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魔盒”进教室

2017-07-19 08:22张道明
中小学德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魔盒纸飞机卡片

张道明

【案例描述】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学生陷入了一种疲惫状态——无论怎么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都不好。在烦恼中,无意看到一个叫“抓住你了”的游戏,我觉得不错,于是决定拿来试试。

下午第一节课,刚进教室就见肖肖正在给垃圾篓套塑料袋。我问,是其他老师安排你干的吗?他回答说不是。我故意大声喊道:“我抓住你了,我抓住你了。”这弄得肖肖和班上同学一头雾水。我解释说,从现在开始全班一起做一个“抓住你了”的游戏——老师看见班上做好人好事者,就马上发一张卡片,让其用一句话写清事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被老师“抓住了”),并写上名字,放在抽奖盒中,等到周五最后一节课时,抽取三名幸运者,奖励老师做的创意礼物。说罢,我从盒子里拿出一张彩色纸卡,递给肖肖。在同学们羡慕的神情中,肖肖乐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写了起来。

此后,每次上课我都会把那个“魔盒”带到教室,以便随时随地发现“好人好事”。

于是,眼前出现了这样一道道风景:课间,有孩子主动收拾教室里的垃圾篓;走廊上,有学生捡拾地上的纸屑;课堂上,专注学习的孩子多了;两操的纪律好起来了;路队放学秩序井然了……

这一周,孩子们的表现如我所料,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转眼就到了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我高高地举起手中的“魔盒”,大声说:“同学们,这一周马上就要结束了。这里面有很多张卡片,记录了本周我们班出现的好人好事。现在,我们将从这些卡片中抽出三张,看看哪些同学是幸运儿。”学生们的目光立马投向了我手中的盒子,大家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期待。“谁来抽呢?”我顿了顿,“找三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吧!”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迅速坐得笔直。

“你来抽一张。”我示意杨杨,他喜滋滋地走上前来,闭着眼伸手摸出一张,大声念出了上面的内容:“3月7日,星期二,我预习很认真,被张老师‘抓住了——小雪。”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脸上乐开了花的小雪。小如同学抽出第二张卡片,内容是:3月8日,星期三,我主动捡走廊上的纸屑,被张老师“抓住了”——小珏。小雨同学抽出第三张卡片后,一脸惊讶,她定了定神,读道:“3月10日,星期五,我的作业书写整洁,被张老师‘抓住了——小雨。”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看来,小雨同学运气最好,抽中了自己。”我冲着同学们眨眨眼说。

接着,我拿出了三架标着数字1、2、3号的纸飞机,让三位幸运儿剪刀石头布挑选。最终,小雨选了2号飞机。我拿过飞机,打开后高声念读里面的“奖品内容”:“恭喜你獲得一次不做语文作业的权利。”下面的孩子尖叫起来。小珏选取了1号飞机,我展开后大声念道:“恭喜你获得与好伙伴坐一天的权利。”这次,教室里沸腾了,有的学生竟然站到了凳子上。小雪拿到了3号飞机,我大声念道:“恭喜你成为第一任‘护盒大使,从现在起到下周五每天由你到办公室拿盒子,下课后从教室里搬回办公室。”教室里一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后,我总结道:“下周一,里面的卡片将清零。等到期末,我们再把本学期所有的卡片汇合起来,进行抽奖。”孩子们点点头,脸上满是期待。

第二个星期五,我整理盒子里的卡片发现竟有有100多张!看来,班上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如果仅仅抽取3位幸运星,那获奖的概率就太小了。于是,我增大获奖比例,设定了5名幸运之星奖。5架纸飞机上的颁奖词中,3个与上周一样,另2张的内容分别是:“XXX家长,您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您的孩子XXX在本周表现良好,特发喜报向您报喜,希望您多多鼓励孩子,再接再厉。”“恭喜你获得实现一个小小心愿的机会。”整个颁奖活动中,台上的幸运之星笑逐颜开,台下的学生跟着欢呼雀跃。幸运之星拿着纸飞机回到座位后,同学们都围拢上来,看着、摸着、说着、笑着,好生羡慕。

现在,“抓住你了”游戏已进行到第三周,“魔盒”继续发挥着它的“魔力”,引领孩子们走向美好,追求上进。

【案例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抓住你了”这个小游戏,抓的是好人好事,实则是给全班同学在行为上树立了榜样,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了正能量,从而激发了学生心里的上进心,让他们求上进,知自勉,尚善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当学生每天置身于“美”的环境,生活在一个向“善”的氛围,看到的都是美的行为,听到的都是好人好事,“目之所及,皆为“春天”,内心自然会生长出一种神奇力量——努力积极地向美靠拢,让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变得“美”起来。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玩游戏。把卡片放到盒子里,每周抽取幸运之星,恰恰暗合了学生喜欢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强化了学生好的行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修正缺点,追求上进。这个过程让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变为学生自觉自知的行为,“要他做”成了“他想做”,“他律”成为“自律”,且学生从中获得了一种战胜自我的道德愉悦感,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外化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四川宜宾 645350)

责任编辑 湛园园

猜你喜欢
魔盒纸飞机卡片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盼望
纸飞机怎样折才能飞得更远
水往高处流
会旋转的纸飞机
纸飞机
都是美丽惹的祸
另类玩具玩不得
盒子里的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