《浮游》
作品赏析7
仲清华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分试卷点评(素描)
科学设计
《纯真之眼》马文甲雕塑作品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