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四式”

2017-07-20 19:48余炼浩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

余炼浩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生活实际式;游戏活动式;认知冲突式;猜想悬念式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观点向所有教师明确地提出了一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动态对话,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有效的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活动进程中的有效学习,我认为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生活实际式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践证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展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体验了一次全县大旅游.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尺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灵活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上课之前,我先出示了一张全县旅游图,告诉学生们我们的故乡有山有海、历史悠久,并请学生来做小导游,介绍到各个旅游景点的途径和距离,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因为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每名学生都动手测量图上距离、找比例尺,来求出实际距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游戏活动式

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也不强,利用一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并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名学生都有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我说到一个数字,就请它的倒数朋友站起来,看看它的朋友都是谁.最后,找老师的朋友,我手中的卡片是“0”,没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我问学生:“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吗?”学生回答我说:“‘0没有倒数.”接着我又说:“虽然‘0没有倒数,但是我相信你们都是我的朋友,对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学习在愉快的笑声中结束,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认知冲突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身于一个问题情境之中,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冲突,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他們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理解圆的特点之后,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先让每名学生徒手画一个圆,结果每个圆都不一样且很不美观.我便抛出这样的问题:“这样画圆行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行,因为……”学生们回答不出来了.我便让学生拿起学具——一条线、一个图钉、一支铅笔,让他们利用这些东西画一个较好的圆.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经过看、想、试的过程,学生都动起手来,他们用图钉固定了绳子的一头,另一头缠住铅笔,拉直了画圆.在接下来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对圆规画圆的原理进行阐述,学生们都能说出圆规的针尖可以确定圆心;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相当于拉直的一段线的长度,可以确定圆的半径.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活动,在这样操作的情境中,学生的手脑有机地结合,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开拓思路,可以使学生非常自然地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

四、猜想悬念式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猜想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主动地进行猜想验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学生们试着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们都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我问他们是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说:“这只不过是你们的一个猜想,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你的猜想吧!”于是学生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当然,他们最终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他们在应用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猜想验证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发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并完成对其再创造,从而实现“四基”目标.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注意趣味性,而且呈现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便于学生探索问题.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