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12届全运会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比赛调查与比较研究

2017-07-21 10:21野,徐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代表队全运会教练员

李 野,徐 莹

(1.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2.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第11届、12届全运会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比赛调查与比较研究

李 野1,徐 莹2

(1.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2.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为了给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与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为吉林省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实践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短道速滑队在第11届、第12届全运会男子短道速滑项目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1)第11届全会比赛中,吉林省运动员比赛经验丰富,但由于年龄结构偏大、竞技状态不佳,教练组分工不明确、准备不充分导致比赛失利;2)第12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省代表队取胜不仅在于拥有主场优势、准备充分,更在于运动队结构合理、年轻运动员发挥出色,教练组分工明确、临场指挥得当。

全运会;短道速滑;男子运动员;吉林省

2008年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和2012年第12届全运会是我国全运会规程改革前的最后2届全运会(冬季运动会),从2016年开始全国冬季运动会单独设立,金牌和奖牌数不再纳入全国运动会的总成绩,全国运动会也不再进行奖牌和总分排名。笔者作为吉林省优秀运动员(曾获2002年冬奥会第3名)和教练员分别参加了第11届和第12届全运会,从这2届全运会吉林省短道速滑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既能够在全运会竞赛规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吉林省短道速滑成绩进行总结,同时又能够为吉林省短道速滑项目适应新的全运会竞赛规程获得持续发展提供启示和途径。因此,通过多方收集资料、比赛录像,访谈参赛队员、教练员、裁判员,对2次比赛的备战状况、比赛进行状况、临场突发状况处理等方面进行询问,通过对吉林省备战2次全运会的整个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比对分析,探究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不足,旨在新体制、新规程、新赛制的背景下为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第11届、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比赛的成绩与表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短道速滑”“全运会”等为关键词,通过吉林省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查询检索近年的有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文献20余篇,查阅有关训练理论的书籍30余本,系统了解、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动态,对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收集和分类整理,并进行比较。

1.2.2 专家访谈法 就第11届和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情况等,访谈了吉林省代表队教练员辛庆山,短道速滑名将杨阳、王春露、李佳军,以及比赛当值裁判员,及相关短道速滑项目的国内专家(表1),进一步了解了全运会男子短道速滑比赛的整体情况及吉林省运动员的表现,为找出吉林省男子运动员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依据。

表1 专家访谈名单(n=6)

1.2.3 实地考察法 通过2次实地考察,记录、收集了相关比赛的第一手资料,为针对吉林省2次参赛队伍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参考。

1.2.4 录像观察法 在2次比赛当天自行录制了500m、1 000m、1 500m以及5 000m接力的所有比赛视频,拍摄了吉林省教练员赛前部署的照片,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反复观看了比赛录像,以查找研究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项目存在的问题。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23.0软件对吉林省参加的2次全运会比赛的成绩进行了录入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对比分析。

2 吉林省参加第11届、第12届全运会男子短道速滑项目情况对比分析

2.1 吉林省运动员自然条件比较

表2 第11届全运会吉林省参赛运动员自然状况调查

表3 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参赛运动员自然状况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在第11届全运会中派出的5名运动员中,有3人身高达到了1.8m,其他2人均高于1.7m,5名运动员的体重均在65~85kg之间;参赛运动员年龄跨度较大,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达到28岁,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为20岁。而由表3可以看出,第12届全运会中吉林省派出的6名运动员中,只有2名运动员超过1.8m,有2名运动员超过1.7m,有2名运动员低于1.7m,除了杨飞之外,其他5名运动员的体重均在62~75kg之间;运动员年龄跨度较第11届时小,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为25岁,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为20岁。

第11届全运会中,吉林省代表队的选手有其自身优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运动员比赛经验丰富,但是年龄结构偏大。李野、李蒿楠分别是1982年和1981年出生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虽然保持得较好,但在比赛中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力下降现象,调整恢复不及时,影响了比赛状态。反观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队参赛运动员年龄普遍较低,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也正值黄金期。在比赛中运动员朝气蓬勃,自始至终表现出了较高的竞技水平,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

