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2017-07-21 09:56王艺郑峰范永吉
采写编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报新闻报道形式

王艺+郑峰+范永吉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地方党报凭借其新闻获取渠道畅通、资源范围广泛等先天优势而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具有其他新闻发布平台难以获得的权威性。这是地方党报最为关键的竞争力。然而,随着新媒体数量日增、发布手段日益灵活,许多读者越来越热衷于从新媒体获取时政新闻报道,地方党报的权威发言人地位受到挑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地方党报也唯有迎接挑战而上,不断在报道内容、形式和语言上改革创新,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方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一、内容:让“骨架”式会议新闻报道丰富起来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新闻发布平台数量越来越多,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许多地方党报纷纷以推出数字版报纸、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来应对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读者、扩大了读者群,但其新的数字新闻平台,尤其是平台上会议新闻报道的阅读量、关注度和新媒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地方党报的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和当地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会议发布了许多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有的调度解决的是群众长期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会议新闻报道的工作性强、规定繁多,记者主动发挥的空间小,长期以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版面安排、篇幅长短、段落分配、语言风格都少有新意,甚至有的报道成了会议发布内容的剪切复制、领导调研的行程记录,仿佛人体骨架结构俱全,却缺乏血肉皮肤,报道有形而缺神采,让人读来有如鸡肋,味同嚼蜡,读者不爱看也是理所当然。

如何让形同骨架的会议新闻报道丰富起来?党政机关和群众关注的事情一致,但并不意味着关注的角度也完全一致。党政机关的会议和调研,并非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包括发生背景、方向目的、决策举措、保障监督的一系列事件,是从全局着眼,但党委政府作为行动的发出者、问题的解决者,往往重视举措安排和监督保障,而读者作为行动和信息的双重接收者,更加关心行动的背景、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之后产生的影响。要让“骨架式”会议新闻报道丰富起来,就需要在内容上做好取舍和补充,一方面简化行程式报道,一方面在补充读者关心的内容上下足功夫,以读者角度来取景,扩展读者关心的内容,把報道内容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效果”方面侧重,取得读者的关注和认同。

二、形式:让“板正”的会议新闻报道讲故事

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实为一体。在让新闻报道的内容丰满起来的同时,还必须在报道形式上突破藩篱,勇于创新。

地方党报为报道平衡考虑,在会议新闻报道方面往往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和字数限制,其优点是逻辑清晰,行文简洁,但远远不能达到让内容丰满起来的要求。

如何对会议报道的形式进行创新?我们或许可以从人们传统的阅读喜好中取到真经。人天生有着对故事的痴迷。从日常对话、电视电影、书籍报刊中,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寻求一个个故事,并毫不吝啬地向亲朋好友传递。故事之所以这样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人总能够从故事当中提取完整的有益的经验,用于帮助自己的生活。讲故事,其实是进行沟通交流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会议新闻报道有着天生的严谨面孔,那么要把会议新闻讲成故事是不是痴人说梦?会议、调研,往往是党政机关对于一项工作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在稿件采编过程中,记者编辑如果只是着眼这一次会议、调研就事说事,就好比拿到了拼图中的一小块。这一小块拼图,可能是房屋的半面窗户,读者望着这一小块拼图而看不到旁边的大环境,既不知道这房子有没有门,也不知道这房子到底几层,更不知道房子旁边有没有绿树红花,只能感觉到茫然。从这一点来说,新闻报道尝试进行故事化讲述,就是以一片拼图为中心对完整经验进行复原,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就需要在进行会议新闻报道时,既做好规定动作,也丰富自选动作,利用侧记、链接、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灵活配合,对规定动作进行内容补充,共同完成一张有背景环境、有方向目标、有措施内容,也有作用影响的完整拼图。

三、语言:让“僵硬”的语言鲜活起来

印刷出来的文字,表面悄无声息,但构建出来的世界却各有不同,可能是万马奔腾、顾盼生辉,也可能是一潭死水、痴傻发愣。这不仅和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恰当有关,而且和语言风格分不开。

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地方党报会议新闻报道还需要在转变报道语言风格上出新招,在会议调研的公文语言与耳熟能详的群众语言之间做一个转化,既要保证报道语言的精准,也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张力,为政府举措和群众理解之间搭建畅通的桥梁。

在语言风格上,力求简明、平实。各种党政公文和领导讲话,都注重逻辑的严密、语言的精准和形式的准确。这是公文和讲话的优点,但如果记者也在报道中照搬,动不动就是“指出、强调、要求”“首先、其次、最后”,就容易让读者感到僵硬教条,产生距离感。从公文语言到群众语言,需要记者在语言风格上力求简明、平实,多用通俗大白话,以拉近读者距离。

在语言描述上,力求可触摸、易感受。党政公文和领导讲话常常涉及事务的普遍情况,多用总结概括性语言。而读者接触的多是具体事例,面对总结概括性语言易感到抽象,不好理解。这就需要记者多用具体事例、典型人物、数据变化等读者可触摸、易感受的素材来代替抽象语言,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化描写为图示。语言文字和图画表格都是表达思想的路径,但又各有差别,语言文字更适合描述不同事物在时间上的起承转折,图画表格更善于同时展现不同事物在空间方位、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异同。善于把会议报道中涉及到的空间分布、数量变化等内容以图示语言来表现,更能增强报道语言的表现力。

(作者单位:邢台日报社)

猜你喜欢
党报新闻报道形式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采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