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探析

2017-07-21 11:40汪洋
采写编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纪录片

汪洋

内容提要: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国外主要媒体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从而更好地为传播国家形象服务。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媒体,长期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本文梳理并分析了1963年之后各个时期NHK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并尝试探索如何通过电视媒体更好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NHK;纪录片;中国形象

一、NHK纪录片对中国的高度关注

NHK,是“NIPPON HOSO KYOKAI(“日本放送协会”)的简称,成立于1950年,是日本最大的公共电视广播媒体,除面向日本国内的节目外,拥有多语言频道向海外地区播放,NHK在日本国民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海外也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NHK旗下频道丰富,制作的节目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其中,纪录片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乃至亚洲纪录片的顶尖水准。NHK纪录片一直以来高度关注中国,其制作播出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在数量、质量上远超其他国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63年至2016年8月,涉及中国题材的多达1800余部(集),这些纪录片成为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

二、NHK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早在1963年,NHK便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早期的纪录片以中方提供的拍摄现场以及解说词为主。首部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北京·东北》《上海》《武汉·西北》三集展示了虽尚未脱贫,但正积极投入各项事业的新中国形象,鲜有批判性的话语。1966年播出了7集系列片《中国文明的传统》,摄制组辗转北京、上海、西安、苏州、济南、广州等地,对中国各地的寺院、遗址、博物馆等进行拍摄,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样貌介绍到了日本。这一节目的播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形象在许多日本民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但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后,由于无法入境,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就此中止。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日本对中国的报道逐渐增加。以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契机,NHK播出了《中国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白毛女》、特辑《日本与中国》(3集),节目以清末至日本战败的历史为主线,结合受访者的证词,将中日两国间这段惨痛的历史展现在观众眼前。1973年,时隔8年,NHK再次来到中国,制作播出了《中国》(3集),拍摄时仍是中方安排好的专供外国人参观的剧团、人民公社等,解说词也以引用中方提供的说明为主,整体上对中国的报道是善意而肯定的。1977年播出了3集系列特辑《中国1977》,纪录片话语较之前更为肯定、友好,展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为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的提升发挥了一定作用。1978年播出了特辑《中国东北2000公里》(2集),在沈阳、哈尔滨、大庆等地拍摄,这是二战结束后日本观众第一次看到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像。1979年开始,NHK与CCTV联合摄制了《丝绸之路》(13集)。1980年正式播出之前,邀请了司马辽太郎等著名作家来到演播室为观众解读看点,除了丝绸,还介绍了中国的思想、宗教、艺术的传播等。该纪录片每集收视率超过20%,成为当时的现象级制作,在民众中引发了“丝绸之路热”,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等的大力协助,在节目中被频繁提及的“日中共同摄制组”也使日本观众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留下了良好印象,对中国的好感度升至78.6%,创最高纪录1。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历史教科书事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使两国关系产生摩擦。但此间NHK制作播出的中国秘境系列题材纪录片依然保持了较好的收视率。《西藏·去往世界屋脊》《秘境云南》《秘境西藏》《秘境·兴安岭》等片将雄伟的自然风貌、珍稀动植物以及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呈现在日本观众眼前。1986年继《丝绸之路》后,NHK再次与CCTV联手拍摄了《大黄河》(10集),将黄河悠久历史、黄河与日本的关系等娓娓道来,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八十年代末至2003年,民调好感度始终在40%至60%之间浮动,其中1992年一度达到55.5%。

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NHK播出的《周恩来的选择——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现》《天皇·皇后访中欢迎仪式》等特辑,展现了中国愿与日本友好交流、共谋发展的良好形象。1994年播出了《中国·12亿人的改革开放》(11集),试图从更深层次展现15年来正在发生剧变的中国。除了时事相关题材,NHK在90年代还制作播出了《秦始皇》(3集)、《故宫——至宝诉说的中华五千年》(12集)、《中国长江》,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的魅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事件、钓鱼岛纷争等,中日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同时,迅速崛起的中国、北京奥运等也成为NHK的题材。200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NHK播出了《21世纪·变化中的中国》(3集),一批中国海归回国后创业、在企业出任要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借助国外制造商,努力建立自己的汽车王国等,通过这些影像展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2005年,时隔25年,NHK再次与CCTV合作制作播出了《新丝绸之路》(13集),主要展示了最新发掘成果以及这些年来的变迁。2007年播出的《激流中国》(13集),关注了贫富差距、老龄化、强制拆迁等社会民生问题。因一部分夸大事实的内容有损中国形象,容易引起日本民众的误解,经中方交涉,节目后几集内容的话语较为客观。