2.2 2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训练情况比较分析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吉林省2次参加全运会比赛的运动员在巅峰时期均是国内顶尖运动员,代表着国内短道速滑运动的最高竞技水平。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意志品质,是团队协作,还是临场发挥,这些运动员都表现出了一流的竞技水平。但是,年龄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李野等名将参加第11届全运会时已经过了最佳竞技状态,体能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且在多年训练与比赛中累积了不同程度的运动伤病;但是,以梁文豪为代表的第12届全运会中的吉林省短道运动员则是国家的短道速滑的后起之秀,可以说在国家的大力培养下快速进步,先后夺得了国内外多个冠军,为其在第12届全运会中豪夺6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吉林省教练员自然状况比较

由表6可知,吉林省第11届代表队的教练员队伍非常优秀。以中国短道速滑队功勋教练员辛庆山为主教练,配备助理教练张秋爽同志。辛庆山主教练可以说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教父”,他是1978年速度滑冰全国冠军。而助理教练张秋爽年龄虽然比较小,但作为运动员曾获得2003-2004全国短道速滑联赛首站女子乙组1 000m和1 500m冠军,及2004年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女子团体赛冠军,熟悉日常训练以及科学的训练管理。这样的教练组合理论上具有很大说服力。但从实际训练和比赛中2位教练员一起工作的场景可以看出,作为年轻教练员的张秋爽同志与辛庆山主教练对训练、比赛的事情沟通不多,多采取服从主教练的战术、训练安排,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女教练的局限也使其很难真正了解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况。

表6 第11届全运会吉林省教练员自然状况调查

表4 第11届全运会吉林省参赛运动员训练状况调查

表5 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参赛运动员训练状况调查

而吉林省在参加第12届全运会时,由安云龙担当助理教练员(见表7),与张秋爽不同的是安云龙作为长野冬奥会中的一员,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在冬奥会中获得500m亚军与5 000m接力铜牌,有扎实的专项技能与丰富的大赛经验,作为男教练员在训练与日常生活中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并指导运动员,与主教练辛庆山也配合得相对默契,一改上一届比赛中辛庆山主教练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琐事过多照顾不周全的问题。

表7 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教练员自然状况调查

表8 第11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成绩统计

表9 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成绩调查

2.4 2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比赛成绩比较从比赛成绩来看(表8、表9),吉林省运动员在2次比赛中都有较好的比赛发挥,但梁文豪的出现改变了吉林省短道的格局,取得了与4年前全国冬季运动会与李野相媲美的成绩,如果这样的成绩拿到第11届全运会中,吉林省短道也一样会力压各路劲旅,带走金牌。但由于短道速度滑冰个人比赛项目较多,并且比赛安排密度大,完成全部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来说是一个考验,所以不能从单一比赛成绩为运动员定型。

2.5 2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比赛战术运用比较短道速滑战术复杂且灵活多变,比赛激烈并且偶然性较大,由于短道速度滑冰比赛场地小、速度快、弯道多等特点,运动员往往是以集团的形式形成比赛阵容,致使运动员完全聚集在一起,在比赛时经常出现拥挤、阻截、追赶、碰撞等场面,场上局面瞬息万变,临场发挥对其影响极大。所以,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不应只停留在体力消耗上,更多的是在于精力的消耗。短道速度滑冰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赛夺冠、获胜的制胜规律,是由于各个运动员头脑中清晰和强烈的“集体作战意识”发挥效能的结果,因此,战术部署尤为重要。例如,针对2届全运会5 000m接力决赛吉林省运动员对比赛战术的运用情况,通过专家访谈和录像观察了解到:2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队均与黑龙江省代表队会师决赛。5 000m接力比赛共设4棒队员,滑跑45圈。要求第1棒起跑,滑行一圈半开始交接棒,以后的每棒都一圈半一接棒,每人进行7次接棒,完成42圈后,重复至第1棒滑行第43圈,然后交棒,由第2棒完成最后2圈冲刺滑跑。根据这样的比赛特点,第11届全运会决赛赛前吉林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第1棒由交接能力强、助推力量大,但起动速度稍显不足的胡泽担任;第2棒由滑跑技术全面、比赛经验丰富、冲刺能力强的李野担纲;第3棒则由跟滑能力突出、善于保持领先优势的陈鑫担任,第4棒由超越能力强、比赛经验丰富的李蒿楠来完成。这样的组合能够发挥队员各自的特点,运用战术比较科学合理,但是对于对手了解不是特别完全,针对性不是特别明确;反观在第12届全运会比赛中,尽管在队员的搭配组合上思路与第11届时基本一样,但在队员的比赛状态与对对手的了解程度方面是第11届不能与之比拟的。在短道最后一项5 000m接力中,第1棒由起跑快、力量强、稳定性好的杨飞担任,第2棒由滑跑技术全面、超越与反超越能力强并且已经在本次比赛中夺得数个冠军的梁文豪担任,第3棒则由爆发力好、反应快的魏继光担任,第4棒由和队友配合娴熟默契、善于把握领先优势的杨劲来完成。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使每一位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最终一举压过黑龙江队夺得全运会5 000m接力冠军。

