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子弹飞》为例分析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

2017-07-21 13:08李翀
采写编 2017年3期
关键词:姜文

李翀

內容提要:2011年,《让子弹飞》横空出世,穿破了中国国产电影这片寂静夜空,在中国大陆短短一个月的映期内收获七亿票房,在香港放映一周,票房就突破了五百万港币。取得如此佳绩,离不开主演兼导演姜文的精心设置。纵览全片,多变的叙事手法、节奏明快的剪辑、高速运动的镜头、诙谐敏捷的人物对话,从始至终带给观者以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本文从导演批评视角和叙事分析等角度,尝试分析《让子弹飞》这部经典影片。

关键词:作者批评;姜文;叙事理论

姜文从1994年至今只拍了五部电影,虽然产量较低,但每一部都足以留名中国电影史。多变的影片类型、故事情节、叙述方式,不变的幽默风趣、蒙太奇运用、明艳色彩,都让姜文的电影魅力十足。而《让子弹飞》以其悲喜交加的情节组合和精彩多样的叙述技巧,被看作是“姜文风格”的集大成之作。

一、姜文讲故事的框架

(一)叙事身份的改变。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大多以一种上帝视角(全知视角)讲述故事,讲述者像上帝一样,了解故事全部的来龙去脉,再通过自己对于时空的主观变幻加上叙事技巧的应用,让观者“看懂”电影。这种视角易被观众理解,方便传达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影之中。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关灿烂的日子》即是使用的全知视角,姜文作为一个回忆者和讲述人,用自己的回忆支撑起整个故事框架,将片中主人公马小军的青年生活娓娓道来。

而到了《让子弹飞》,姜文则完全颠覆了之前的叙事身份,改用了限知视角来讲述故事。这种视角的特点在于只从片中的某个视点切入,而片中其他的部分不会完全被讲述出来。这一方面可以给影片留下巨大的悬念和猜想空间,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观众“看不懂”的现象(这在之后的《一步之遥》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对导演对故事的驾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庆幸的是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做的很好,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土匪张牧之,骗子马邦德和地头蛇黄四郎,姜文只从张牧之的角度入手,而在马邦德和黄四郎的身份问题和这两人的暗中勾结上巧妙地一带而过。例如片中马邦德刚要讲述秘密就一命呜呼,这个秘密到底是死前真言还是惊天阴谋?观者刚刚明朗的思绪一下子跌入谷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二)顺应时间规律的叙事顺序。在拍摄《让子弹飞》的时候姜文刚刚经历了《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惨败,很多人认为此片将过去、现在、将来完全打乱的叙事顺序太过随心所欲,太过混乱,无法理解。所以姜文在拍摄初期就定下了目标,要拍摄一部“让人人都看得懂的电影”。而遵循时间规律的线性叙事无疑是最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模式。姜文将捉摸不定的限知视角,配上循规蹈矩的顺序叙事,让观者既能顺着故事线索一步一步看下去,又能在观看的同时不断发现疑点,发现与疑惑并存,快感与纠结并存。整部影片观看下来,观众会感觉虽然看懂了,但是片中那些没有点透的情节还有无数种可能,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

二、姜文讲故事的技巧

(一)夸张幽默的叙事语言。看姜文的电影,总会有一种被他拉进个人世界的感觉,他的电影和莫言的文学创作类似,充满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每一部作品,无论有没有历史或者现实的基础,观者都会觉得进入了虚构的“姜文世界”中。这个世界很幽默、很夸张、很奇幻……

1.夸张。夸张是一种常见的叙事修辞手法,可以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直接的“笑果”。姜文很擅长利用夸张的手法,《让子弹飞》中的夸张因素层出不穷,例如影片开头表现鹅城县衙的黑暗,击鼓鸣冤用的大鼓长满了青苔;马邦德被炸死时,身首异地,屁股被挂在树上,……整个片子看完,虽处处夸张,演员演技浮夸,但却不显生硬和做作。姜文巧妙地把夸张元素和故事情节结合,想表达的思想被隐含在了夸张的视觉元素之中,使观众自己品味出导演的意图,增加了影片的韵味。