当然,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不少,NHK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这类题材。如2016年陆续播出的《站在岔道口的渔村——滥捕的结局》《市民VS污染企业》《中国·教育的走向》等,这些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相对负面。日本内阁府的民调显示,对中国的好感度从2004年的37.6%下降到2010年的20%,2015年跌至14.8%,其中2009年曾一度回升至38.5%,2007年播出的《关口知宏的中国铁道大纪行——36000公里之行》,2008年北京奥运的相关报道使日本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友好,各方面实力不断提升的中国。

整体而言,NHK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大致可归纳为社会类和人文自然类。而这些纪录片中展现的中国形象存在较大不同。社会类纪录片,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民生等题材。如《北漂》《漂泊的1亿人——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天津爆炸事故》《中国·在股市暴跌中飘摇的人们——上海·广东路之秋》《激流中国》系列等,呈现了面临种种问题的中国形象。当然,这类纪录片中,也有不少正面报道,如反映在艰难条件下坚持学习的农民工子女的《为了将来,“即便如此也要学习”》,在远离大海的农村商船学校立志成为水手的《麦田水手》等。而反映国际关系类题材的纪录片则负面报道较多,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关于伪劣产品、环境污染、“倾销”等为主题的纪录片也相继出现。人文自然类纪录片则大体上倾向于正面,如《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故宫至宝——中华五千年》《秦始皇》《中华文明之谜》《秘境》系列等,基本上呈现的是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样自然风貌的中国形象。

三、对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启示

日本内阁府于1978年开始,每年在国内开展民意调查,其中一项是“对中国的好感度”。历年的调查数据与日本电视媒体关于中国的相关报道在整体趋势上有一定关联。2014年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2结果显示,96.5%的日本民众选择通过新闻媒体来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其中76.1%来自电视。而2015年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3中,关于“日本媒体对两国关系的贡献度”,33.1%的日本民众认为发挥了积极作用,14.4%的民众认为起了反作用,认为日本媒体对两国关系的报道客观公正的只有19.5%(2014年26.8%)。这说明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对中国在日本构建国家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而日本民众也希望媒体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

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议题。第一,要准确定位我国的国家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要注重塑造和重点展示中国的四个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第二,通过“大事件”宣传正面的国家形象。如汶川地震、奥运会、抗战胜利七十周庆、G20峰会等。2008年NHK制作播出了《中国·四川大地震》,报道了中国在面对重大灾难时迅速的应急反应,以及中国、日本等救援队感人的救援活动,这对传播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第三,要加强与国外媒体的交流,增进理解,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CCTV與NHK联合摄制的《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在日本播出后引发了强烈反响,除作品本身制作精良以外,拍摄过程中两国工作人员克服困难、通力合作也成为佳话。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拍摄理念、技术,通过交流也能使我们站在跨文化的视角下进行报道。

`注释:

1.2015年度日本内阁府“关于外交的民意调查”报告书。http://survey.gov-online.go.jp/h27/h27-gaiko/index.html.

2. 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5311.html「2014年日中共同世論調査」結果.

3.http://www.genron-npo.net/world/archives/6011.html「2015年日中共同世論調査」結果.

参考文献:

[1] 金龙. NHK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分析[J]. 传媒科技,2013,09.

[2] 徐晓波.NHK纪录片中的中国表征与价值取向[J].当代传播,2013,06.

[3] [日]長井暁.日本与中国·影像媒体如何来塑造彼此的国家形象——1950年代至70年代[J].中国文史论丛(日本),2012,08.

[4]刘忠波.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J].新闻界.2015,07.

[5]钟以谦.NHK:纪录片扮演风波[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01.

[6]蔡倩.NHK纪录片《话说改革开放30年》人物符号功能分析[J].新闻世界,2013,11.

[7]范颖.日本电视媒体与日本民众对中印象——以NHK涉中纪录片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1.

[8]孙卫华.叙事与主题的突破与超越——日本NHK《穷忙族》系列纪录片的文本解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07.

[9]张同道.2015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5.

[10]朱玥颖.日本纪录片中的中国负面形象[J].中国电视(纪录),2012,04.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