2.6 2届全运会吉林省运动员临场发挥比较在2届比赛中,吉林省运动员在比赛中临场发挥都很出色,但就比赛期间的竞技状态与个人实力相比较而言,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队更加稳健,发挥也更加显得游刃有余。而在第11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省代表队中的几位老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例如,李野在500m1/4决赛中犯规,胡泽在500m预赛中犯规,韩佳良在3 000m决赛中被出示黄牌,陈鑫在3 000m决赛中犯规。通过录像回放以及访谈得知,对于比赛中的失误及犯规,有体力的原因,也有战术需要的因素,但对比而言,第12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队的几位青年运动员表现得更加老练,处理超越与被超越的情况很沉稳,战术执行力强,最重要的是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有杨飞在1 500m决赛中被出示黄牌,梁文豪表现完美没有任何犯规行为,大家为比赛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7 2届全运会吉林省教练员临场指挥比较吉林省代表队教练组在2次比赛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比赛中指挥果断,面对突发情况处置冷静、坚决,采取措施具有非常高的针对性,做到了灵活、及时、准确地处理比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比赛中,情况瞬息万变,仅凭借主教练毕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以5 000m接力决赛为例,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在第11届全运会5 000m接力决赛最后阶段,也就是第42圈,吉林队和黑龙江队运动员发生了碰撞,虽然黑龙江队运动员有犯规嫌疑(吉林代表队未提出抗议),但吉林队运动员应变不及时,而黑龙江运动员却锲而不舍,临场发挥出了高水平,在处于不利位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捕捉战机,实现超越,从而获得比赛胜利。而在第12届全运会5 000m接力决赛中,吉林省代表队运动员从一开始就领跑,一直到结束比赛,运动员在教练员与队友的鼓舞下越战越勇,拥有足够战胜对手的信心与信念。结合访谈分析认为,第11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队教练组仅有主教练辛庆山一人掌握比赛进程,个人决断较多,稍显力不从心,而且运动员比赛状态一般,精力不够集中,对夺得金牌也没有必胜的信心,反观第12届全运会中吉林省代表队的表现,赛前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作了充分准备,比赛中全体运动员奋勇拼搏,对夺得冠军胸有成竹,并且梁文豪的绝对实力也使得吉林省在2队竞争中略胜一筹。由此看来,教练员一定要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做好赛前动员,以此强化运动员的临场发挥。

3 对策分析

3.1 完善教练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吉林省代表队的教练员团队以辛庆山为主教练、张秋爽为助理教练,整体从指导能力、训练经验、团队管理等方面来看,团队配备非常优秀。但是,吉林省代表队的教练组在训练和比赛中完全依赖主教练,从日常的基础训练科目,到专项训练;从运动员的生活管理到比赛的临场指挥,事无巨细,辛庆山主教练亲力亲为;而助理教练张秋爽,与主教练分工不是特别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运动员训练、生活以及管理,对比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 加快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根据2届比赛的实际情况吉林省代表队应迅速找出自身的不足,避免新老交替明显断档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完成新老交替应“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积极采取“以老带新”等措施,加大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力度,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队员,使短道速滑运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以适应国内国际比赛的新形势。

3.3 强化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短道速滑项目的比赛紧张激烈,瞬息万变。场上的情况复杂多变,仅凭借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要打好比赛难度很大,因此,运动员必须根据自己的比赛状况,随时掌握攻防双方的相对位置,并提高自身的观察、判断能力,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同时掌握全面技术,明确战术目的,还要学会隐蔽个人的临场意图,强化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从而达到克敌制胜,取得比赛胜利的目的。