2.隐喻。《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为何能被古今学者无数次解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曹雪芹在文中隐藏了大量信息,他在第五章就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写在了判词里,书中用大量隐喻表达作者思想并暗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让子弹飞》能吸引观众反复观看也有这个原因,姜文在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例如片中张牧之手枪和惊堂木一起拍在马邦德面前说:“我既要站着,又要把钱挣了”,姜文讲了一个大家都听得懂的故事,但片中又处处暗藏隐喻,把观众的联想空间无限扩大,似乎在告诉观众:“你看懂的只是外表,我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3.象征符号。魔幻现实主义的作者往往喜欢用象征符号将现实事物夸张化、虚幻化。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就用驴的生殖器官象征文革时期的反抗思想,一旦被阉割,思想就会消亡,人也就会失去反抗精神。而在《让子弹飞》中,之前提到的惊堂木象征卑躬屈膝的官员,手枪象征着反抗;张牧之给六爷雕刻的墓碑,是以用手摆出“六”的手势象征的。这既象征了六爷,又表现了张牧之不畏强权的霸气,又象征了姜文本人不向世俗低头的气魄;片头片尾反复出现的帽子象征的是权力,古时的王冠、臣子的顶戴花翎都是如此。片头,黄四郎用帽子示威,它象征着权势;片尾,黄四郎从碉楼上把帽子扔给革命者张麻子,它象征着权力的转移。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语境之下,直接的表达往往显得没有味道,而使用一定的象征符号则会使作品更加值得观众去揣摩。

(二)矛盾又融洽的叙事特点。很多人喜欢姜文的电影,是因为其黑色幽默风格。《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起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表现方法,《让子弹飞》无疑是一部出色的黑色幽默风格电影。初看电影之时,我们很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悲剧,因为从故事的主题来看,它揭露了民国时期血淋淋的黑暗现实,官商勾结、草菅人命、卖官鬻爵、操纵政治……三个主角客观来说都是乱世之中黑白通吃的枭雄,他们三人的斗争似乎注定充满血腥暴力。可是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又会觉得这是一个喜剧。官商勾结不假,但是奸商和贪官好像是在游戏中博弈,张牧之和黄四郎在酒席之间谈笑风生、称兄道弟,似乎根本没有矛盾;卖官鬻爵不假,但是在马邦德重金买的官被张牧之抢走之后,两人却不谋而合似的打哈哈,卖官抢官好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血腥暴力不假,但是影片又用高饱和度的镜头和戏剧化的情节,将暴力上升为一种幽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美……

最后隨着影片结束,观众又是一头雾水。土匪张牧之、骗子马邦德、恶霸黄四郎的争斗终于在一种幽默又暴力的氛围中结束了,骗子被炸死在了金钱堆里,恶霸被炸死在自家碉楼里,义气的张牧之笑到了最后,既给义子报了仇,又为百姓伸了冤。幽默的剧情配上正义的结局,影片可以就此终止了。可是姜文偏偏不会将喜剧进行到底。影片最后,张牧之的兄弟们都离他而去,心爱的女人也离他而去,他像影片开头一样,身骑白马,踽踽独行。赢了这场斗争又怎样?报仇伸冤了又怎样?在黑暗地看不到光明的民国社会,他不过是在一个偏远县城伸张了一次正义而已。生活在一个如此荒诞、黑暗的社会,他连清者自清都难以做到,又谈何做到更多呢?就如弘一法师那般,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血雨腥风、悲欢离合之后,暮然回首,这一生不过是“悲欣交集”四个字罢了。

姜文在一部片子中,让观者在喜剧和悲剧中徘徊了三次,寓幽默元素于悲剧之中。这样看似矛盾的元素,随着姜文在影片中把剧情和其相互渗透之后,不仅不会表现出尖锐的对立,还会让人感觉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三、结语

电影《让子弹飞》独具特色叙事角度、夸张幽默的叙事语言、矛盾又融洽的叙事特点,使其在国产电影中独树一帜。这种多层次的叙事体系无疑也为叙事技巧单一的国产电影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从导演的角度看,导演姜文也将以其独特的讲述方式,继续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姜氏理想国”,并且将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自己更加深刻的印记。

参考文献:

[1] 丁达.电影文本让子弹飞的叙事分析[J].青年作家,2011年3月期.

[2]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3] 杨新敏.悲喜交融的叙事神话——姜文电影风格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6月 第29卷第3期.

[4] 马识途.夜谭十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4.

[5]李盛.让子弹飞的暴力叙事[J],电影文学,2011年第08期.

[6]杨敏.马识途:子弹飞了四十年[J].中国新闻周刊,2011(03).

[7]于然.黑色幽默语境下的叙事长诗——试析让子弹飞中试听语言的叙事节奏[J].浙江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4月,第18卷第2期.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姜文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课间小游戏
硬汉姜文宠子有一套
姜文的傲娇慢生活,幸福就在“一步之遥”
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姜文来了
误信“双修”多少恨,韶华女子泪洒求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