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017-07-20 19:51郑旭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欲望乐趣自主探索

郑旭佳

【摘要】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应该做到: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提供操作机会,引发探究欲望;关注探究过程,共享探究乐趣.

【关键词】自主探索;兴趣;动机;欲望;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

一、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学设计起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使用一名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系密切.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课前,我布置两项任务,要求学生择其一完成.一是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到村委会、银行、超市等单位调查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以向父母了解其上、下班时间.二是用图画形式表现自己快乐的周末:起床、玩耍、回家、游戏等的时间.看谁记得准,做得好.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在组内汇报、小组交流,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认识钟表的,最后进行相应的练习活动.这样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

在心理学上,动机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而探究动机是学生产生探究行为的源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在引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分作业本的问题情境.“学校准备把买来的作业本奖励给同学们,如果有3名同学得奖,每人獎励2本,一共需要多少本?”学生很快可以列出算式2+2+2=6(本).“如果6名同学得奖,每人同样奖励2本,一共需要多少本?怎么列式?”学生能列出6个2相加的算式,但已感到麻烦.随后我又提出:“如果这样奖给全班的43名同学或全校的250名同学,要相加那不是更麻烦了吗?”这样,学生倍感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怎么办呢?我便告诉学生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引入新课题.这样新课堂一开始就制造了悬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探索新方法的动机.

三、提供操作机会,引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对既动脑、又动手的直观形象学习活动都有较高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用眼、用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爱玩一种叫“悠悠球”的玩具,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能算出‘悠悠球的体积吗?”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争先恐后地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先在量杯中倒一定体积的水,再把‘悠悠球放进去,用这时水的体积减去开始时水的体积,得到的差就是‘悠悠球的体积.”有的学生说:“可以倒满一杯水,然后把‘悠悠球放进去,漫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悠悠球的体积.”……学生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与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求出了“悠悠球”的体积.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参与了策划、测量、记录的全过程,探究的热情非常高.

四、关注探究过程,共享探究乐趣

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每一名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在复习2的倍数特征后,我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做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的倍数”的猜想.接着,我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是3的倍数的?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453,54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所以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是345,354,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3的倍数,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得对不对呢?”此时,我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自然而然,学生便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不浓,得到的知识也极不牢固,更谈不上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我们应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欲望乐趣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论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题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