3.4 重视对手及赛前准备在第11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省代表队的运动员以及教练组,对比赛的难度以及对手情况准备不是特别充分,让黑龙江省代表队抓住可乘之机,取得了比赛胜利。而在第12届全运会中,吉林省代表队坐镇主场,对比赛对手的赛前准备以及赛前训练状况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了解,并制订好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困难是需要克服的,不能只在主场时洞悉对手的准备,更要在每一次比赛中做足自身的赛前准备,并尽全力了解对手的赛前准备。短道速度滑冰是一项偶然性很大的竞速运动项目,技战术繁多复杂、灵活多变,运动员出发后,可以随时超越对手,随机性强、偶然性大,以速度取胜。所以,必须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重视对手,做好赛前准备。1)要做好心理准备,根据对手制订战术,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2)做好实践准备,在比赛伊始,就要预测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扬己之长,克敌之短;3)要及时应变,不能只是教条地依赖赛前准备,必须根据自己和对手的情况,灵活处理。

3.5 提高滑跑技术水平 在比赛中,滑跑的技战术水平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掌握。在中短距离比赛中常见的技战术有:1)领先滑行,即战术发动者在起跑和滑跑的过程中,抢占领先位置,为达到战术目的,按自己的战术计划或根据场上变化保持领先位置;2)起跑拖后,即发动战术者在起跑过程中,为达到战术目的,有意识地晚起动或慢起动,造成起跑自然拖后的形势;3)尾随滑行,即战术发动者采取尾随对手滑行的办法,为达到战术的目的,以保存实力,寻找战机,战胜对手。这种战术在比赛的前半程表现为阻挡与被阻挡,后半程表现为超越与反超越。4)盯人滑行。即战术实施者与实力接近的运动员比赛时,对主要竞争队员进行跟踪、监视滑行,伺机战胜对手。在比赛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战术,关键是把握战术发动的时机,要对赛场上对手的信息判断准确,在战术发动前要隐蔽好自己,能充分预见战术实施后的结果。

3.6 强化科学训练与管理在现代竞技体育领域中,科学化训练己经渗透到每个运动项目训练及竞赛的各个环节,例如,训练过程的生物学监控、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技术监控系统的应用、科学选材,及通过高科技手段恢复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体能、提高竞技水平等,都充分体现出科学化训练对竞技体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练员应重视和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和训练,加强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的培养。

4 结 论

1)在第11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省代表队的选手有其自身优势,运动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比赛经验丰富,但是,由于运动员年龄结构偏大、竞技状态不佳,教练组分工不明确,并且对比赛的难度以及对手情况准备不充分,导致在决赛中输给了黑龙江省代表队。

2)在第12届全运会比赛中,吉林省代表队拥有主场优势,能够对对手予以充分重视和了解;完成了运动队伍的新老交替,年轻运动员梁文豪发挥出色;教练组分工明确,教练员之间配合默契,临场指挥得当,最终在决赛中战胜了黑龙江省代表队。

[1] 张强,于明涛,王立国.滑冰轮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64-66.

[2] 朱佳滨,杨印川,黄宇.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冰雪运动[J].2007 (12):67-71..

[3] 葛艺明,冯松,冯长坤.速度滑冰与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功能评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6):45-47.

[4] 沈艳.浅谈吉林省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中国教育与教学[J].2006(5):12-15.

[5] 胡晓娟,朱建勇.中韩两国都灵冬奥会成绩对比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6(4):117-119.

[6] 王卫星.解析韩国队短道速滑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54-355.

[7] 李雨.对速度滑冰几个重要问题的初步认识[J].冰雪运动,2006(4):59-62.

[8] 尚长孝,王诚民.从 2005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看我国短道速滑的现状与发展[J].冰雪运动,2005(10):67-73.

[9] 李村,刘亚玉.浅谈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全面身体训练的基本原则[J].冰雪运动,2005(1):25-31.

[10] 陈光磊.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5(2):71-74.

An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en '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in Jilin Province in the 11th and 12th National Games

LI Ye1, XU Ying2
(1.Ice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Jilin Provincial Sports Administration, Changchun 130022, Jilin China; 2.Dongshi Affiliated Elementary School, Changchun 130031, Jilin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video analysis of Jilin speed skating teams, this study compares and analyzes men'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in the 11th and 12th National Games in Jilin Province,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men'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project. The study concludes: 1)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the athletes of Jilin province have rich experience, but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d age structure, the poor athletic state, the unclear labor division, lack of preparation lead to the game defeat. 2) In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Jilin Province team win the game,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they not only have the home advantage, well prepared, but also in the a reasonable sports team structure is, good performance of young athletes,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clear, and properly command.

National Game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male athletes; Jilin province

G862.1

A

1004 - 7662(2017 )01- 0084- 06

2016-12-25

李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猜你喜欢
代表队全运会教练员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感恩新时代 运动促健康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