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2017-07-21 02:28嵇友乐��
关键词:阅读语文

嵇友乐��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法进行引领。本文作者阐述了引导学生培养兴趣、指点方法、养成习惯和创设情境等四项热爱读书的具体策略,以便达到学生自觉热爱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语文;爱上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58-1

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的积累量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做法谈几点做法:

一、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显得非常重要。而要想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课本剧法。

我在教学语文阅读时,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要让学生了解文本,阅读是第一步。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时,我先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扮演文章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反复地演,帮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使学生读透文本。课本剧法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期使用此方法对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效果。

2.情境法。

所谓“情境法”,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形象的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亲身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并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发展的教育。如:笔者在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运用录音,图画和语言营造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分组感受文本。在教学中设计全曲有多少意象问题:第一组由下及上感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从远方而到身边的排列。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将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从而吸引学生愿意阅读,主动阅读。

3.引导法。

在考试前,我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新华日报》《淮安日报》《演讲与口才》等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并让学生们自设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对此类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喜爱。

4.奖励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够注重与学生多沟通,拉近学生与我的心理距离,每学期我为学生购买100本的阅读杂志,特别是《小小说》,《演讲与口才》等,让主动阅读的学生不花钱就能获得我奖励的“阅读材料”,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效果不言而喻。

二、方法的指点

有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有的初中生还不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1.圈点划做记号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在教学生预习或读书时能带一支铅笔,随时将自己不懂或重要的字词句做上记号,感兴趣的话把它摘录下来。

2.设计层次阅读书籍。

我在教学课本时经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时让学习委事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有的放矢,长期预习,效果显著。

3.勤用工具书,多泛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大量的各级各类的作品,如文学类,历史类,军事类等,让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掌握大量的文学知识与语言素养,让他们学会及时处理记录相关的字词句。

4.读说写结合,勤于笔耕。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写作也不可轻视。在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读的文章,指点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悟,仿写同类文章。要求学生每周不少于2篇仿写学过的文章,3篇读书笔记,每节课上课前演讲5分钟,对做的好的进行奖励或口头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实时进行指点与引导。培养学生会读,会说,能写的习惯。

三、习惯的养成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初中学生的优秀图书,即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习惯的养成。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审时度势,利用学生有着一定的阅读基础,引领学生们多读多看优秀的文学作品,引领学生阅读中国文学经典和国外文学经典,如:《大学》、《中庸》、《格林童话》、《战争与和平》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是要多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多读习惯的培养。早上读古诗感受诗人描写的意境。午读故事,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晚读经典,感受文学的精髓。长期阅读,习惯成自然。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得到很好地熏陶。

四、情境的创设

由于初中生生活经历简单,认知积累不够。因此许多文本内容、背景、作者情感等与学生距离较远。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根据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难点,将静态文本转化成有声有色的材料,能恰到好处的拉近学生与文本間的距离。

如在教学《巍巍中山陵》时,我考虑到这篇说明文虽不乏精彩描绘,但课文较长,又有不少客观介绍,同学们难免感到枯燥,于是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巍峨雄峻的钟山,苍翠的参天大树,气势雄伟的中山陵……画面如导游一样,带领学生饱览陵园风光,感受庄严气氛,缅怀先烈精神。学生进入了声情并茂的美境,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总之,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有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